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叶落,秋去冬来,年华转瞬即逝,仿佛昨日才是绿荫敲窗,今朝便是满径红叶,转身又迎来了一帘风雪。
有人说,岁月里的雪是从某个朝代比如唐朝开始出发,一路颠簸,换了不知道多少快马,踏破不知道多少铁鞋,最终,把青丝跑成了白发,把眼前跑成了天涯。
咏雪原文(咏雪原文翻译)
一场小雪,从《诗经》出发,行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带着隔世的温柔,惊艳了似水年华。
很喜欢宋人司马棫笔下的“枫落吴江小雪天,三三两两捕鱼船”,一字一句宛如画卷,一读便爱上了。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戴叔伦是中唐著名诗人,出生于一个隐士家族,祖父和父亲都是饱读诗书的名士,却终身隐居田野,不愿入仕为官。
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家学渊源,所以他留下来的诗歌中,除了那些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还有大量吟咏山水,抒发闲情野趣之作。
其中不乏千古传诵的名篇,如《兰溪棹歌》、《苏溪亭》,写景优美,历来为后人所喜爱。
这首《小雪》虽冷门,却将冬日飞雪的图景描绘得宛在目前,不失为一首咏雪佳作。
窗外的雪花随风飘舞,有些洒落在地面上,有些掉落在窗台上,但更多的还是飘落在山川树林里。
此时的诗人正坐在书窗下,不厌其烦地看着那片片飞雪,不知不觉中,丝丝寒意传遍全身,心中也涌起了点点忧愁。
诗人到底为而愁,没有明言,留下了无限遐想,令人赏玩不尽。
整首诗来看,语言生动,意境优美,抒情含蓄,仿佛把读者带到了那个飘着雪花的窗前,与诗人一起欣赏那雪花纷飞的情景,感受冬日的点点寒意。
孤舟一夜宿流水,眼看山头月落溪。
这首诗的作者陈羽也是中唐诗人,只是史书中关于他的记载极少,生卒年,生平事迹均已无从考证,只知他大致生活在唐宪宗年间,与韩愈是同榜进士。
从他留下来的作品来看,主题多为赠答、留别、山水田园,诗风清新自然。
《唐才子传》说他的诗歌“写难状之景,了了目前;含不尽之意,皎皎言外”,从这首《夜泊荆溪》可窥一二。
诗歌描写的是小雪初晴后的景象,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别有一番风趣。
雪渐渐停了,天气开始转晴,岸边的芦叶经过了一天的风雪,黯淡了色彩。
此时水流突然转急,空中传来白鹤的嘶鸣声,惊醒了在小船上休息的诗人。
再也无法入睡的诗人,走出船舱,站在甲板上,仰望苍穹,直到山顶上的月亮渐渐落到溪水下。
整首诗来看,一晴一暗,一静一动间,便将雪后初晴和山头月落的景象描绘得穷形尽相,令人沉醉。
蹇驴瘦马何方客,眼看风波不著鞭。
这首诗的作者司马棫是北宋人,史书中几乎找不到关于他的记载,只知他曾高中进士,兄长是司马槱,至于其他信息一概无从得知。
而且他留传下来的诗歌也仅有五首,所以也很难从中推断他的性情爱好。
仅从这首《江干小雪》来看,诗人应该也是志在山水。
江南的初冬,枫叶飘零,小雪纷纷,浩渺广阔的吴淞江上,三三两两的打渔船,来回穿梭。
落叶,飞雪,大江,本是很凄冷的画面,但是有了渔船的点缀,又多了几许生机。
所以那打马而过的游子,才会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以致忘了扬鞭赶路。
诗歌前两句写景,寥寥数语便呈现了一幅萧瑟,广阔,又充满生活情趣的江干小雪图。
而后两句通过描写游子的反应,表现了对宦游生活的厌倦,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来看,融写景抒情于一体,自然浑成,给人以美的享受。
他朝若能同淋雪,此生也算共白头。
静坐在季节的回廊里,迎一场飞雪,等一树花开。
漫步于初冬陌上,与雪相逢,与冬相拥。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