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古代兵种名称大全(古代兵种克制)

古代兵种名称大全(古代兵种克制)

古代兵种名称大全(古代兵种克制)编者按:在各种影视作品中,古代军队总是穿着鲜明的盔甲行军,而《荀子·议兵篇》也说:“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要穿齐盔甲带好武器还有三天的粮食半天行军百里,也就是50公里,要知道马拉松也不过42.1

编者按:在各种影视作品中,古代军队总是穿着鲜明的盔甲行军,而《荀子·议兵篇》也说:“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要穿齐盔甲带好武器还有三天的粮食半天行军百里,也就是50公里,要知道马拉松也不过42.195公里,这比马拉松跑的都远。所以古代士兵都是穿着盔甲行军的吗?

古代兵种名称大全(古代兵种克制)

古代兵种名称大全(古代兵种克制)

穿盔甲长途行军,还真的有人穿着盔甲跑过马拉松。早在2008年9月21日在丹麦欧登塞的HC安徒森马拉松比赛中,一名叫PeterPedersen的丹麦选手穿着足有28公斤的板甲花了6小时46分钟59跑完了马拉松,创下了穿板甲跑马拉松的纪录。而在现在军队的训练中,负重武装越野也一直都是常见的训练项目,我军就有负重30公斤的25公里武装越野项目。所以看起来穿盔甲行军并不是什么做不到的事。

但是和现代士兵不同的是,在冷兵器时代古代的军队更需要体力,现代士兵武装越野到达指定位置以后,在战斗中并不需要很高的体力,主要是卧倒射击,从体力角度来说甚至可以说是在休息恢复武装越野消耗的体力。然而古代士兵则是行军结束以后,开始战斗进行肉搏时,才是体力消耗的主要部分。所以实际上,古代士兵并不会穿着盔甲行军。他们需要尽量节省行军中的体力以保证在肉搏战中有足够的体力。一般行军中,盔甲由牲畜或是民夫驮着,甚至一些精锐重步兵还有代步的马匹,就是俗称的骑马步兵。即骑马行军,到达指定位置后下马穿甲列阵作战。

在古代正常行军的话一天也走不了很久,正常行军的话,不是急行军一天行军一般不会超过6个小时,一般会起得比较早开始行军,等到了午后不久就得开始安营扎寨了,不然拖到下午,一旦出现意外天黑前没把营寨扎起来,防御工事都没建好,这就等于给敌军送人头了。士兵将在夜里毫无屏障的宿营,被突袭就非常容易造成营啸导致大溃败。古代军营和防御阵地的搭建也要比现代部队麻烦多了,辎重兵搭建帐篷,战兵也要出去砍伐木材搭建拒马、栅栏等等,所以保留足够的体力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而魏武卒的那段记载只是他们的选拔标准,并非作战时也会穿着盔甲行军。毕竟古代一场仗打好几个小时甚至打一天也是正常情况,穿上盔甲走百里这个标准就可以证明士兵的体力,不会打起仗的时候没打几下就没力气了。一套盔甲造价不菲,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还很低下,自然是要优中选优,体格好的人才会作为精锐配发盔甲。

正是因为行军时一般不穿盔甲,所以在遭遇突袭时古代军队往往大败亏输,因为在行军中连盔甲都没穿,遭遇衣甲齐备以逸待劳的敌军自然难以抵挡。所以如何防备敌军的偷袭可以说是非常考验古代将领能力的一件事,如何避免被偷袭是行军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古代主要靠广撒斥候来侦察敌情是否有埋伏,即便现代部队侦察兵也是必不可少的。

中国使用斥候侦查敌情提供预警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商代。而比较著名的就是飞将军李广,他就非常重视斥候的作用。《史记》中就记载:“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刀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李广行军以及宿营都比较松散,但是就是因为广撒斥候,从来都没有被偷袭过。

和现在的侦察兵有些类似,斥候常常需要刺探敌方军情,抓俘虏来审问获取消息,可以说两军大部队在未交战前斥候就已经率先接敌交战了。所以无论是古代的斥候还是现代的侦察兵,都是精锐。唐代的兵书《太白阴经》中就提到了斥候侦察兵需要选拔精锐:“於奇兵中,选骁果、谙山川井泉者,与烽子马铺土河,计会交牌,日夕逻候於庭障之外,捉生事,问敌营虚实,我之密谋,勿令游奕人知。其副使子将并久谙军旅、好身手者任。”所以往往在开战前的斥候战中就能看出双方实力。双方都会努力压制敌方斥候的侦查范围,绞杀甚至俘虏地方斥候来获得消息,所以如果斥候身手以及数量不敌对方,在开战前就已经失去先机。在日本奈良时期,现在被传的神乎其神的忍者就被称为斥候。所以其实所谓的日本忍者,不过只是侦察兵+特工而已。

在宋代的兵书中,大军行军中如何派遣斥候防备偷袭如何传递消息都有着非常详细的记载,《虎钤经》中记载行军中一般是派遣二十四名斥候,分散探查八个方向,每个方向去三骑,相互距离一里地,相互之间依靠旗帜来传递敌情。如果是夜里行军无法看清旗帜,就依靠敲鼓来传递消息。如果是经过山林,丛林茂密也看不到旗帜的话,白天也一样用鼓声来传递消息。之所以选择用旗帜,主要是防止敌人听见鼓声导致暴露目标,所以能用旗帜就不敲鼓。但是如果天气非常恶劣,风雨交加打雷闪电的天气,鼓声听不到,旗帜也看不到,就只能自己骑马回来报告了。同时因为主力部队大阵不能轻动,但也不能太过死板导致坐看战机丧失,所以大军出动还要配备数千名游骑兵作为机动部队,观察敌方情况伺机而动,无论是绞杀对方斥候或是发现战机直接奇兵突袭都是游骑兵需要做的事。

而作为防守方时一般需要派出人数较多的轻骑兵来探查敌情,这种游骑兵就直接干斥候的工作,因为不知道敌人什么时候才会出现,需要较长时间的巡逻侦查,要更早进行预警留给己方充足的备战时间,这就难以依靠旗语或是鼓声来即时传递消息。所以如果派遣的斥候人数太少,一旦碰到敌军前锋会被轻易绞杀俘虏导致传不回来消息。

最著名的斥候战大概就是南宋猛将杨再兴的最后一战,他作为斥候日常巡逻侦查敌情时碰到了完颜宗弼的前锋部队。杨再兴率领三百骑兵巡逻侦查,遇到了数千金军的前锋游骑兵,双方立刻爆发了斥候战,杨再兴派人回去报告敌情,自己率领三百骑兵直接打垮了数千金军前锋游骑兵,直接追杀溃败的金军前锋游骑兵到了金军主力阵前。其实这时杨再兴已经可以撤退回去复命,但是杨再兴想尽量扩大战果挫挫金军锐气,为己方争取更多的准备时间。所以他带着三百骑兵面对十二万金军依然发动了冲锋,并且杀死了一名金军万户长,百余名金军千户长,以及两千余名金兵,他甚至试图在万军中直接斩首击杀完颜宗弼。但是最终因为天降大雨,导致马陷小商河,被乱箭射死,三百斥候全部阵亡。但是他给宋军争取到了足够的时间,在他牺牲后岳云和张宪率领的两支部队及时赶到战场,轻松地击败了已经被杨再兴杀到胆寒的金军。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所有的兵书都强调斥候主将要足够勇猛的原因吧。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人渣啸西风,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上一篇: 唐太宗李世民的“后宫四妃”她们都是谁(唐太宗李世民皇后妃嫔)
下一篇: 傣族独树一帜民族艺术:傣剧(傣族剧目大全)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