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所处的北宋年间,内有豪强地主强夺农民土地成风,各地农民暴动频繁;外有西夏与辽国多次挑起战争,蚕食边境土地。
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边境危机,1068年,志存高远的宋神宗与锐意革新的王安石一拍即合,君臣相得。在宋神宗的赏识与支持下,1069年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为了变法,王安石树敌无数却毫不退缩。
荆棘丛生(荆棘丛生的意思)
为了实现变法的理想,一王安石放弃了很多,其中就包括与好友司马光等人交恶。他不惜站在大宋几乎所有重量级文官的对立面,一意孤行地推行变法,也因此被称为“拗相公”。
王安石提出振聋发聩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政治思想,又物色了一批拥护变法的官员,在全国范围内,从财政、军事、科举制度等方面,雷厉风行地推行新法。
这些改革措施的实行,确实限制了地主豪商对最底层民众的压迫,促进了农田水利等基础事业的发展。变法不但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军事力量也得到加强。
我们熟知的七言绝句《元日》,正是在王安石开始推行变法时期所作: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全诗语调轻快,气势宏大,一种除旧布新的憧憬和期望洋溢在字里行间,很好地体现了这位改革者大刀阔斧变革图强的信心和决心。
但是,因为变法内容触及很多当权派如大官僚、大地主的切身利益,很快遭到保守派的猛烈反击。加上一些品行不端的官吏,借变法之名投机倒把、敲诈盘剥,致使王安石处于“众疑群谤”之中。
空有雄心壮志的宋神宗,在皇亲贵戚和反对新法大臣的持续压力下,虽然两次起用王安石,但因新法派内部矛盾重重,保守派伺机挑拨离间而妥协。
1076年10月,轰轰烈烈的变法,最终以王安石两次罢相、变法被废草草收场。
对王安石的变法失败,同时代的文彦博曾精辟指出:“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这句话直译过来就是:君主首先应该照顾官僚士人集团的利益。至于小民百姓,并不重要,这样的社会共识下,孤独的改革家王安石又怎么能实现理想抱负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