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习惯用“…是我最喜欢的…“加“没有之一”的方式表述心底的美好事物。“没有之一”这个词,精确无比,好像不给其他人留任何怀疑的余地。但是我们很少用“…是我最恨的…,没有之一”来形容自己讨厌的事物,只是说“我最恨…”。我们迫切宣示“心中所好”,痛切隔绝“心中所恶”。
借科技之便,每个人都可以在短视频舞台上跳出心中所想,却依旧摆脱不了简单重复,这同构于这资本主义社会的分工。“人”,在这个阶段实际上并没有眼睛看到的那样重要。每天的重复工作,朝九晚五,足以消杀大部分人心中那曾经存在的理想与憧憬。我们互相给对方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打上“专业”的标签,自欺欺人般的说服自己尽到了社会责任,体现了价值。
海上钢琴师1900缩回了准备第一次离开轮船迈出去的悬在半空中的脚:“这个世界太大了,比大海还大,我怕我会活不下去”。他宁愿随轮船沉入大海,在这有限的琴键里弹奏出无限美好乐曲,也不愿第一次踏入真实世界。谁说须有第一次,谁说真实又不是梦幻?无限,惶惶不可终日。有限的时空创造出无限的交织,相缠相续。足球,围棋,钢琴,充满未知的魅力,可以热衷一生。
知情达理(知情达理的意思)
一人感知是全世界藏在心中
两人碰撞则妄生出区别种子
三人引出无限的争论与不安
这在网络世界中是很普遍的现象。
“星际穿越”视觉呈现了更高纬度的自己引领自己走出困境的如梦如幻,佛也说:如来就是自己。科学的作用,是编织一个科学的梦,槐蚁之梦。“元宇宙”是哪个宇宙?里面没有“贪嗔痴”吗?
《水中花》
这纷纷飞花已坠落
往日深情早已成空
这流水悠悠匆匆过
谁能将它片刻挽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