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史,都在笑谈中!”大家好,我是小编闻史多香,欢迎关注留言!
左:霍去病右:辛弃疾
无理取闹的近义词有哪些(无理取闹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很早之前小编就觉得霍去病和辛弃疾之间一定有点什么,虽然姓氏不同,但名字一样啊。不信去问问你的语文老师,“去病”的同义词是什么,老师肯定会说是“弃疾”。总感觉他们就是同母异父的兄弟。
在这里小编斗胆猜测一下,辛弃疾的老爸是在北宋灭亡13年后才生的辛弃疾。当时辛老爷子的家乡山东济南府已经沦陷在金人铁蹄之下了。看着刚出生的儿子,听着屋外的打打杀杀,我猜老爷子当时内心恨不得直接就叫儿子“辛去病”得了。不过八成是没敢,所以琢磨来琢磨去,哎算了,还是叫个同义的名字吧,这样既能体现抗金的决心,又不至于被金人发现,最关键的别像那位前辈一样太过短命,毕竟辛家还得传承香火不是。
但历史就是这样,即无情又残酷还无理取闹。去病与弃疾,一对同义词,却让相差1000多年的两代名将同名不同命却又同了结局!
同样作为爱国名将,前者24岁就因病去世了,去病的名字也没能挽回这个西汉名将的宿命。而后者,名为弃疾,似乎人如其名,68岁方才仙逝。
同样都是抗击外族入侵,前者生于强汉,17岁就带兵征讨匈奴,一战定襄北,初战即封侯,二战河西地,西北边境清。因此深受汉武大帝赏识,八成已经被皇帝选作未来大将军接班人了。那句“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壮语,很可能就是老皇帝看着小霍说的。
汉武帝与卫青、霍去病
汉武帝可不是一般人,他一直想做秦皇那样的皇帝。于是在霍去病21岁时汉武帝派给他5万骑兵,让他和大将军卫青分兵两路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小霍也迎来了他人生中第三场战役。也不知是他幸运,还是匈奴王不幸,偏偏被堵个正着,匈奴的两个王爷都被俘虏,小霍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不仅大败匈奴,还在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封礼,也就是后人所说的“封狼居胥”,在那里划了个大大的“汉”字。
《封狼居胥》油画
这三战让霍去病可谓风光无限,连大将军卫青都不得不退避三舍。
而后者就有所不同了。辛弃疾生于羸弱的南宋,从小就过着亡国奴般的生活。虽然辛弃疾的爷爷当时已经在给金人打工来换取一家人的平安,不过那是因为老辛家家大业大、人丁众多实在是不便于跟着南宋朝廷东跑西颠儿,是个委曲求全的权宜之计。所以他就经常给小辛灌输历史上各种英雄人物和事迹,希望他将来能精忠报国。
少年辛弃疾和祖父辛赞
而辛弃疾也没有辜负爷爷的一片苦心,从小饱读诗书和兵法。21岁便在老家集结两千多名义士奋起抗金。其间先是投奔了当时著名的农民领袖耿京领导的抗金义军,结果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疾恶如仇的辛弃疾带着由50名铁骑组成的快速反应部队夜闯敌营,活捉了张安国,送给南宋皇帝宋高宗。这也成了辛弃疾一生中最为可圈可点的战斗了,对只能算是战斗。
辛弃疾活捉张安国
当霍去病24岁时,汉武帝壮心不已,准备筹划一场与匈奴的大决战,怎奈”时不利兮骓逝”,命薄的不只红颜还有将军,霍去病积劳成疾英年早逝,他一生的荣耀就在17-24岁之间这短短7年的战斗时光里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就像流星,说没就没了。
再说辛弃疾,宋高宗杀了叛徒张安国后,回头一看这小伙子不错啊,能文能武还有勇有谋,就直接免考让辛弃疾做了南宋的公务员。有了编制的辛弃疾意气风发,就想和金人大战一场,不停地上书求战,其间还秀了一下文采写出《美芹十论》和《九议》等优秀论文,论证金国必败的道理。
辛弃疾写《美芹十论》和《九议》,幻想着抗金救国
结果他还是年轻了,低估了对手主和派的能力,没折腾三两下,就让新继任的大BOSS宋孝宗给贬到江西、湖南、湖北去做地方官了,眼不见心不烦,这回也不用你打仗了,去喝喝茶水,读读报纸,再不就抓几个鸡鸣狗盗之辈过过手瘾得了。一晃就60多岁了,可谓是昙花一现,又蹉跎半生。
相隔千年的两个人,一个出师未捷,一个壮志未酬,即便历史不让他们成为兄弟,却也给后人留下足够多的感叹,“哎,这一对难兄难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