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为何都自称“朕”?把字拆开看可能你就懂了
皇帝自称(帝王什么时候开始自称朕)
中华上下五千年拥有丰厚历史,从第一个统一六国的秦朝开始到清朝结束,共有2242年几百位皇帝,封建王朝随着清朝灭亡结束一个时代。
现在人民当家做主人人平等,男女都有权选择工作从事喜欢的职业,官场和商业领域都能看到女性身影,和旧社会全然不同。
在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观念严重,女孩要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三从四德,出嫁前最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结婚之后侍奉公婆相夫教子才是本分,一不小心就犯了七出之条。
《仪礼丧服》中记载:“出妻之子为母”。贾公彦疏:“七出者:无子,一也;淫佚,二也;不事舅姑,三也;口舌,四也;盗窃,五也;妒忌,六也;恶疾,七也”。
就连公婆不满意或者生病也成为被休弃的理由,古代不仅有男尊女卑,皇室贵族和普通人身份也有差别。封建帝制下皇帝是最高统治者拥有绝对权利。
古人认为皇帝是神仙派到人间管理事物的领导者,九五之尊地位超然被誉为真龙天子,大臣一般喊他陛下,百姓称其为帝王,而他们通常自称为“朕”,这是为什么呢?把字拆开看可能就懂了。
《说文》写到“朕,我也,阙。”在秦国以前这一称呼并不是帝王专属,诸侯和士大夫都能自称,秦始皇横扫六国登上皇位,李斯提出将“朕”作为帝王专属称呼,其他人若是自称就是篡位谋反。
表示事物用之得当则有利,反之则有弊。其中的舟指的就是君主,和繁体字“朕”的左半边相同。
右半部分的“灷”意思是火种,《五音集韵》中说“士恋切,音馔。火种也。”
根据进化论来看,从前的原始社会人类还未完全进化,遵从兽类本能茹毛饮血,吃生肉喝生水容易生病死亡率比较高,后来发现了火种并且加以利用,炙热明亮的火光能驱赶野兽还能将肉烤熟,起到杀菌作用大大提高人类生存率,火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般交由领导人物来保管,比如部落中的酋长。
他们承担着族中人的安危和生存问题,火种作为农耕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理应由位高权重的人使用,所以这个字也代表了权势和地位。
皇帝也不一定全部都以朕自称,有的朝代会说“寡人”“孤”,随着朝代发展名称也发生相应变化。
当今我们提到“朕”通常认为就是皇帝自称,不过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情况下它的含义并不单单如此。《离骚》中“朕皇考曰伯庸。”这句话意思是我的父亲叫伯庸。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相同字有不同读音和含义是正常现象,这恰恰表明了汉字的多样性和突出魅力。
声明:内容文字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