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动物都是有情,人们切不可因为自身的强大,而对他们肆意的屠杀,最终遭受苦果的只能是人类自己。殊不知“物之具形色,能饮食者,均有识知,其生也乐,其死也悲。”一切有生命的生物,凡是有形体,颜色,能够饮食的,它们都有知觉,它们活着的时候会觉得快乐,死了的时候也会悲伤。
古时候有个叫隋侯的人,一次在路上遇见了一条受了重伤的蛇,看着它在地上痛苦地翻滚,隋侯非常怜悯它,连忙从路边采来了草药,为其敷上,并把它带到水边,让它游走,后来隋侯再次经过这条路时,又看见了这条蛇,只见它的嘴里含有一颗宝珠,想要献给隋侯,隋侯觉得非常不可思议,不敢接受,一觉醒来之后,发现他的床头有一颗宝珠,与昨天那条蛇嘴里含着的一样,璀璨夺目,其实这乃是一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后世称为“隋侯宝珠”。
可见动物仍然有报恩之心,怎么能说他们是无情的“畜生”呢?更不能因此而随意屠杀它们,它们既然知道报恩,那么也就一定会记仇,你伤害了它的性命,它的“家族”“亲戚”自然就会与你为敌,以佛教轮回的原理来分析,即使它这一世无力反抗,但是也一定会记恨在心,等到来世再来寻仇,如此冤冤相报,何时才是个头呢?
上天有好生之德(上天有好生之德什么意思)
鲁国的孟孙氏打猎得到了一只小鹿,于是交给秦西巴,让他牵回去准备烹煮,可是鹿妈妈一直尾随其后,秦西巴见状,起了悲悯之心,于是便释放了小鹿,后来孟孙氏问起时,得知秦西巴擅自放走小鹿,自作主张,非常生气,就把他赶走了。结果过了一年以后,又派人把他请回来,让他来担任自己儿子的老师,别人都疑惑不解,孟孙氏肯定的说:他拥有一颗仁爱之心,连一头小鹿都舍不得伤害,必定是个仁德的人,之前是我意气用事,这样的仁德之士,让他来做我儿子的老师,有何不可呢?
一个仁慈的人必定能得到上天的庇佑,所谓人有善念,天必佑之。“胡为朝割而暮烹,重口腹而轻物命?礼有无故不杀之戒,轲书有闻声不忍食之警。”人们怎么可以早上杀了然后晚上就去吃它,如此看重自己的口腹之欲,而看轻动物们的性命呢?《礼记》中有一戒就是不能无故杀生,孟子所作的书中也有听见动物的悲鸣和哀叫,就不忍心去吃它的警告。
古代的圣贤们早就告诫我们要爱惜物命,这样才能后福无穷啊!佛教里有一个著名的偈子:“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佛教认为一切众生都在六道中不断的轮回,这一世你是人,他是畜生,反过来下一世,他是人,你是畜生,你杀我来我杀你,你吃我来我吃你,如此反反复复,冤冤相报,总也没有尽头。一切都是因为众生太迷,不懂得爱护生命,肆意杀虐所致啊!
本文由“无为之善”原创独家发布,欢迎留言哦!关注我们,每天获取国学知识,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