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戈尔巴乔夫传(戈尔巴乔夫传在世吗)
戈尔巴乔夫是全村唯一一个能够考进苏联最高学府的人,相当于一个贫困山村小伙考进了北大。作为20多岁前途无量的党内年轻精英,他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个改变对苏联其后的命运产生了巨大冲击,而对他发起巨大思想冲击的人就叫作赫鲁晓夫。
戈尔巴乔夫出生后不到两年,苏联发生了一次可怕的大饥荒。他出生于1931年三月那时候苏联刚成立九年,成天活蹦乱跳。他生在苏联南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普里沃尔内村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这个地名我知道你们读不下去每次读到斯拉夫人的地名人名其实我有一种想打人的冲动。
这块地在苏联边疆西南角,穷没什么人口,到处都是湖泊。村子又在草原区域,平时连个鬼都没有。你可以把戈尔巴乔夫想象成一个出生在贵州或者云南的中国西南人,这孩子没生在大城市,一出生就特别苦。
这个戈尔巴乔夫两三岁时,大饥荒降临,,他的四个叔伯死了三个,全村饿死了一半人,有的甚至全家饿死。这起饥荒就是《乌克兰低头不语》里提到的那一起饥荒惨剧。
当时斯大林要推行农业集体化动员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但是部分农民不愿意。斯大林将它们划分为“富农”举家放逐到西伯利亚。而留下来的农民要么没有丰富耕种经验要么是因为担心也被划为富农不愿工作。结果粮食产量暴跌,大批大批饿死人。
戈尔巴乔夫的爷爷也不愿加入农庄。在1934年因为消极怠工没有完成播种计划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伊尔库斯克州砍木头。本来打算让他砍个七八年,后来因为态度良好,砍了两年提前释放。
戈尔巴乔夫的外公是一名党员,1937年在大清洗时被打成“右派托洛茨基反革命组织成员”未经审判做了14年的牢,后重新释放,官复原职。
外公被捕让戈尔巴乔夫全家受尽歧视,他说“邻居及小伙伴像看敌人一样看着我和我的家庭”这件事深深伤害到了幼年戈尔巴乔夫的自尊心,奠定了他成年后对斯大林的憎厌之情。
戈尔巴乔夫15岁开始到农场劳动,17岁会开联合收割机还获得过红旗勋章,19岁时成为预备党员。因为热爱学习,戈尔巴乔夫在这年九月考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他是全村唯一一个能考进苏联最高学府的人,是真正的全村的希望。如果不是考进莫斯科大学,戈尔巴乔夫就会开一辈子的联合收割机。所以知识确实能够改变命运。
1950年乡下小伙子戈尔巴乔夫进了城到莫斯科学习,那时候他穷的跟个鬼一样。同班同学说他常年只有一条有个洞的破裤子可以穿,当然当时的学生们都很穷,大家每天唯一能吃饱的一顿是上完课后去法律系的自助食堂搞定。偶尔可以看一场电影或者去一次剧院,周日就去街上没头没脑地瞎逛,渴了就去打一杯开水放点白糖,茶叶肯定是买不起的。想喝酒的时候就凑钱买一瓶伏特加,大家一起喝。
戈尔巴乔夫在莫斯科大学一共待了五年,这五年里他学习了苏联的法律和马列理论甚至学习了西方政治学。积极参加各种辩论会,因为成绩很好又擅长结交朋友,在大学里很是吃的开。成为法律系共青团领导人。
库拉科夫
1955年大学毕业后,24岁的戈尔巴乔夫回到家乡从政担任共青团边疆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因为是名校毕业上学时又狂点演讲和组织两项技能点。当地最大话事人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第一书记库拉科夫很是喜欢他。
三年后27岁时他就升到了共青团边疆区委第二书记,戈尔巴乔夫除了会搞好关系更重要的还是因为工作能力很强。年轻时长得又帅在组织内部混得风生水起,其后一路官运亨通,平步青云。
但是我现在要在这里讲别的,再来讲他后面的官场升职记。
因为就在戈尔巴乔夫担任宣传部副部长期间,作为20多岁前途无量的党内年轻精英,他的思想发生了巨大改变。这个改变对苏联其后的命运也产生了巨大冲击,而对他发起巨大思想冲击的人名叫赫鲁晓夫。
1956年二月苏共在莫斯科召开第20届党代会,赫鲁晓夫代表苏共中央作总结报告。就在会议结束前24号的深夜赫鲁晓夫突然作了一份《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超长篇秘密报告。这是一份全面批判否定斯大林的报告,还提出了克服个人崇拜的几项措施,这篇报告太长,赫鲁晓夫念了整整四个半小时,深夜一直念到凌晨。
在这之前斯大林在苏联是一个被神化的人物和列宁一样,是苏联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伟大领袖。赫鲁晓夫突然全面否定斯大林颠覆了常人的基本认识,这就相当于告诉大家地球其实是四方形一样,让人震惊。赫鲁晓夫讲完之后全场震惊“只有几下胆大的掌声”“寥寥响起”“大厅里鸦雀无声”“没有座椅的嘎吱声”“没有咳嗽声”“更没有窃窃私语声”“大家连互相对视一下都不敢”“没有一个人说话”(现场与会者回忆录)
赫鲁晓夫所陈述的斯大林报告经过后世许多历史学家考证,大部分都有事实依据只有极少部分没有证实。这次报告没有录音也没有速记记录。
3月1日赫鲁晓夫向主席团委员分送了拟发各级党组织的报告文本,3月5日苏共中央决定向下传达秘密报告。建议各州党委边疆区党委和加盟共和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让全体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及工人职员等了解“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取消报告的绝密标志,但不能刊登。这起报告至今还被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是苏联垮台的起源。
1956年三月25岁的党内精英戈尔巴乔夫读到了这份报告,他一定想起了自己的村庄饿死一半人口的大饥荒、被曾流放到西伯利亚的爷爷、还有14年牢狱之灾的外公以及外公被打成右派时邻居们异样的眼光。他对斯大林的恨意从心中燃起,他绝不能原谅斯大林。
1958年经过老领导的提拔戈尔巴乔夫成为共青团边疆区第二书记,仅三年1961年顺利升任第一书记。在这一年十月召开的苏共二十二大,戈尔巴乔夫毫不犹豫投票赞成将斯大林遗体从列宁墓中迁出,重新下葬到克里姆林宫一处围墙下面。
大概从1956年三月读到那份秘密报告开始,戈尔巴乔夫对苏共的感情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从恨斯大林开始他慢慢怀疑自己所在的党以及未来党的方向。当他爬的越高越向历史的远方行进之时,这种感情就越来越强烈,他也最终成为了亲手送送苏联的关键人物。当戈尔巴乔夫还在情感深处痛苦纠结时,我们要将时光回拨三十年,我们要回去看看弄清楚一件事斯大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因为赫鲁晓夫的报告一出斯大林的形象全面崩溃,当时受影响的不仅戈尔巴乔夫一人,许多年轻政治精英的世界观都被震成了饺子馅,他们的信仰崩塌了。当后来他们成为了苏共最高阶领导人,目睹苏共特权泛滥的年代吃了这个国家无药可救了。这些人才决定团结在一起全力搞垮苏共。
所以我们不得不谈一谈斯大林,应该说赫鲁晓夫陈述的斯大林大部分并没有说错,不过常说“万物本源皆经济”凡是用经济利益一刨析就能找到各种事情的背后原因。
苏联1932年至1933年发生大饥荒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想用办工业的办法推进农业现代化,当时苏联一是搞国防工业化二是希望农业跟上发展速度,意图采用工业模式催快农业发展。结果拔苗助长起到了反向效果,农民们根本不愿意香生产工具和土地都交给集体农庄。在加入集体农庄前农民们都把自己家的猪、羊、牛甚至家禽全部杀光,干起活来也消极怠工。斯大林的方法是谁怠工就收拾谁,所以戈尔巴乔夫的爷爷去抓去砍树了。但是大家还是不想出工出力,不想吃大锅饭,粮食产量也随之下降。
1928年到1933年的农业总产值不增反减。
未完待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