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流行歌曲,看到这些歌词是不是非常熟悉!
“去吗,配吗,这褴褛的披风
最早的朝代(最早的朝代是哪个朝代)
战吗,战啊,以最卑微的梦
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qióngqióngjiélìhàngxièyīqì
茕茕孑立沆瀣一气
jǔjǔdúxíngtíhúguàndǐng
踽踽独行醍醐灌顶
miánmiánguādiéfèngwéiguīniè
绵绵瓜瓞奉为圭臬
lóngxíngdádájījiǎogālá
龙行龘龘犄角旮旯
我独饮晚风作酒
叹一生痴情入喉
饮不尽红尘的泪
又怎能一醉方休
你用那一瞥回眸
许下我半世温柔
相思剪不断
化作了乌有
猜猜看这都是哪几首歌曲!
这是2022年最流行的几首曲子,前奏一响,歌词一看,立马都能张嘴‘高歌一曲’。当然,每年都会有每年的的最流行,但是你们知道吗?中国最早的流行音乐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它就是‘郑卫之音’,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和卫国的民间音乐。
说起春秋战国,大家第一印象可能会是“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诸侯争霸的时代,是人们在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的时代,是西周礼制崩塌‘礼崩乐坏’的时代,但却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走向变革的重要历史阶段,这一时期人们逐渐从传统礼乐制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开始创造更加关乎人本身和追求思想精神的音乐。
青铜乐钟作为贵族礼乐制度的重要承载物,其功用和内涵,也开始有了更多的延展,所以这是一个‘礼崩乐不坏’的时代。”
郑国是春秋时期第一个发展强大的诸侯国,实力甚至超过了周天子。(关于郑国在上一文《那个让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人现在怎么样了?》已经介绍过了)。
20世纪90年代,为配合新郑市基本建设,考古专家发现并发掘了郑国祭祀遗址、礼乐器坑和青铜器窖藏坑,出土郑国公室青铜礼乐器470件,发现殉马坑93座。
在郑国国君的祭祀遗址里发现了“九鼎八簋”,这样的配置,在周代是只有周天子才能拥有的规格,而郑国作为地方诸侯国,按照“周礼”的规定只能使用“七鼎六簋”,但是出土了“九鼎八簋”,还不止一套,大家可以想想一下郑国在当时的势力得有多雄厚,当然这也是郑国破坏“周礼”的实物证明。
这是在郑国国君礼乐器坑里发现的编钟,一套24枚,一共发现10套,你们能想象郑国当时的乐队得有多么的壮观吗?
尤其是编钟,经过专家测音发现,这些编钟dol、re、mi、fa、sol、la、xi七声齐备,并且音域宽广,超过了三个八度,也就是说它可以演奏我们现在所有的流行歌曲。
《礼记·乐记》里记载了魏文侯问于子夏说:“我要是穿戴礼服礼帽听古乐,就拍很快就要睡着了,而要是去听郑卫之音,则不知疲倦。”齐宣王则说得更坦率:“寡人今日听郑卫之音,呕吟感伤,扬激楚之遗风”,“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这些都说明了当时郑国的音乐的表现上特别能产生共鸣,很大程度上还在于它真正地走进了人们的内心,内容通俗易懂、贴近人们生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