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8时43分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全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全诗的意思)
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
第二个节气
雨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
“正月中,天一生水。
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
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春雨至矣,万物开始萌动
春天就要来了
雨水·三候
初候,獭(tǎ)祭鱼:
雨水时节,水獭捕捉到鱼后,将捕获的鱼排列在岸边展示,似乎要先祭拜一番后再享用。
二候,鸿雁来:
候鸟是随着天地阴阳之气的变幻而往来,以适应气候。
三候,草木萌动:
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雨水·花信
一候菜花:
此"菜花"为油菜花,在我国自南向北可从1月开至8月。
二候杏花:
在传统文化里,杏花正是十二花神中的二月花。其花有变色的特点,含苞待放时如胭脂万点,随着绽放色彩渐转淡,到凋谢时已是雪白一片。
三候李花:
李花素雅清新,虽小却十分繁茂。相传李白七岁时还未取名,因做了一句“李花怒放一树白”,父亲一听拍手叫好,忽然心想这句诗开头一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吗?最后白字用得极好,于是就给儿子起了李白的名字。
雨水·诗篇
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见龙。
祭鱼盈浦屿,归雁过山峰。
云色轻还重,风光淡又浓。
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
——(唐)元稹《咏廿四气诗·雨水正月中》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杜甫《春夜喜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
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
——(唐)孟郊《春雨后》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北宋)秦观《好事近·梦中作》
雨水·衣着
“吃了端午粽,再把寒衣送”,
所以大家别忙着给孩子脱下厚厚的外套,
不妨“春捂”一下,
以缓慢调整身体的平衡,
适应新的气候条件。
要捂重点部位:
颈部保暖
颈部是人体的要塞部位,颈部不仅具有丰富的血管,而且很多重要的穴位都分布在此处。因此,外出时要尽量给孩子穿有领子的衣服,如立领棉衣、高领毛衣,或者围个围巾、戴个脖套。
胸背部保暖
有利于孩子体内阳气生发,避免寒邪侵袭,减少感冒几率。最好给孩子穿件柔软透气、保暖贴身的小棉背心,护心护背,既不会捂过了,孩子穿着也灵活。
腹部保暖
腹部是脾胃之所,保持“腹暖”就等于保护了脾胃。因此给孩子穿衣裤时,至少将最内层的衣物束于裤腰内,就能对腹部起到有效的保暖作用。
足部保暖
足底的涌泉穴被称为“接地气”的枢纽,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孩子的小脚保持暖和,才能保证身体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
雨水·饮食
在雨水时节,气温开始回升,
降雨增多,湿度逐渐升高,
湿气过盛,容易导致湿困脾胃,
从而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因此,在这个时候,要加强对脾胃的养护。
在饮食方面,要省酸增甘,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因为中医认为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酸味入肝,多吃酸味的食物,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从而影响脾胃功能,所以应适当减少进食酸性食物。
同时要适当添加进食甘味食物,因为甘味的东西都是养脾的,此类食物可以多吃一些,包括山药、薏仁、大枣、南瓜、胡萝卜、小米、糯米、红薯等。
雨水节气还可适当喝粥以养脾胃。粥是容易消化的膳食,若再配合上大枣、淮山药、薏米、扁豆、桂圆等食材,更是养胃健脾的养生佳选。可做成莲子粥、山药粥、红枣粥、蔬菜瘦肉粥等。
初春雨水时节,还应适当吃一些辛甘发散的食物,能有助于阳气的升发疏泄,因此除了生姜、葱、大蒜等辛散之品外,荠菜、韭菜、豌豆苗、春笋、洋葱、菠菜、芹菜等也是不错的当令食品。
此季节还应少食油腻碍脾之物,忌生冷及刺激性食物,且不可以盲目进补,同时避免因肥甘厚味滋腻脾胃。脾失健运,造成水湿不化、聚湿生痰、助长湿滞,导致一系列的脾胃问题。
雨水·民俗
【忙农事】
雨水节气到来,全国大部分地区严寒多雪的冬季已经过去,降雨开始并逐渐增多,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农谚说:“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雨水节气在南方,被称为“可耕之候”,春耕、春灌、播种、育苗、施肥、防冻、嫁接果木等农事活动便要陆续展开了。
【回娘屋】
回娘屋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一项风俗。到了雨水节气,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女婿要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去给岳父岳母送节,称为“接寿”,表示对辛苦将女儿养育成人的岳父岳母的感谢。
【撞拜寄】
在一些地方,雨水节气是一个很富有人情味的日子。在川西民间,早晨天刚亮,一些年轻的妇女便牵着儿女站在大路边,等待第一个从面前经过的行人。当有人经过时,无论男女老幼,都会拦住对方,让年幼的儿女磕头拜寄,给对方做干儿子或干女儿,称为“撞拜寄”,希望孩子能够健康长大。
(内容/央视新闻等综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