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乌克兰公共广播公司(Suspilne)的社交媒体,发布了这样的视频。
在位于乌克兰北方的切尔尼戈夫市第10中学,一个已经矗立的70多年的卓娅雕像,被两名乌乌克兰“领土防卫部队”的士兵拆除。
马特洛索夫(马特洛索夫式英雄)
他们使用的手段非常粗暴。往卓娅雕像的脖子套了绳索,然后由两名乌军士兵合力拖拽,雕像被狠狠地强行扳倒,拦腰断成了两截。
在乌克兰,当俄军打出红旗,恢复控制区苏军烈士墓和长明灯的同时,乌克兰则反其道而行之,故意拆除了多座硕果仅存的纪念苏联士兵的方尖碑和雕像,其中包括在乌克兰斯特雷、捷尔诺波尔、罗夫诺、穆卡切沃等城市的卫国战争苏军纪念碑,以及在哈尔科夫市的朱可夫元帅纪念碑。
乌军现场直播拆毁朱可夫雕像
在纪念碑被毁的现场,往往还会刻意留下侮辱性涂鸦,甚至还有新纳粹分子扬言,要在原地立起希特勒的塑像。
这是多么令人不可思议的现象!
如今的乌克兰,影响政权的寡头们很多都带着犹太血统,司机总统本身就是个犹太人,他的亲爷爷,还是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的苏联老兵,他老人家曾经英勇战斗在抵抗纳粹的最前线。
2019泽连斯基祭奠爷爷
然而,与此同时,老红军的亲孙子,司机总统却又大赞投靠纳粹的乌克兰伪政权头目,斯特潘·班德拉是“民族英雄”。
试想,他如果早出生半个世纪,很可能,也难逃被送去做肥皂的命运啊。
好了,咱们再回到话题上来,了解一下苏联解体后,女英雄卓娅,是如何一步步被抹黑的。
其实,就说咱们中国人的认知,估计大部分85、90、00后,对卓娅都没有太多的印象。比如我用过的课本上,早就没有关于卓娅的故事了,倒是我妈上中学的时候,学过这样的课文,也读过英雄的妈妈写的回忆录《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1956年,卓娅和舒拉的妈妈柳鲍娃·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与师大女附中的少先队员合影
1950年代,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看中国读者来信
整个九十年代,俄罗斯基础教育历史课本,曾经一度都在削弱苏联的存在感,试图重塑“沙俄帝国的辉煌”,对苏联的一些正面形象也没有多加褒奖。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有关卓娅的故事的真相大家,很多青少年并不算很了解。进而,一些蹭热度的传闻被扭曲后放大,往往容易让没接触过官版故事的后人们,对卓娅的印象给定格成了——“一个放火烧民宅的精神病少女”。
要论源头,对卓娅的“抹黑”,最早始于苏联末期。
这时候,苏联内部已经被西方意识形态严重渗透,西方试图通过这种“软实力”来重塑苏联人的价值取向,手段就包括了刺激和教唆一小撮人来抵毁苏联的社会制度,造谣诽谤苏联曾经的民族英雄。
1991年1月,《论据与事实》杂志刊登了署名А·若夫季斯的文章。文章以连载的形式刊发的,“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作者在卓娅的居住过的村落,“老乡们竭力回避谈论卓娅”的异常现象”。
这些别具一格的论调,吊足了受众的胃口,一时间杂志的销量暴涨。
而接下来2月刊的文章更进一步,写到:
一名有良知的女教师,将实情全部告诉了作者——卓娅不是去烧德军的马厩和草料,是犯了精神病,烧掉了村民赖以过冬的木板房,愤怒的村民主动向德军举报了她。
除了将卓娅描绘成爱发癔症的“精神病少女”外,文章还旁敲侧击的评论,正是斯大林的“焦土政策”导致了德军对当地人的“不友好”,以及这名年轻姑娘不必要的死亡。
卓娅就义的地方,彼得里谢沃村路口屹立着卓娅的纪念碑,碑上写着苏联人民英雄卓娅永垂不朽(1923-1941)
同时,《论据与事实》还联合其他媒体宣称——经过证实,流传了近半个世纪的著名照片上的卓娅,很可能是伪造的,德军也没有拷打和折磨过她。
就这样,“卓娅并非英雄”的论调一经推出,立即获得了大量拥趸,一时间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随着当年年底苏联的轰然崩塌,又为这样抹黑英雄的说法,添了一把猛火。
这以后,曾有大量文章和节目,看似一本正经的宣扬,“卓娅并非英雄”。字里行间里都流露着这么一种情绪——“英雄事迹不可信,塑造英雄的国家也不可信”。
在这股历史虚无主义的狂潮中,除了不明真相,被带歪了的青少年群体,更痛苦的,还当属那些曾经长在红旗下,自小学习着“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的前苏联公民们,他们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幻灭感”——对于很多人来说,犹如整个世界都崩塌了一般,顿时陷入一种被出卖和背叛的绝望之中。
2021年,俄罗斯主旋律电影《卓娅》剧照
然而,那时的俄罗斯政府被“休克疗法”折腾得差点破了产,再加上火烧眉毛的车臣问题,一时半会根本顾不上。
为了调查这位“苏联英雄”,俄罗斯联邦司法部司法鉴定研究所光是搞“鉴定”,就花了10年的光景。
2001年,俄罗斯官方正式公布了调查和鉴定的最终结论——“照片上被处绞刑的姑娘是卓娅·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照片所述事迹是真实发生的”。
这距离谣言的产生,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
而因为政府没能及时举证辟谣。十年间,那些被传了千千万万遍的谣言,在民间,已经大有掩盖真相的趋势。
当年,除了卓娅被一度说成是“精神病纵火少女”外,她的弟弟舒拉(1945年哥尼斯堡战役中英勇牺牲,墓地就在如今的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战斗英雄的形象也被泼了污水,说他“脾气古怪,屡次与同学发生口角和肢体冲突、成绩差”;英雄马特洛索夫也被描述成“少年犯”,小混混....
事实上,卓娅战斗、牺牲的情形,非常简单明了,有据可考。
老实说,卓娅的成长,确实受到过打击挫折,曾导致了短暂的精神问题,这跟她的东正教牧师的家庭出身有关。
原本就“成分不好”,再加上她小学时属于从西伯利亚农村转到大城市莫斯科的“插班生”,曾在学校遭遇过同学的歧视和孤立。而且,她本人又是争强好胜的性格,所以难免会抑郁,出现精神问题。
这就是典型的校园霸凌带来的后遗症,没什么可值得大惊小怪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中学时的卓娅已经恢复了正常。
1938年,15岁的卓娅加入了共青团,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和军事训练。据卓娅当年的同伴回忆,卓娅身手不凡,能够闭着眼睛拆装手枪。
1941年6月22日,卫国战争爆发,同年10月,还在读高中的卓娅自愿加入游击队,奔赴前线。
按照组织安排,卓娅这些少年游击队员们,负责潜入敌后,进行对敌破坏活动。
电影《卓娅》中,卓娅和她的队友
1941年11月底,卓娅在莫斯科以西86公里的彼得里谢沃村焚烧德军马厩时不幸被捕。
根据卓娅的队长斯普罗吉斯的日记显示,他们的小队接到任务,要潜入彼得里谢沃村,烧掉德军驻地的民房和一些设施,以扰乱敌人的部署。
由于德军对该村防守严密,几次尝试均无功而返。普罗吉斯队长原本要向组织申请放弃任务。这时,卓娅说,她还想要再尝试去一趟彼得里谢沃村...
只身进村的卓娅,顺利潜入了德军的马厩,但当她已经浇上汽油,准备点火的时候,被德军守卫发现,不幸被俘。
据当年的村民事后回忆,德国人曾用棍子和皮带反复拷打卓娅数个小时,用火柴烧她的脸,让她赤脚站在雪地里。
然而,直到走上绞架,卓娅仍旧什么也不肯说,没有交出任何一个同伴,并且坚称自己的名字叫“丹娘”。
“丹娘”来自于卓娅的偶像,苏俄内战时的丹娘·索罗玛哈。
丹娘·索罗玛哈曾在白匪军面前英勇不屈、拒不招供,最后为了革命事业,壮烈牺牲。
后来的历史虚无主义者们散布的,有关德军并没有折磨过卓娅一说,根本本站不住脚。
很多目击证人都有过相同的描述,这些目击者中,一些都活到俄罗斯联邦时代,他们后来也重新发声,进一步的指正——为了震慑当时的苏联村民,德军在绞死卓娅后,把她的尸体挂在绞刑架上长达一个月之久;
此外,一年后苏军重新收敛卓娅尸骨的时候,也都有记载——卓娅的指甲都被拔光了,眼珠也没了。
电影《卓娅》中,还原的场景
但凡有点脑子的人,也能想得明白,就按纳粹审讯的那个残忍程度,德国人怎么会对一个高呼红色口号的苏联革命少女保持骑士精神?
而且,后来抵达的红军们看到如此景象,汇报组织后,斯大林亲自给西方面军下了一道特别命令:遇到德军第197步兵师第332团任何官兵,就地枪毙,绝不接受他们的投降。
领袖的政令,更是不会有假吧。
特别是在被处决前,被俘的德国士兵也曾录下口供——这个女孩一点不怕死……她的身体冻得发青,伤口流着血,可她什么也不肯说。”
1942年1月,卓娅的事迹登上了《真理报》,但用的名字,是她行刑前坚持的“丹娘”。
为了搞清楚她的真实身份,共青团莫斯科市委特意成立了“女英雄辨认委员会”,很快就查出了,这位女英雄,是一个年仅17岁的莫斯科201中学的学生,卓娅·阿纳托利耶芙娜·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
当年的相关报道
1942年2月,卓娅被苏联政府追授为“苏联英雄”,她的妈妈柳鲍娃·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去克里姆林宫领取女儿的荣誉证书和金星勋章。
卓娅,也是首位获得这一称号的苏联女性。
很快,她的弟弟舒拉向国防委员会寄出申请书,立志为姐姐报仇。
不久后,舒拉进入了乌里扬诺夫斯克坦克学校参加培训。1943年,他驾着坦克奔赴前线。
战场上,他镇定勇敢,表现出色,屡建功勋...可却不幸牺牲在了1945年4月,哥尼斯堡战役中。离最后的胜利,只有一个月。
1945年5月,先后痛失了一双儿女的柳鲍娃·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再次受邀请去了克里姆林宫,代儿子舒拉取回了卫国战争一级金质勋章和红旗勋章。
大家可以想想,这位母亲,当年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卓娅、舒拉和他们的妈妈,聪明懂事的女儿,还有调皮的男孩子,这原本是幸福的一家人...
其实,卫国战争中,像卓娅一样为了祖国和理想英勇就义的少年英雄,还有很多很多。
比如,很少人知道,卓娅被执行死刑的当天,她的同组女队员维拉·沃洛什娜惨遭杀害。
纳粹狠狠地用枪托敲打这个红发女孩,吊起来用马鞭抽打她,但她什么都不肯说。
最后,德军在戈洛夫科沃村庄外绞死了她。但因为这次执行的规模较小,维拉被拷打得已经非常虚弱,发着高烧,连走上绞架的体力都没有,被默默地绞死了。
因此,她在临刑前,并未像卓娅那般斗志昂扬,高呼口号。
电影《卓娅》,女英雄身体素质非常好,受尽折磨后仍能在死前发表演讲,高呼口号
维拉就义后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以为她失踪了,直到1942年,她的妈妈才在村民的帮助下找到了墓地,认出了自己女儿——尸骨已经面目全非,但那一头漂亮的红发和作为17岁生日礼物的皮靴,以及目睹整个过程的村民们的证实,都在告诉这位痛苦的母亲,这就是维拉·沃洛什娜。
整个苏联时代,维拉的事迹一直在广泛流传,但知名度,远不及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的卓娅。
1994年,维拉被追授“俄罗斯英雄”。
遗憾的是,此时,她用生命保卫的国家,却已经不复存在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