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看西游第2044期)
文/范泛记书
取经之前的孙悟空到底是什么形象?周星驰《西游降魔篇》里那个暴戾乖张、丑陋无比的猴子最忠实于原著。在吴承恩的笔下,走上正道之前的孙悟空就是这般德行:疑心重重,过分敏感;生性残暴,嗜血好杀;无法无天,为所欲为。
菩提祖师为什么消失了(菩提祖师为什么消失了知乎)
中国古典启蒙读物《三字经》上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孙悟空之所以顽劣如此,不仅与因为他无父无母,更与授业师父菩提祖师有莫大关系。确切讲,菩提祖师对猴子的教育成效是“没有最坏,只有更坏。”
一方面,菩提欺骗了孙悟空,致使猴子不再轻易相信他人。起初,孙悟空拜师目的很单纯,就是想长生不老,为此不惜在斜月三星洞里各种打杂,做了十年苦力。须菩提知道他的诉求,也教了一些心法和技法,但这些却都不能达到长生不灭。比如七十二变,说是能躲避“三灾利害”,但孙悟空在三百多岁时仍被阴司索走了魂魄。若非他勾掉生死簿一路打将出来,怕是真的要与这个世间拜拜了。此事对孙悟空触动很大。一直以来都以为自己得了大道,已然脱离轮回,却不成想是个弥天大谎,而这一谎言的缔造者正是菩提老祖。被视为父母的老师都不可信,试问这世间还有谁可以信赖?!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孙悟空的心理,以至于他变得神经质起来。其表现就是先怀疑、再敌对。之后的故事发展中,玉皇大帝曾两次将他招安,对孙悟空可说是宽容以及、厚爱有加,但猴子恩将仇报大闹天宫,把自己推向了所有人的对立面。
另一方面,菩提纵容了孙悟空,致使猴子的劣性无限放大。孙悟空虽然是仙胎,但在花果山为妖,又周游南瞻部洲,不可避免受到了市井污秽之气的影响。爱面子、好显摆,耍小聪明、占小便宜,争强好胜而又小肚鸡肠等一大堆毛病都在慢慢滋长。菩提老祖虽然发现了征兆,却没有及时纠正,而是将其扫地出门、一走了之。
在孙悟空德行成长的最关键时期,身为老师的他并没有善加引导,而是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手法,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特别是临别前,他明知道知道猴子将来要招惹事端,却不提出管教束缚的要求,反而是告诫他不可泄漏自己的信息。这就让猴子有了一个错觉:我可以任意胡作非为,只要不连累师父就不会受到惩罚。事实也果然如此。猴子返回花果山后就展现出乖张暴虐的一面,先是杀了抢夺地盘的混世魔王,再是到傲来国偷盗兵器,进而东海龙宫敲诈、阴曹地府闹事,一次比一次厉害,一回比一回过分。从他这种无视规矩、恣意妄为,只想着自己、不顾及他人的做派中丝毫看不出师出名门的影子。
韩愈《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菩提老祖对于孙悟空,除了教给些皮毛之术“授业”外,在“传道”、“解惑”上一点儿作为都没有。这让小编想起了当今教育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一些学校和老师一味关注学习成绩,看重学生考分,而忽视品德培养,淡化人生历练,教出的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课本知识,以至于善恶不分、是非不明,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必要的责任感,对社会发展进步百害而无一利。“只教书,不育人”,可说是对这一现象最准确的描述了。
但是,也有人指出,菩提祖师半途撵孙悟空下山也有苦衷,一是三星洞也不是清静之地,比如孙悟空变松树众徒弟喧哗时,他拽杖而出,连忙问是何人在此吵闹,可见他也似乎在防着什么人;二是他虽然教给了孙悟空长生不老术,但长生不老不代表不死,毕竟地府也不在他的管控之地,因此他教给孙悟空防避三灾利害的本事全是逃跑之术。
此外,我们在往期中也分析过,孙悟空地府毁掉生死簿并非是阎王要他的命,而是代表一个新纪元的开始。
最关键的一点,师父引进门,修行在个人。菩提祖师不可能当孙悟空一辈子的保姆,雄鹰在孩子刚长开翅膀时就要把它们推出鸟窝,只因为一句话: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人总是要学会慢慢长大!
没有菩提祖师的强行撵下山,就没有孙悟空以后的成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