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宋朝灭亡的原因(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宋朝灭亡的原因(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宋朝灭亡的原因(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公元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发动兵变,夺取北周政权建立宋朝。因为宋朝之前各地军阀割据,赵匡胤以史为鉴,借鉴唐朝灭亡的经验,采用重文轻武的政策。在北宋灭亡后,赵构在南方建立南宋,有意思的是著名的“中兴四将”在外同敌人浴血奋战,希望收回广大的中原地区,但是在南宋朝廷内却总有

公元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发动兵变,夺取北周政权建立宋朝。因为宋朝之前各地军阀割据,赵匡胤以史为鉴,借鉴唐朝灭亡的经验,采用重文轻武的政策。在北宋灭亡后,赵构在南方建立南宋,有意思的是著名的“中兴四将”在外同敌人浴血奋战,希望收回广大的中原地区,但是在南宋朝廷内却总有奸臣误国,这一瘸腿现象也是引人费解。这就促使了后世“北宋无名将、南宋无名相”的说法,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北宋时期没有名将,这当然是不切实际的。在北宋时期有潘美,杨业、狄青等等著名的优秀将领,但因赵匡胤是武将出身,所以他对武将采用了各种打压政策,这使得武将的地位日益下降。这也是宋朝借鉴唐灭亡而产生重文轻武的政治革新,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所以也就奠基了宋朝武将没落的结果。

宋朝灭亡的原因(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宋朝灭亡的原因(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图1

宋朝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和他建立了背景息息相关。唐朝末年大举分封节度使,导致地方势力过度膨胀,使得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割据,朝代更替频繁,造成了当时社会极度的动荡不安。

根据历史记载,后晋的大将对后晋天子直言说道只有拥有强大兵马实力才能成为天子,你有这个实力嘛?可见当时的社会已经礼崩乐坏,传统的儒家思想地位可谓是极其低下。社会一旦开始崇尚力量而不重视制度,就会使得原本混乱的局面变本加厉,在当时一个强大的军阀推翻另一个军阀可以说是十分常见的,这给当时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为了避免宋朝步唐朝的后尘,赵匡胤逐渐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主要执行制钱谷、收精兵等政策,在军事方面通过杯酒释兵权的办法和平的方式将军权掌握在皇帝手中,加强了中央集权。还将地方的行政权交给文官,在各个方面限制武将的权利。就这样皇帝掌握了军权,财权,这一系列措施可以说从根本上解决了地方势力对皇权的威胁。

图2

同时为了避免改革过快引起的武将不满,赵匡胤采用安抚的政策,他给予武将优厚待遇的同时,也相对打击了他们的传统政治地位,经过一系列的措施办法,使得武将认清了皇帝的真实意图,逐渐确定了自己的定位。当时的名将曹彬位居枢密使,可以说身份显赫,但每当遇见士大夫,他却主动避让。这也可以看出文人的地位已经大大超过了武将,长期如此使得军队逐渐空心化,将军没有实际权力,武将边缘化成为大势所趋。

在打压武将的同时赵匡胤还大力扶持文人的政治地位,他扩建国子监的招收规模,强调文臣对于治理国家的作用,同时扩大录用文人的数量。这也可以看出宋朝完全避免了唐朝因录取制度条件太过苛刻,而导致有才能的人流入地方势力的弊端,就这样文官队伍不断壮大,使得武将集团不被重视。不仅如此,他还在朝廷内立下碑文,下令后世宋朝皇帝不得杀文臣。就这样一步步抬高文人的地位,打压武将集团,使得北宋形成了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

图3

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后更是延续了赵匡胤的策略,他对群臣说道,自古以来可以马上夺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天下需要文治。在宋太宗时期,他大力开设科举考试,扩大录取人数还修建崇文院等等,大力推行抬高文人地位的种种措施,可以说在宋朝时文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身份地位。在宋太宗的支持下文臣编写了《太平广记》、《文苑英华》等优秀书籍。

只是这种过度去武化对朝廷的安全不会存在危害吗?这是必然的,但是赵匡胤本身是武将出身,所以说这一危害并没有在赵匡胤在位时期体现得很明显。而宋太宗赵光义也是一个狂热的军事爱好者,每当双方交战前就赐阵图,但是这一种办法却使武将不能根据战争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通,这完全将武将的主观能动性抛之脑后,很快这一种措施的弊端就显现,宋朝在对外战争时的屡次失败就与这一方案有脱离不了的关系。

图4

后来宋辽两国签订澶渊之盟,标志着两国逐渐走向和平,这也使得宋朝武将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没有抬头之日。而且文官势力逐渐扩大,他们开始染指武将的权利,甚至说越位指挥宋朝军队,由外行人领导的战争必然是节节失败,这也就可以说明在金兵在入侵宋朝时为何屡次失利。

因此民间流传的“北宋无将”之说,可谓是北宋时期政治格局的真实写照了。

公元1127年,金兵南下致使开封失陷,金兵虏走了徽、钦二帝,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耻。后远在边境的康王赵构幸免于难,进而继承大业。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史称南宋。然而金兵依然南下攻击南宋,企图叫南宋称臣,但是赵构任用韩世忠、刘光世、岳飞等将领积极抵抗金军的进攻,在优秀将领的带领下很快就抵御住了金兵的进攻,保证了南宋王朝的安定。

图5

虽然在军事上宋朝屡次取得胜利,但这并没有给赵构带来喜悦感。因为南宋王朝偏居江南地区,地域狭小,这必然会导致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况且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还用于军事开支。这样长次下去不利于南宋王朝的发展,不仅如此,岳飞还多次劝谏收复失地,迎回二帝,这也使得赵构进退两难。

但是根据实力的对比,维持和平是最好的结局方案,所以赵构为了使得宋金议和,大力培养一批文人主张求和,利用主和派和主站派相互制衡。后来在秦桧、万俟卨等人进入文人权力中心时,主和派的声势也开始压过主战派,当然这少不了赵构的背后的支持。这这可以看出南宋并非文人和武将的矛盾,而是主战与主和两派的争斗。最后之所以主和派获得了胜利是因为赵构本身也是主和派。

为了尽快达皇帝的目的,在秦桧和万俟卨等人密谋下,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死了主战派的领军人物——岳飞。公元1141年,在秦桧主导下,宋金两朝签订合约史称“绍兴和议”。

图6

正是因为秦桧和万俟卨为首的人,残害忠良,广结朋党,给南宋的宰相留下来了不可抹去的侮辱,不仅如此他们还自比王安石、司马光、寇准等名相,可谓是无耻之徒。不仅如此南宋还出现了一些位居高位的权臣,他们为维护权利,排除异己,肆意屠杀忠良。给国力本来就不强盛的南宋带来了十分严重的伤害,这是加深了大家“南宋无相”的印象。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南宋并不缺乏知名的宰相,例如:虞允文、文天祥等人,这不可被奸相的声势所压过。后来在金和蒙古的入侵下,他们带领南宋顽强抵抗,在作战方案上统筹兼顾,实行确实可行的计划,为南宋王朝的延续提供了保障。但是南宋王朝屡次出现奸佞小人,这对南宋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图7

这一切的背后都是过于重文的政治体制,南宋延续了北宋时期重文轻武的政治方式,继续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实力。在南宋初年,赵构就将多个决策机关进行合并,为的就是将权力集中起来防止因为权力过于分散而导致的问题,但是这种高度集中的权利也使得皇权缺乏了监管,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这在那些奸相身上体现的由为明显。到孝宗时期更是将丞相权利合二为一,这彻底打破了原有的权力制衡。

例如在秦桧执宰期间,他主张建立了隶属于丞相的政治体制,这使得相权压过皇权。而南宋时期的决策逐渐人性化,这会使丞相的权利过度膨胀。甚至到了南宋末年,国家的中心竟然开始倾向于于相权,皇帝没有实际的权利,皇帝相当于被架空成了傀儡。

相权的过度膨胀,同样也损害士大夫阶层的根本利益,这使得南宋朝廷官场上呈现对立的局势,这对于一个王朝的安定来说十分不利,这也可以说是导致南宋灭亡的原因之一。历史上之所以说南宋无相,是对南宋以秦桧、万俟卨等奸相的厌恶和鄙视。

结语:

“北宋无将,南宋无相”是宋朝独一无二的标志,他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当时宋朝的情况。历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宋朝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着杰出的贡献,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亡于外患的王朝,实在是令人叹息。

参考文献:

《宋史》

《宋史通俗演义》

《天下春秋》

《五代两宋时期政治制度研究》

上一篇: 桂林市阳朔县(桂林市阳朔县疫情最新消息)
下一篇: 乾隆在位多少年(乾隆在位多少年寿命多少岁)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