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炎帝之后,就是每一个中国人都熟知的黄帝。《史记》的记载是从黄帝开始的,可见,司马迁应该是把黄帝的事迹当作信史看待的,虽然我们目前从考古资料中还找不到确实的证据,但司马迁修史时一定有比较可靠的文献支撑,所以我们应该选择相信《史记》。《史记》重点记载的是黄帝先战炎帝后战蚩尤的统一战争,以及巡视是四方、治理天下的行迹,看起来确实像信史,而关于黄帝的身世,我们能得到的信息则多来自三家注转引的远古传说。
根据三家注记载的传说,黄帝的出生与其他帝王一样,是母亲“之祁野,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月而生黄帝于寿丘”。可见,黄帝母亲怀孕,感的是“大电绕北斗枢星”。枢星即北斗七星中勺体尖上的天枢星,因为北斗一年四季绕天顶一周,古人靠斗柄指向的方向判断季节,另一端的天枢星靠北极最近,是北斗旋转最内侧的点,所以天枢星等同于控制整个北斗的核心。而大电正是缠绕了这颗星之后感孕了黄帝的母亲,由此为黄帝后来成为天下共主找到神学依据。
但这个大电显然不是动物。所谓大电,就是超巨大的闪电,而龙形象的生成,有学者认为有闪电的成分,从这个角度看,黄帝与神农炎帝一样,血统中也有龙的成分。而关于黄帝的母亲,《史记索隐》引《国语》说:“少典娶有蟜氏女,生黄帝、炎帝。”有蟜氏的“蟜”字,字书一般只解释为“虫”,是什么样的虫,则没有展开。这个“蟜”字,右半部分为“喬”,是高大而弯曲的意思,所以,高大弯曲的虫,应该与蟒蛇相近,这也与龙有关。所以,黄帝的面相为“日角龙颜”。
凤鸟不至(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与黄帝相关的动物还有熊和鸿。因为黄帝“号曰有熊氏”,“又曰帝鸿氏”。所谓有熊氏,当是与熊有关的部落。而帝鸿氏又说明,黄帝部落内或许也有崇拜鸟的习俗。
黄帝的统一战争最著名的有两次:一次是阪泉之战,一次是涿鹿之战。
阪泉之战的对手是日趋没落的炎帝部落。《史记》记载:黄帝“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可见,黄帝是依靠训练六种动物打败炎帝的。这六种动物分别是:熊罴貔貅貙虎。一头一尾的熊和虎是常见动物,而其他动物今天的人不是很熟悉。罴,《史记正义》认为是一种黄白色的熊。所以熊罴是一类动物。?,《字林》说:“似貍而大。一云似虎而五爪。”应该是比貍大比虎小的看起来属虎一类的动物。所以?虎是一类动物。中间的貔和貅历史上有许多不同的解释,很难定性,大约类似狐狸一类,一般现在都是貔貅连用,成为一种辟邪动物的名称。
那么,如何理解黄帝训练六种动物用于战争呢?一般认为,这是黄帝率领六个不同图腾的部落作战;或者这六种动物代表的是以六种不同动物作为标志的六个方阵,不同方阵的士兵戴有不同动物的面具。不管是哪一种解释,都说明那个时代人与动物的混一性。
黄帝统一战争的第二战是涿鹿之战,对手是战神蚩尤。
蚩尤的“蚩”字,上面部分应当是一只脚的变形,即“止”字的变形。在甲骨文中有一个上面一只脚,下面一条蛇的字形:
这个字形很可能就是“蚩”字的由来。以此为证,蚩尤或许也是蛇部落。由此可见,黄帝、炎帝和蚩尤,都是龙的传人。
那么,史书上是如何记载蚩尤的形象呢?《史记正义》引《龙鱼河图》说:“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蚩尤族的八十一个兄弟也都是兽。
黄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遇到了麻烦,所以传说“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才打败了蚩尤。《云笈七签》说:“九天玄女者,黄帝之师圣母元君弟子也。”可见,黄帝能够最终战胜蚩尤,不仅依靠人力,而且还依靠神力。这也是为黄帝的正统地位找神学依据。
《帝王世纪》还记载了一则黄帝时代一种动物的出现:“黄帝服斋于中宫,坐于玄扈。洛上乃有大鸟,鸡首、燕喙、龟颈、龙形、麟翼、鱼尾,其状如鹤,体备五色,三文成字,首文曰顺德,背文曰信义,膺文曰仁智。不食生虫,不履生草,或止帝之东园,或集阿阁。其饮食也,必自歌舞,音如箫笙。”
“鸡首、燕喙、龟颈、龙形、麟翼、鱼尾”,五种动物的特征汇集到一只鸟的身上,我们在脑海里瞬间就搜索出我们所熟悉的形象——凤凰。身体的羽毛兼青赤黄白黑五色,说明五行具备。不仅如此,这些色彩而且还勾勒出三组文字,分别是:头文顺德,背文信义,胸文仁智。顺德、信义、仁智,实际上就是对黄帝时代的褒扬。除此之外,凤凰还自带歌舞和乐器。这与孔子感叹的“凤鸟不至,河不出图”的礼崩乐坏时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