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国威被李自成践踏后失去了,崇祯选择自挂东南枝捍卫作为帝皇的最后一点尊严。明朝算是正式亡国了。
但明朝人对亡国与亡天下区分得十分清楚,明朝的天下是在崇祯自杀之后,被左良玉与左梦庚亲手葬送,从此明朝覆灭,城池陷落,子民被屠,国号更迭替换,最后的尊严尽失。
李自成攻破京城的国门之后,明朝的文官武将立马把帝皇自尽的悲壮抛之脑后,齐齐整整地跪于国门口迎接李自成。并且表示愿意投金弃明,心甘情愿被降服。
明朝的灭亡原因(明朝的灭亡思维导图)
朝廷任命了左良玉为侯,希望他可以为苟延残喘的明朝现状背水一战。但是左良玉在此之前对明朝的信任已经到了极限,还没正式带领大军征战,便吐血身亡倒在了军营中。
“长身赪面,骁勇,善左右射。目不知书,多智谋,抚士卒得其欢心。”这是明朝史料中描述得最贴切的左良玉。
1641年到1643年,明军节节败退。被李自成已经攻陷至城墙脚下,左良玉此时也没有出战援助的意思,因为他不愿意听候朝廷那些昏庸大臣将一生高傲的自己进行派遣。
此时江南拥护起来的南明政权,燃起了他对抗敌军的熊熊欲望。
已老且病的他在军营中看着战斗的火光,说:"我对不起袁公啊!”当场郁结吐血,在沙场上病逝。
左良玉去世后,其子左梦庚自然被拥护成将领。但是父亲的军队在作战中已然成了残军败寇,基本都是作战中招揽来的百姓,和父亲以前的精兵锐将根本无法相比。
虽然临危受命,但左梦庚还是有继承父亲的好战优点,一开始对抗敌军算是比较顺利。
左梦庚此时已经彻底失去主意,他没有父亲奋勇直前的勇气,也没有对明朝政权的忠心耿耿,此刻的他或许只想保全性命,保全士兵。
所以在以多敌少的战况中,他率八十万军向不到两万的清军缴械投降。
清军根本没有动用真正实力,便撬开了南明最后的关口,归德,象山,扬州、泗州、徐州全部被清军不费吹灰之力一举攻占。
扬州城被攻陷时最为惨烈,烧户籍屠民众,这便是“扬州十日屠城”。
左梦庚投降的这一决定,使得明朝亡了自己的天下,在历史的篇幅上被抹了姓名。
即便在崇祯去世后,拥立起来的南明朝廷也摆脱不了官员们自顾自身利益,轻视朝廷国运的延续与统治。
窝囊罪臣左梦庚在投降后,被清军编入正式军兵里,率军征伐反清势力,俨然活生生的一个卖国奸贼。使得明朝覆灭的耻辱永久地被钉在了史册上。
崇祯待臣民宽厚包容,终究敌不过与朝臣们的貌合神离。他指望臣民保护明朝天下,臣民盯着形势变幻随时跑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