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校: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
2、序: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
3、庠(xiang):周代学校的名称。
4、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5、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
6、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齐国的高等学府,因设于都城临淄稷下而得名。当时的儒、法、墨、道、阴阳等各学派都会集于此,他们兴学论战、评论时政和教授生徒,孟子和荀子等大师都曾来此讲学,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
7、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生员都称太学生。
8、国子监: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
9、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
10、中央官学:中国封建朝廷直接举办和管辖的、旨在培养各种统治人才的学校系统。主要分为最高学府(太学、国子监)、专科学院(书学、算学、律学、医学、画学、武学等)和贵族学校(弘文馆、崇文、宗学、旗学等)。
11、私学:私学是古代私人办的学校,始于春秋时期。有家塾、经馆、精舍、私塾、村塾、冬学、蒙学等。私学主要是为进入官学、书院以及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准备的。史书记载孔子最早兴办私学。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诸子纷纷办学,宣传各自的思想学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
汉代武帝以后,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实行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儒家经典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为广大中小地主阶级子弟晋官为吏开辟了道路,但也强化了中央对知识分子思想和人格的限制。宋代双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本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