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自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国到清废帝溥仪退位,共历十二帝,共计二百九十六年。满族是马上得天下,虽说有运气的成分,但是满洲骑兵的威力还是有的,兵强还需良将带。
清朝名将(清朝名将排名)
第一,努尔哈赤,25岁的努尔哈赤以父祖遗甲十三副起兵。历时三十余年,努尔哈赤逐步统一女真,并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兵势渐强,势力日增,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以“七大恨”祭天,誓师征明,在取得萨尔浒之役的巨大胜利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
第二,皇太极,清朝开创者,皇太极即位不到十年,便统一整个东北,并南下朝鲜,西征蒙古,屡挫大明官兵。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改称帝号,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将族名改称“满洲”。他雄心勃勃地挥师西进,兵锋所指,京畿震惊;经过松锦两次决战,尽歼明军精锐,使山海关外,仅存宁远一座孤城。
第三,多尔衮,大清军事统帅,摄政王,奴尔哈赤的第14子。身经百战,统领八旗兵多次击败明朝军队。1636年,入寇北京,击败大明名将卢象升。继而攻破济南,所战20次,每战皆捷。克城40座,掠夺人口25万。参加松锦之战,两次围攻锦州。在松山决战中,大败明军洪承畴等8总兵13万,并生擒明朝统帅洪承畴,迫使祖大寿投降。诱降吴三桂,在山海关大破李自成10万大军,占领北京。后来继续追击剿灭了李自成农民军和南明政权、大西政权。多尔衮一生征战无数,战无不胜。
第四,年羹尧(1679—1726)清朝名将,字亮工,汉军镶黄旗人。多次参与平定少数民族武装叛乱。平定西藏叛乱,1723年青海叛乱,他官拜抚远大将军,领兵征剿,只用一个冬天,迫使叛军10万人投降,罗卜藏丹津逃往柴达木。以功高加太保,封公爵。后来因为居功自傲,被雍正帝猜忌,最后以92条罪状勒令自尽。其一子被处斩。著有《年将军兵法》和《治平胜算全书》。年大将军一生轰轰烈烈的,凡是谈清代领兵、打仗的,无不谈到年羹尧。
第五,福尔康,先后平定甘肃回民田五起事、台湾林爽文起事、廓尔喀入侵、苗疆起事,累封一等嘉勇忠锐公。一生征战南北,戎马倥偬,参与了四次镇压各地民变,是朝廷足资依靠的军事重臣。另有一次是入藏征讨入侵者,这对边疆的安定有很大贡献。福尔安不仅善于作战,常能扭转危局,转败为胜,而且每于战后都能妥为办理善后事宜。(传闻是乾隆的私生子)。
第六,阿桂,清朝名将,乾隆朝功劳、地位仅次于傅恒的重臣,是乾隆朝出将入相的少数人之一。乾隆三年戍守西北边疆;乾隆十三年参加大小金川之役;乾隆二十四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乾隆三十三年和傅恒一起与缅甸军交战;乾隆三十六年再次参加大小金川之战;后两次督师镇压甘肃回民起义,参与制定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和抗击廓尔喀之役的进兵方略,可以说主持了乾隆朝几乎所有大小战事。
第七,傅恒,傅恒一生参与过乾隆皇帝所谓的十全武功中的多次恶战。傅恒入职军机,受命督师金川战役,在他的领导和督促下,最终取得了金川战役的成功。后来傅恒又参与平叛伊犁,镇压了准噶尔的叛乱。缅甸之乱发生之后,傅恒领命率军入缅,镇压动乱,最终取得了对缅战役的胜利。
第八,海兰察,满洲镶黄旗人,多拉尔氏,世居黑龙江布特哈阿伦河。清朝乾隆时期著名的将领。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至次年,两次参加清缅战争,率轻骑为先锋,多有战绩。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跟从福康安督兵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再跟从福康安率兵赴西藏参加廓尔喀之役。
第九,塔齐布(1817年-1855年)满洲镶黄旗人,晚清湘军名将。塔齐布出身清军火器营,后为湖南绿营都司,累升至副将,并辅佐曾国藩创建湘军。咸丰四年(1854年),塔齐布收复湘潭,被越级擢升为提督,赐号喀屯巴图鲁。此后,他转战湘鄂,屡为军锋,收复岳州、武昌、田家镇等地,被授予骑都尉世职,与各路清军围攻九江。咸丰五年七月(1855年8月),塔齐布久攻九江不下,愤恨呕血而死,时年三十九。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