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明式家具”这样一位巨人的肩上,“清式家具”敢于创新的这一点精神,不得不令人刮目相待,其本身的特色与成就,作为一种“写实”风格的实用装饰艺术,不乏值得研究与借鉴之处。
清式家具(清式家具和明式家具的区别)
在用料选材上,清式家具推崇色泽深、质地密、纹理细的珍贵硬木,其中以紫檀为首选。
特别是清中期以前的宫中家具选料甚为讲究,这往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用料清一色,或紫檀或红木,各种木料互不掺用,有的家具甚至为同一根木料制成;
清紫檀有束腰托泥圈椅
选材则要求无疖无疤,色泽均匀,稍不中意宁可弃之不用而绝不将就;
清紫檀云龙纹顶箱柜
在结构制作上,为了保证外观色泽纹理的一致,也为了坚固牢靠,往往采用一木连作,而不用小材料拼接。
如有的床榻为鼓腿彭牙结构,尽管腿足曲率极大,也采用一木挖成而不拼接。不少宫廷紫檀家具透雕的花牙往往与腿足和牙条一木连作,用料大,浪费多。
紫檀珍贵世人皆知,大料更是格外珍稀,如此用料,是为了造成一种气势。就总体而言,清式家具,尤其是清代的广式家具,体态要比明式家具宽大、厚重。
清紫檀嵌玉云龙纹宝座
“做工”一词在旧时家具行业中指家具的结构和工艺,以结构而言,有人认为清式家具重形式不重结构,其实这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
确有部分清代红木家具在形式上一味效仿皇家家具,忽视结构,但多数的宫廷家具以及民间的不少柴木家具,都继承和保留了明式家具结构严谨、榫卯考究的优良传统。
有些清式家具手法更为灵话,更富于变化。新奇结构、新形式的榫卯以及巧妙的手法运用,令人耳目一新。
注重装饰性,是清代家具最显著的特征。
清红漆髹金云龙纹交椅
为了达到瑰丽多姿、千变万化的装饰效果,清式家具的设计者和制作者几乎使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装饰材料,尝试了一切可以采用的装饰手法,在家具制作与各种工艺品相结合上更是殚精竭智,力求新奇。
家具上嵌木、嵌竹、嵌石、嵌瓷、嵌螺钿乃至百宝嵌,明代已有采用,但清式家具应用的手法更为灵活,使用更为普遍。
除上述几种镶嵌之外,值得提出的还有曾流行一时的镶嵌珐琅器,包括嵌掐丝珐琅和画珐琅。
珐琅器本身是一种装饰件极强的器物,与清式家具的风格十分和谐,这不能不说是清式家具嵌珐琅盛行的主要原因。
清紫檀嵌珐琅玉石楼阁人物图插屏细部
掐丝珐琅,据传是十三世纪由阿拉伯传入中国。至于家具嵌掐丝珐琅最早始于何年,尚难定论,但至少从已出版的明式家具图录、书籍中,未见有明代家具嵌掐丝珐琅的实例。
传世的清式家具所嵌的掐丝珐琅,色彩丰富,掐丝工整,镀金浓厚,不少为典型的乾隆时期制品。镶嵌掐丝珐琅的盛行,与乾隆皇帝本人的喜爱和倡导也不无关系。
清紫檀雕花嵌珐琅扶手椅
清式家具镶嵌掐丝珐琅的方式灵活多变,常见的有:局部镶嵌小片的掐丝珐琅片作为装饰;以整片的掐丝珐琅板作为椅子或杌凳的座面;用大尺寸的掐丝珐琅板作为罗汉床的床围子或大屏风的屏心;甚至整件家具采用珐琅制作。
清乾隆紫檀嵌画珐琅云龙纹柜格
画珐琅,亦称“洋瓷”,色彩特别艳丽,与色泽紫黑、纹理致密的紫檀木相配,形成强烈的色调与质地的对比,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悦目效果。镶嵌方式及手法与镶嵌掐丝珐琅大致相似。
清代的木雕工继承了前代业已成熟的技艺,同时又借鉴了牙雕、竹雕、石雕、漆雕等多种工艺手法,刀工细腻人微,形成了特有的风格。
更值得一提的是磨工,仅以锉草(即木贼,又称鬼头草、节节草)为磨具,将雅件打磨得线楞分明,光润如玉。就其难磨技艺而言,现代技工无法匹敌。
另一个有趣现象是,清代的雕工善模仿,在家具上能见到历代艺术品上风格不同的雕饰,如仿元代的剔红漆器,仿明代的竹雕,有的宫廷家具的雕饰从图案到刀法都与同期的牙雕相似。
清黑漆髹金云龙纹交椅
常见于紫檀家具上的几何纹、仿古玉纹、仿青铜器纹的铲地浮雕,从图案到技法都不愧为成功的传世之作。
但是,有些清式家具的雕饰由于过分求实而流于刻着呆滞,结果是精致有余,气质不足。即使是民间工艺,受时尚影响,所雕作品也常常缺乏朴素活泼的自然情趣。
清式家具自乾隆以后又出现了雕饰过滥过繁的弊病,所制家具几乎无一不雕。而且不分造型,不论形式,不管部位地满雕。
有的在一件家具上同时施加浮雕、透雕、圆雕、线雕等多种雕饰,纯是为了離饰而雕饰,所雕图案又多为海水江牙、云龙蝙蝠、番莲牡丹,子孙万代,某种程度上成为使用者身份的标志与象征。
乾隆之后的清式家具,雕饰图案变得更加庸俗,雕饰技艺也每况愈下,正是这类雕饰对日后清式家具名声的败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传世的清式家具中,受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艺术品影响,采用西洋装饰图案或装饰手法者占有相当的比重。
清乾隆紫檀有束腰西番莲条桌
在民间制作的家具中,尤以广作家具受西洋影响更为明显。
清初时,西洋式建筑的商馆、洋行出现于广州街头,西方国家的商品源源不断地涌人中国市场。同时,西方传教士由广州带人中国的钟表、珐琅器、天文、地理、光学仪器及各种珍玩器物,引发了人们对西洋文化与技术的兴趣。
至清中期已形成了一股“不大不小的西洋热”。当时不仅以拥有西方器物为时尚,而且热表对传统的中国工艺品如瓷器、漆器、木器等加以洋装、洋化。这股风逐渐自沿海传至内地。
清乾隆紫檀木楼三套转人钟
紫禁城内自明代起就有西洋器物的收藏。入清之后,宫中精通各种技艺的西方传教土们,不仅制作西洋器物,而且在长春园内参与设计修建了部分西洋式花园。与此同时,一些带有西洋风格的宫廷家具开始面世。
清乾隆紫檀雕花方几
早期的这类家具虽有部分用于出口,但始终未形成外销瓷器那样的规模,清晚期至民国时期,这种“洋式”家具再度流行,不过多数做工粗糙,不中不西,难登大雅之堂,与其说受西洋文化影响,不如说是受殖民地文化的毒化,与早期供外销的西洋式家具不能同日而语。
第二种则是采用传统的中国家具造型和结构,但或多或少地采用西洋家具部件的式样或装饰,最常见的是睢饰西洋图案。
受西洋建筑影响,有些清式家具模仿西洋建筑构件的式样:
清乾隆紫檀有束腰西洋装饰扶手椅
这款椅子十分典型,椅子为清式有束腰扶手椅,但以西洋番莲等图案作为雕饰,有些部件造型显然来自于西洋建筑,明显体现出法国洛可可风格。
洛可可风格于十七世纪中叶至十八世纪初流行于法国,是富丽奢华的欧州贵族宫廷风格。由于这种情调与清代贵族气味相投,故而倍受喜爱,在宫中一些紫檀家具上留有痕迹。
清乾隆紫檀有束腰西洋装饰扶手椅
此椅背顶端的大贝壳为典型的洛可可图案,由此可联想到长春园中大水法远瀛观等西洋建筑上相同的图案。
试推想,当时谐奇趣、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楼”的厅堂内,或许有不少此类家具与之相配套,惜圆明园被毁,难以考证。
站在明式家具的肩膀上,清式家具的眼界如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