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见惯”?这个成语,意思大家都明白,不用细述。今天主要来聊聊,“司空”到底指的是什么,以及作为这个成语来源的唐诗,和其背后的故事。顺便学一点关于历史方面的传统文化知识。
一、?在上古时期,即设有“司空”这个官职,大禹曾经在舜帝手下做过司空。
司空见惯(司空见惯的意思)
?司空是中国古代的官名。史书上记载,早在距今四千多年前的黄帝炎帝时代,就有“少皞部落以鸣鸠氏为司空”的说法。
《尚书·尧典》则写到,在部落联盟议事会中,大舜帝设置了九种官职,其中一个官职就是“司空”,由大禹担任,负责“平水木”,也就是主管水利建设。
司马迁在《史记》中进一步描述道,舜帝曾经问四岳:“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结果大家都说:“可以让大禹来做这个官,他有这个才能和品德。”
而大禹在司空的位置上果然不负众望,“三过家门而不入”,出色完成了治水任务。?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孔子曾经在司空的位置上成就非凡,被鲁国国君加职任用。
?到了西周时,司空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一起,并称“五官”,掌管着国家的水利和营建,包括掌管代表国家最先进科技的手工业制造。
到了春秋末期的孔子时代,这一天,鲁国的君主鲁定公召见了孔子,认定此人才能非凡,决定启用孔子从政。
于是,时年51岁的孔子被任命为中都(今山东汶上县)尉。在任一年期间,孔子政绩卓著,鲁定公更加的重视他,并召见了孔子,问道:
“学子此法,以治鲁国,何如?”
孔子答对说:“虽天下可也,何但鲁国而已哉!”
于是,孔子被提升为鲁国的“司空”,管理鲁国所有的土地,职位大约相当于现代的建设或水利的副部级高官。将近一年以后,鲁定公继续给孔子加职为“大司寇”。
从此,孔子开始掌管鲁国全国的司法工作。后来到了54岁时,孔子被鲁国的一些权贵排挤,从此辞职而去,开始了十几年“周游列国”的生涯。
在秦朝和汉朝初期没有设置司空,到了汉朝的光武帝二十七年,重设司空一职。
隋唐时期,司空位正一品,但只是荣誉性的赠官,并不开府置官属。五代和宋朝时,司空仍然为正一品,而且为重臣加官。元朝以后才废止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成语“司空见惯”出自刘禹锡写的一首唐诗,背后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刘禹锡,唐朝杰出的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
刘禹锡本人宦海沉浮,屡遭贬谪,可谓命运坎坷。相传和其性格放荡不羁的诗人“豪气”有关。
这一次,他被贬做苏州刺史,离开了京城。苏州当地有一个名人叫李绅,曾经在朝廷做过“司空”的高官。因仰慕刘禹锡的诗名,就准备了一桌豪华的宴席,邀请他饮酒,并请了几个歌女在席上作陪。
席间,刘禹锡当即充分发挥了“诗豪”的豪气,口无遮拦,即兴作诗一首:
“高髻云鬓新样妆,
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
断尽苏州刺史肠。”
诗中,刘禹锡对宴席深感不满与痛惜,意思是说,你李司空多年为官,已经养成奢华的风气,见怪不怪了。
但是,你摆了这么大的排场迎接我,我却“断尽了肠”~作为一方的刺史,我又怎么敢忽视寻常百姓的生活呢?
四、尾言~诗人的豪气,自有人赏识。
因为这首诗,后世才有了“司空见惯”这个成语。而且,诗人刘禹锡那特有的“快人快语”的“诗豪”性格,是不是也留给后人很深的印象呢?
好在,他的豪情自有人赏识,不久以后,刘禹锡被宰相裴度重新调入了京城,被任命为吏部大员。是不是因为这首诗里的豪情和“正气”,他才发生了转折呢?
这个笔者确实没有考证过,所以无从知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