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皇帝家也有穷亲戚,用这句话来形容宋朝是再合适不过了。尤其是在北宋时期,虽然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子孙同样属于皇族,可地位却远远不如赵光义的子孙。那么,赵匡胤一脉在北宋一朝的地位究竟如何呢?
赵匡胤的后代(赵匡胤的后代谁继承了皇位)
兄弟阋墙,只能让外人看笑话。先不说“烛光斧影”的真实性到底有几分,仅仅从金匮之盟中另外几位皇位继承人的结局就能看出,这个金匮之盟的说法似乎很难站住脚。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杜太后才逼着赵匡胤与赵光义签下金匮之盟,约定待赵匡胤百年之后,大宋皇位交由赵光义继承,赵光义之后再由四弟赵廷美继承,等到赵廷美百年之后,换位才传给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
金匮之盟中约定的皇位是三传,即赵匡胤传赵光义,赵光义传赵廷美,赵廷美传赵德昭。先不说二传三传,这个金匮之盟在第一传时就出了乱子,金匮之盟中的另外几位皇位继承人全都离奇去世。先是赵德昭自杀身亡,后是赵廷美离奇病死,有资格继承皇位的赵匡胤的另一个儿子赵德芳也突然暴毙。如此一来,金匮之盟中约定的皇位继承人全都没了,皇位只能传给赵光义一脉。
当然,为了安抚赵匡胤一脉的后人,宋神宗还是想出了一个办法,这是这个办法却显得缺德至极。宋神宗设立了一个安定郡王的爵位,这个爵位等于是专属于赵匡胤一脉的爵位,基本行只封给赵匡胤的后人。然而缺德的是,这个安定郡王的爵位只有一个,而且不能由后人承袭,只能由朝廷指定某人来继承。
可赵匡胤一脉的后人着实有点多,那些没有当过安定郡王的穷亲戚怎么办?他们连宗族玉蝶都上不去,只能自谋生路,大多数后来都变卖祖产从汴梁离开,逐渐迁居到外地生活。正因为赵匡胤的子孙被逼出汴梁,所以他们日后也因祸得福,不但躲过一劫,还取回了大宋江山。
当赵构在应天府建立南宋后,散落民间的赵匡胤后人也纷纷前去投靠,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机会。虽然他们一路上吃了不少苦头,可因为世人早已不将他们当成宋朝皇族,所以也因此躲过了金兵的拦截。因为赵光义这一脉后继无人,而赵构的儿子赵旉又薨逝,所以赵构后来只好将皇位禅让给了赵德芳的六世孙赵昚。就这样,大宋皇位兜兜转转最后又回到了赵匡胤这一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