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周亚夫之死(周亚夫之死的原因)

周亚夫之死(周亚夫之死的原因)

周亚夫之死(周亚夫之死的原因)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周亚夫是汉朝功臣周勃的次子,他以军事起家,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也是汉朝十分出色的将领。周亚夫就像他的父亲周勃一样,对汉室江山忠心耿耿,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全才。周亚夫之死(周亚夫之死的原因)然而,耿直忠心的周亚夫却因触怒景帝,得罪了皇室,最终遭残害至死。那么,是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周亚夫是汉朝功臣周勃的次子,他以军事起家,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也是汉朝十分出色的将领。

周亚夫就像他的父亲周勃一样,对汉室江山忠心耿耿,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全才。

周亚夫之死(周亚夫之死的原因)

周亚夫之死(周亚夫之死的原因)

然而,耿直忠心的周亚夫却因触怒景帝,得罪了皇室,最终遭残害至死。那么,是什么让他下场如此悲惨?

周亚夫生活在文帝、景帝统治期间,承袭父亲爵位的他治军严厉分明,因此汉文帝对他非常赏识、信任。

《汉书》中曾记载周亚夫管理军队时军纪严明时的一件事,有次文帝前往军营欲慰劳军士,竟被挡在军门之外,直到文帝派使臣告知周亚夫来意才得以进入。

后来还要求文帝严格遵守军纪,军中不得“驱驰”,文帝便只得下马牵行,而且周亚夫见到文帝也不参拜,只行军礼。

文帝见周亚夫治理军队如此严格,非常欣赏,没过多久就提拔他作中尉。文帝临终之时也曾告诫太子:“如果发生危机的事,周亚夫可以担任将领率兵。”

景帝刚刚继位之时,对周亚夫敬重有加,也十分信任。文帝去世后,景帝立即让他担任车骑将军。

公元前154年,吴王叛乱,周亚夫奉景帝的命令前往平叛,在平定这场叛乱的过程中,周亚夫表现出高超的军事才能。

他先避开吴楚主要军力,放弃梁国吸引他们,接着派轻骑断绝敌军补给的通道。

后自己率领主力部队走便道直接攻打洛阳,吴军完全没有料到,立刻方寸大乱。

会病荥阳后他又率领兵马到昌邑之地,任凭叛军如何叫嚣绝不出战,甚至不理睬景帝救梁的命令。

叛军粮草被周亚夫的军队截断,他一直在等待时机。没过多久,叛军粮草断绝,饥饿交加,不得不攻打周亚夫,此时他率领最为精锐的部分出计,一举攻破敌军,吴楚之乱至此彻底平定。

成功平叛不仅维护了汉朝的统一,也是对中央集权的一次加强,但周亚夫也因没有救援梁国而被梁王忌恨。

吴楚七国之乱可以说是西汉初期最为严重的军事危机,景帝的政权受到严重威胁。

周亚夫凭借高超的军事才能一举平叛,汉朝的中央政权得以转危为安。

这次平叛使周亚夫更得景帝信任,但同时也和梁王结下仇怨,为将来的悲剧埋下祸根。

景帝重赏周亚夫,对他更加看重,后来任命他担任丞相,周亚夫的事业和人生都走向巅峰。

如果不生枝节,周亚夫的人生应该是十分幸福而且完美的,但后来的几件事却让他原本蒸蒸日上的命运急转直下。

第一件事,汉景帝想要废掉太子刘荣,周亚夫坚决反对。刘荣是栗姬之子,所以也称为栗太子。

周亚夫以丞相的身份据理力争,极力反对废掉栗太子,景帝因此开始疏远他。此外,平定吴楚之乱时因为周亚夫没有救援梁国,对他怀恨在心的梁王也常常在景帝耳边馋毁。

若这些馋毁发生在景帝信任亚父之时,或许掀不起风浪,但此时景帝心中对周亚夫已是疏离,这时候的毁谤之言无疑会让他的处境更为不利。

第二件事,周亚夫坚决反对封王信为侯。王信是皇后的哥哥,当时窦太后想让景帝封他为侯,景帝实际上不愿意,但窦太后执意要求,他只好推辞说和大臣们商量商量。

景帝询问周亚夫的意见时,周亚夫硬邦邦地说:“高祖说过不姓刘、没有功劳的都不能封侯,封王信就是违背祖先誓约。”

周亚夫说完后,景帝无话可说,看起来很沮丧。两人的意愿本来是一致的,但周亚夫说话太耿直,从《史记》、《汉书》的记载中都能够看出周亚夫说完这些话后,景帝的尴尬和窘迫。

即使周亚夫说的话没有违背景帝的意愿,但还是在他心里留下症结。

第三件事,周亚夫坚决反对封徐卢等人为侯。这几人是匈奴来降者,景帝想通过封赏他们激励更多人归降汉朝。

但周亚夫却认为这些人背叛原来的主人,不是忠心耿耿、有信有义的人,封赏他们会鼓励背信弃义的风气。

其实周亚夫的意见有其可取之处,他的担忧也有道理。但此时的景帝对他的芥蒂已经很深,这次更不愿意听他的意见,直接说“丞相之议不可用”,可见当时的景帝已有些怒不可遏了。

景帝生气,一向脾气耿直的周亚夫也不甘示弱,一怒之下托病辞职。

周亚夫三次与景帝发生冲突,一次比一次严重,不断冒犯景帝的威严。

从第一次废太子事件,景帝已经开始疏远他,如果他能在后来的谏言中略略委婉一些,或许也不会让景帝的怒气在一次次积累后最终爆发。

从第三次顶撞能够看出此时的景帝心里积累的不快已是难以压抑了,他对周亚夫的厌恶感迅速攀升,觉得周亚夫简直是不把他放在眼里。

两人之间矛盾几乎到达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景帝一定寻找机会为难周亚夫,维护皇室颜面。

没过多久,景帝果然设局想让周亚夫难堪。景帝在宫中设宴,召请周亚夫前来,赏赐他一大块肉,但是面前没有放筷子。

周亚夫心里知道景帝想让他难堪,心里很不高兴,便向管事的要筷子,景帝嘲讽道:“难道你对坐的位置不满意吗?”

周亚夫感觉受到羞辱,心里愤愤不平,向景帝谢罪后便快步离开了。

景帝看着周亚夫走远,略带遗憾地说:“这样的人怎么能辅佐少帝啊!”这次景帝为难周亚夫,主要是想给他下马威,也是想看看他的脾气有没有改,能不能继续辅佐皇室。

过了一段时间,周亚夫的儿子看父亲年岁渐长,就私下买了五百具甲盾,想作为殉葬品以备父亲百年之后。

不料,搬运这些器具的搬运工将这件事告诉了景帝,说周亚夫的儿子私自购买皇帝用的器具,周亚夫受到牵连。

景帝受到报告信后,立即派人追查此事。负责调查的人询问周亚夫原因,这时候的周亚夫根本不知道儿子做了什么事,所以也不知道回答什么。

负责人觉得他在怄气,便向景帝报告,景帝一气之下说不管他了,将他交给司法官审理。

廷尉问周亚夫为什么要谋反,周亚夫说儿子买的都是丧葬用的东西,怎么能算谋反呢?

廷尉讽刺他,“你纵然不在地上谋反,到了地下也会想要谋反吧!”面对这种无稽之谈,周亚夫无法忍受侮辱,他也心知肚明廷尉是想罗织罪名致自己于死地。

不堪受辱的周亚夫五天没有吃饭,最后吐血身亡。

从周亚夫的一生来看,细柳营治军、平定吴楚之乱都充分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也是他政治道路上的闪光点,对于汉朝来说,周亚夫无疑是有功之臣。

造成周亚夫人生悲剧的罪魁祸首无疑是景帝,但观周亚夫平时言行,可以看出他自身性格也存在很大缺陷,因此其悲剧成因可以从两方面分析:

第一,工于谋国,拙于谋身。让周亚夫人生走向悲剧的主要原因就是他只专注于国家,没有意识到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想要谋国必须谋身。

封建君主是整个国家地位、职权最高的人,想实现治国理想首先要在官场中游刃有余,获得君主的赏识。当自身的意志与君主相和时,才能在朝中立足。

而观周亚夫与景帝之间的冲突,几乎都是在违背君主的意志和威严,就连与景帝意见一致时也常常闹得两人不愉快,这就决定他未来的路一定困难重重。

周亚夫无论是在军中担任将领还是在朝中官居宰相,他所做的一切决断都是以国家利益为支点,在谋国方面可以说十分出众。

但身居官场,必须懂得为官之道,为臣之道,不然不但官做不长久,性命也会受到威胁。

周亚夫身处高位,但性格中缺少圆滑、妥协,心中只有国家没有君主,所以常行冒犯之事,或许这些道理他都懂得,但是性格的缺陷让他不情愿这样做。

第二,汉景帝心胸狭窄。文帝与景帝相较而言胸怀要宽广很多,他用人时最看重的是可用之处,不会在意性格耿直这种相比能力来说微不足道的小事。

即使细柳营中让文帝与众军一同严守军令,文帝也毫不介怀,甚至因此封赏。

但景帝不同,他为人刻薄寡恩,周亚夫之前就曾经冤杀重臣晁错,对于周亚夫三番五次顶撞,他不能容忍也在情理之中。

司马迁为周亚夫作传时,怀着对周亚夫命运的无限同情和满腔愤懑不平,对景帝恶行毫不留情的揭露。

景帝当然知道周亚夫不会谋反,他如此处置,一方面想出气,一方面是想扫清维护皇权路上的绊脚石。

周亚夫之死,尽管与以景帝为核心的统治阶级的迫害分不开,同时也与他自身的性格有莫大的关系,他孤傲耿直的性格注定与官家不和。

他是一代名将毋庸置疑,但从某些方面来说却不能称为贤臣。

参考文献:《史记》

上一篇: 汉朝建立时间(汉朝建立时间和灭亡时间)
下一篇: 海兰泡惨案(海兰泡惨案江东六十四屯)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