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哉魏公子,畴日好罗英。秀士三千人,煌煌列众星。
——唐尧客《大梁行》
按去世年份的顺序,战国四公子分别是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四公子都生活在战国中后期,基本上属于同一时代的人,他们有太多的共通点,换成现在的交通、通讯条件的话,相信他们应该经常在外交场合会面,说不定私底下还会经常促膝谈心,特别是赵胜和魏无忌,他们还是姻亲关系,赵胜的妻子是魏无忌的姐姐。
战国四公子是哪四位(春秋战国四大公子)
战国四公子好养客,都号称“门下食客数千”,都身居高位,孟尝君当过秦国、齐国和魏国的宰相,被封于薛邑;平原君三次担任赵国宰相;信陵君担任魏国的上将军,是魏国军队的最高统帅;春申君担任楚国的宰相(令尹),也是楚国的权臣,他的封地在今天的上海,所以上海也简称“申”,上海的母亲河叫“黄浦江”。
四公子有很多的丰功伟绩,也给现在的学生们留下了好多“考点”。
孟尝君田文最有名的典故就是“鸡鸣狗盗”。秦国得知孟尝君贤明,强邀他入秦为相后,又担心他日后回齐会成为秦国大敌,所以想杀了他。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田文借助门客鸡鸣狗盗的本领,骗过秦国的城门守卫,逃回齐国。宋代王安石写《读孟尝君传》否定孟尝君“能得士”的传统看法,认为“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这些观点怎么说呢?见仁见智吧。田文最大的战绩就是联合齐、韩、魏合纵攻秦,兵入函谷关。田文虽为齐国公子,但后来却叛出齐国,当了魏国的宰相,还联合燕、赵攻齐,他的封地薛邑也中立于诸侯,无所属,在他死后被齐、魏联合攻灭、瓜分。
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就是那位推广“胡服骑射”使赵国军队战斗力飙涨的赵国著名先王。平原君最有名的典故是“毛遂自荐”。故事发生在长平之战后,秦国大败赵国,坑杀40万降兵,包围邯郸城。这个时候,平原君门客毛遂自荐,前往楚国,成功说服楚国签订合纵盟约,救援赵国,邯郸围解。从史书看,长平之战后的赵国孱弱,平原君对国内的作用有限,对当时“国际”的影响力也较弱,应该说,他是四公子中实力最弱的一位。
信陵君的命运比较颠簸。他是魏安釐(lí)王的亲弟弟,但却因为能力出众一直受到哥哥的猜忌。他礼贤下士,尊重朱亥、侯嬴等市井朋友,得到了他们“士为知己者死”的报效。长平之战后,秦军围困赵都邯郸,赵国在向楚国求援的同时,赵胜因为是信陵君的姐夫,也多次派人向魏国求援。魏安釐王虽然答应派兵,却是驻兵观望,企图坐收渔人之利。信陵君认为救赵更符合魏国利益,于是在朱亥、侯嬴等市井朋友的帮助下演了一出“窃符救赵”的戏码,盗取国君兵符,诛杀本国统兵大将,夺权出兵,最后虽然成功救了赵国,但也彻底得罪了他的国君哥哥,因此他在赵国呆了十几年不敢回魏国。直到秦国进攻魏国,他才重新出山,并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合纵联军大败名将蒙敖率领的秦军,攻至函谷关。此战信陵君威震天下,但也导致安釐王对他更大的猜忌,不久后即被剥夺军权,随后郁郁而终。信陵君是魏国最后的顶梁柱,他死后十八年,魏国被灭。
春申君据说是黄国后人,黄国被楚国灭亡后,国人并入楚国。长平战后的邯郸之围,就是春申君率兵,与信陵君联合化解的。公元前242年,东方六国合纵讨伐秦国,春申君担任六国联军的主帅,可惜这次出征虎头蛇尾,联军攻至函谷关,六国却各怀鬼胎、打起各自的小算盘,含担任合纵长的楚国在内,谁也不愿首先攻打函谷关,最后秦国集全国之兵出关迎战,联军军心不稳、不攻自乱,大败而散。春申君还有个“移花接木”的典故,因为楚王无子,春申君就把自己的姬妾送给了楚王,据说当时这位姬妾是已经怀了春申君的孩子的,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楚幽王。只可惜弄巧成拙,这位姬妾身份水涨船高后,她的哥哥李园逐渐掌控朝政,并与春申君势成水火。春申君最后被李园豢(huàn)养的刺客刺杀,人死族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