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填四川移民相关知识
在明末清初,四川遭受了一场大浩劫,长期处于大规模的战争之中:1639年明末农民领袖张献忠起事入川,1644年第二次入蜀后建立大西政权,地主武装、清军、南明军一起攻向起义军,次年十一月,张献忠在四川西充县凤凰山阵亡,使川人死亡过半:1647至1650年,明军内部争权夺利,战火不断;1650至1659年,张献忠部下孙可望、刘文秀进入四川,在川北与清军激战;1660至1664年,清军镇压义军,搜捕明军残余分子;1673至1680年清军平西王吴三桂叛乱,攻入四川,叛军与清军的“三藩之乱“历时七年。这些战争持续达三十多年,地主杀起义农民,农民杀反动地主,满人杀汉人,汉人杀满人,“杀得鸡犬不留“。
湖广填四川是哪一年(湖广填四川是哪一年到现在多少年了)
战争中不断地轮番拉锯厮杀,尸横遍地,瘟疫随战乱接踵而至,“大头瘟“、“马眼睛“、“马蹄瘟“及天灾接踵而至,境内人口锐减,耕地荒芜。1668年四川成都全城只剩下人丁7万人。一些州县人口只剩下10%或20%。四川全省残余人口约为60万人。
郫县豆瓣。清朝初年,福建省汀州永定县孝感乡翠享村的陈氏小伙子(陈逸仙的祖父),在移民入蜀途中,赖以充饥的胡豆因进川后受到盆地潮气的侵蚀,发霉腐烂,不能食用。如果把生霉胡豆扔了,长途跋涉的途中将断绝口粮。陈氏便把生霉胡豆置于田埂晾晒,又以鲜海椒拌而食之,无意间发现它色鲜味美。后来陈氏家族最终落户于郫县。而郫县及周边地区盛产胡豆和海椒,陈氏家族便年年如法炮制,于是有了郫县豆瓣,也为回锅肉提供了鲜美的调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