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今四川眉山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兼工书画。
今天复习苏轼的《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原文如下:
江海寄余生(江海寄余生小舟从此逝什么意思)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首词的大意是:昨天夜里,我和朋友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而复醒,醒了又饮,饮后再醉。几番酒醉,几番折腾,归来时,好像已经是夜半三更了。此时,家童早已熟睡,鼾声如雷,远远可闻。任凭我反复叫喊,拍打院门,也没有应声。无可奈何,只好拄着拐杖,伫立江边,聆听江水奔流的声音。
身在宦途,身不由己,长长抱怨自己的身子却不能自己做主。当官的人呢,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奔走钻营?什么时候才能够忘却追逐名利?什么时候才能不再四处周旋忙碌?夜深风静,水波不兴,水面仅有细细的波纹,就像绉纱一样细密平滑。真想乘上小船,从此在官场上消逝,远离党争和权斗。自由自在,无牵无挂,飘荡在烟波江河中,游走在浪涛湖海里,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了却余生。
43岁那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谪贬黄州,住在城南长江边上的临皋亭。后来,又在不远处开垦了一片荒地,种上庄稼树木,名之曰东坡,自号东坡居士。还在那里筑屋名曰雪堂。对于经受了一场严重政治迫害的苏轼来说,此时是劫后余生,内心是忿懑而痛苦的。但他没有被痛苦压倒,而是表现出一种超人的旷达,一种不以世事萦怀的恬淡精神。有时布衣芒鞋,出入于阡陌之上,有时月夜泛舟,放浪于山水之间,他要从大自然中寻求美的享受,领略人生的哲理。在此背景下,苏轼创作了这首词,当时他已被贬黄州第三个年头。
苏轼这首《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是一首即事抒情之作。记叙了深秋之夜苏轼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的情景。刻画出一位风神萧散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展示出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全词分别采取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等艺术表现手法,浪漫飘逸,富有情调,水乳交融,不假雕饰,刻画传神,生动形象,语言畅达,格调超逸,颇能体现苏词特色。文如其人,个性鲜明。写出了谪居中的苏东坡的真性情,反映了他的独特风格。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景、理三者妙合无垠。后人之所以对苏轼推崇备至,不仅仅折服他无以伦比的才能,主要还是崇尚其豁达达观的处世态度。其实,从这首词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其豁达的人生态度,也不是与生俱来的,也是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挫折,尤其是发生乌台诗案,历尽宦海风波、九死一生,逐步磨炼出来的。静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已无法掌握命运,就当全身远祸。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现实社会的浪漫主义的遐想,吟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他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他要将自已的有限融化在无限的大自然之中。如此浪漫飘逸,如此诗情画意,这样的诗句,也只有在东坡如此磊落豁达的襟怀里,才能自然而然地流出。
2021年8月13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