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瓦窑陶鼓制作从唐代就开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它凝聚着吴川历代艺人的心血,是一项优秀的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原始的乐器之一。2013年,吴川瓦窑陶鼓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天我们带大家走进瓦窑村,了解吴川本土独特的陶鼓文化。
主持人:吴婷婷瓦窑村,顾名思义与陶瓷有关,这里曾经是远近闻名的陶乡,鼎盛时期,当地烧制陶器的龙窑就有20多条,至今,村边的龙窑旧址还保留着6条龙窑和数条大烟囱。
还未进入村民欧强家中,远远就听到陶鼓刚劲浑雄的声音。欧强是土生土长的瓦窑村人,是陶鼓的非遗传承人,他告诉记者,吴川人闹元宵、祭祀、舞狮拜年都少不了陶鼓伴奏。一千多年过去了,这种由陶土烧制而成的古老的敲击发声乐器被保留了下来,形成了独特的瓦窑陶鼓文化。
九子连环(九子连环麻将)
吴川瓦窑陶鼓非遗传承人:欧强我村近江靠坡,陶泥丰富,村民自唐朝以来以陶器为生,生产的陶器销畅国内外。
传统的陶鼓制作需要经过练泥、拍打、拉胚、雕花、晾干、上釉、装窑等几十道工序,制作一个陶鼓,要花费十天半个月的功夫。欧强说,制作陶鼓的泥最好选用瓦窑地下两米深的坡泥,练得越熟越细腻越好。瓦窑陶鼓至今仍然保持着柴窑烧制,柴烧是一门技术活,烧制的时间、火候全凭经验,超过一千度或低于一千度都会烧坏陶鼓。
主持人:吴婷婷陶鼓的外形就好似一个葫芦,上小下大,鼓底与鼓口分别用一块羊皮盖住,两头分别由八根红绳系住,你别小看这几根绳子,要想让陶鼓发出响亮动听的声音,8组绳必须平衡;绳结则可以调整声音的高低。右边用手掌拍击,左边用小竹边敲打,就发出不同的“叮碰”声。
由于陶鼓的制作工艺复杂,加上瓦窑陶器产业的衰落、市场萎缩,至今,瓦窑村还在坚持做陶鼓的陶艺人,也就剩下欧强等几个村民了。欧强说,陶鼓在瓦窑流传了上千年,到了我们这一代,有责任接好这一棒,把它传承下去。
吴川瓦窑陶鼓非遗传承人:欧强弘扬是我的责任,传承是我的担当,我作为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决不能让瓦窑陶鼓制作技艺成为“绝版”,我一定要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这几年,瓦窑村仍然坚守着对陶鼓技艺孜孜不倦的追求,不断挖掘,创新发展,制作出一种几十厘米高的小陶鼓,以及1米高的大陶鼓,并以九子连环手法雕九龙壁,创国内业界先河。
主持人:吴婷婷古老的陶鼓发展至今,已经有了许多变化。比如鼓身由过去只是陶泥的原色,发展到有花纹及浮雕,让陶鼓更显美观古朴。而陶鼓作为一种民间乐器传承下来,后来加入了舞蹈动作,增加了其表演性和观赏性。正是得益于一代一代人的坚守和创新,让古老的非遗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迷人光彩。
来源(吴川融媒)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