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六经皆史(六经皆史理论的史学家是谁)

六经皆史(六经皆史理论的史学家是谁)

六经皆史(六经皆史理论的史学家是谁)六经皆史1937年,六经皆史,在章太炎(1869—1936)逝世的次年,也是在卢沟桥事变前夜,钱穆发表了《余杭章氏学别记》一文,标举章太炎史学之民族主义、平民主义及文化主义三大特色,从爱好表彰民族文化的角度,以为“太炎学之精神,其在史学乎”!揆诸章氏一生言论著述及行事,史学虽未必为章太炎学术思想之核心,要之其好言史学,尤其是在晚年

六经皆史

1937年,六经皆史,在章太炎(1869—1936)逝世的次年,也是在卢沟桥事变前夜,钱穆发表了《余杭章氏学别记》一文,标举章太炎史学之民族主义、平民主义及文化主义三大特色,从爱好表彰民族文化的角度,以为“太炎学之精神,其在史学乎”!揆诸章氏一生言论著述及行事,史学虽未必为章太炎学术思想之核心,要之其好言史学,尤其是在晚年,则毋庸讳言。本文以《章太炎讲历史》一书为基础,于章氏之史学观念,略发其端,以为读本书者之参考。

六经皆史(六经皆史理论的史学家是谁)

六经皆史(六经皆史理论的史学家是谁)

|处斯乱世,读史最切|

章太炎有一段名言:“夫国于天地,必有与立,所不与他国同者,历史也,语言文字也。二者国之特性,不可失坠者也。”而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中,章太炎激励青年“用国粹激动种姓,增进爱国的热肠”,所谓提倡国粹,就是要人“爱惜我们汉种的历史”,这历史是就广义而言,包含语言文字、典章制度、人物事迹。语言文字亦属于一国之历史之一部分,则使一国家独立于世间者,六经皆史,端在历史。

六经皆史理论的史学家是谁

众所周知,在章氏的学术思想中,他一再倡言的“六经皆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对于这个命题,如果只从字面上理解或孤立地解读,似乎只是说明经与史的关系,但章氏所说的“六经皆史”决不是只有如此简单的含义。仔细阅读章氏《文史通义》,可以清楚地看出“六经皆史”的观念决定了章氏关于学术的全部看法,这是解读章氏学术思想的一个关键词,我们可以从“六经皆史”入手,完整地透视章氏的学术思想,并评价其学术意义。

“六经皆史”的主张不是章氏第一个提出的,但只是到了他的手中,才对这个先已存在的说法赋予了深刻而丰富的学术内涵,并使之成为其学术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从而使章氏的学术思想显示出独具的特色。尤其是在清代整个学术环境已是崇尚义理的宋明理学既衰、以典章名物考订为中心的考据学大盛的环境下,章氏鲜明地揭出“六经皆史”的旗帜,极力强调“学”与“道”的关系,阐明学不离“实事”而非“空言”的原则,并将“实事”定义为“纲纪世宙”之事,并对这些观点提出了一系列翔实的论证,建立了在当时看来属于全新的学术思想,其意义自然非常重大,影响也就非同一般。章氏所以一直受到学者的高度评价,可以说他的这套全新的学术思想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六经皆史是谁提出的

1937年,在章太炎(1869—1936)逝世的次年,也是在卢沟桥事变前夜,钱穆发表了《余杭章氏学别记》一文,标举章太炎史学之民族主义、平民主义及文化主义三大特色,六经皆史,从爱好表彰民族文化的角度,以为“太炎学之精神,其在史学乎”!揆诸章氏一生言论著述及行事,史学虽未必为章太炎学术思想之核心,要之其好言史学,尤其是在晚年,则毋庸讳言。本文以《章太炎讲历史》一书为基础,于章氏之史学观念,略发其端,以为读本书者之参考。

处斯乱世,读史最切

章太炎有一段名言:“夫国于天地,必有与立,所不与他国同者,历史也,语言文字也。二者国之特性,不可失坠者也。”而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中,章太炎激励青年“用国粹激动种姓,增进爱国的热肠”,所谓提倡国粹,就是要人“爱惜我们汉种的历史”,这历史是就广义而言,包含语言文字、典章制度、人物事迹。语言文字亦属于一国之历史之一部分,则使一国家独立于世间者,六经皆史,端在历史。

上一篇: 牛岛满(日本将军)
下一篇: 寒露节气的含义是什么(寒露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