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三顾茅庐”得以出山入幕之人。随即向刘备提出占据荆州、益州,联合孙权共同对抗曹操的“隆中对”之策,后成功建立蜀汉政权,与孙权、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成刘备“如鱼得水”之交。
军事联盟(诸葛亮)
生平功绩:火烧博望、白河用水、舌战群儒、赤壁斗智、定鼎荆襄、三败周瑜、智捉张任、夺益州取汉中、“白帝托孤”,困退陆逊,七擒孟获、安定南中,六出祁山、陈仓用兵,诛杀王双、败退郭淮,消灭曹真、斗阵司马,空城用计、伏诛张郃,上方用计火烧司马、计除魏延。
真实的诸葛亮(真实的诸葛亮有那么厉害吗)
重要谋略:“隆中对策”,“白帝托孤”,“出师表”。
“隆中对策”是诸葛亮未出茅庐之时,为刘备制定的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再行天下一统的战略蓝图,这是为穷途路尽的末世英雄刘备,量身打造的军事路线,可称为古代版本的“长征”。
隆中对策(新三国))
“白帝托孤”“刘备夷陵战败”使蜀汉十年储备的人才消耗殆尽,大好形势瞬间逆转,在趁你病要你命的危殆时局,在蜀地民心动荡之时,主少国弱,权高盖主,一个朝堂两班心思,一个国家两地阵营,此时最是考验诸葛亮的智慧与政治能力。
白帝城托孤(新三国)
“出师表”可以比喻成当今商业类“可行性研究报告”,国防“白皮书”。涵盖地缘政治,时局分析,国土,人口,军事,既有现实存在的困局,又有未来必然出现的危局。
以我们今时今日的价值观,是无法去考究那个时代的人的思想与行为的。然而诸葛亮,还未出“草芦”之时,就常自比“管仲”“乐毅”,而非其他君王呢?
——诸葛亮是琅琊人(山东省临沂市),先不说骨子里或许没有造反的基因,在当时与他交往的包括“徐庶”在内的那几个人,也算是高级知识分子了,在没有相互了解,相互探底,是不能在他们面前,常常自夸有“管仲乐毅”之才的,就好比你当着市委书记,大学教授的面,自夸我能当国务院总理一样。也就是说诸葛亮一定有独特的见解与谋略的。
其次:出山之前,就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当然他也等来了,符合其价值观的带着“仁术”建国纲领的君主,也就是他对“霸术”“拳术”是排斥的。不看好的。
军师联盟(曹操)
“白帝托孤”之时,刘备不听诸葛亮再三劝告,夷陵大败而回,将荆州,益州数十年积攒下的人才尽数消耗殆尽,最后白帝城托孤,套路诸葛亮。换位思考,假如你的老板即将去世,将他的儿子托付给你,或者允许你将公司占为己有,你会怎么做?
——对于诸葛亮,此时是最艰难的时刻,留给自己的不仅仅是烂摊子,对外,北有曹魏虎视眈眈,东有孙吴掣肘,他一方面要搞军事对抗,一方面要要治理内政,另一方面还要擎起那块炎汉“招牌”。当时面临的处境,可谓千难万险。凭借着超高的智慧与政治手腕,短短几年就恢复了国力,用兵南中,降服蛮酋。还能六出祁山,大战曹魏。
他用一生勤勉与忠贞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后世无数政治家的楷模典范。也为无数文人墨客因其“出师未捷身先死”而潸然泪下。
说说您的看法~~
感谢~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