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为唐初诗人杜审言。杜审言很有才华,但恃才傲世。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杜甫的父亲为杜审言长子杜闲,是个五品官,属于唐朝“高级官员”的分水岭,因为在唐朝五品就可以挂宰相职,当然五品不算大,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进入高级干部的行列了。
杜甫的母亲崔氏,这个家族在唐代出过12位宰相,是“五姓七望”之一。所谓的“五姓七望”,即: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这七个家族在隋唐时期是整个士族集团的天花板,像李唐皇室李渊一支就出自“陇西李氏”;唐高宗李治的王皇后就出自“太原王氏”。值得注意的是,杜甫的母亲身份不一般,她有皇家血脉,且传承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这一支。遗憾的是,她在生下杜甫不久后就因病去世了。杜甫后续的诗文中,经常看到,他曾多次和亲疏不等的舅父、表弟相遇。
杜甫古诗大全300首(杜甫古诗大全300首杜甫诗词)
杜甫妻子杨氏,小他十多岁。杜甫于30岁时,暂时中断了在齐鲁燕赵间的漫游,回到洛阳,然后迎娶了弘农县司农少卿杨怡之女为妻。司农少卿为主管农业和财政的副部长,与世代为官的杜甫家可谓门当户对。
书香门第,富贵世家,都只是过往。杜甫的人生,无比崎岖,无比荒凉。一路走来,似乎都是苦涩心酸的模样。印象中的他,清瘦而沧桑。即使是漫卷诗书欣喜若狂,也不过是刹那的欢喜。一回神,就是无边落木萧萧的叹息;就是乡路音信断、山城日月迟的无奈。所幸,他活得坚强。夜雨江湖,天涯瘦马,他走的倔强而坚定。
杜甫降生在即明媚又喧嚷的大唐。他枕着开元盛世的残光,走到最后。看到了满目疮痍、社会动荡、百姓疾苦、时局混乱。他是痛苦的。我们这里就主要以课本里的诗歌为主。
杜甫写这个诗的时候已在四川漂泊,生活困苦,疾病缠身。但听到大唐将士打败叛军收复了河南河北,内心的喜悦无以言表,挥笔写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名句。
杜甫不同于李白,李白的诗歌里面很少介绍妻子、孩子、父母。我们看到就是一个仗剑走天涯的仙客,过着恩仇快意的潇洒生活。“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李白很直白的内心写照。杜甫是诗圣,他身上有更多的烟火气。纵观他的诗句,亲情给了他生活在那个飘零、战乱的社会上很大的温暖,让他得以有力量继续追求他的辅君济世的愿望。
“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在外的人最想家,看着妻子的信,怎能不伤感,如此牵肠挂肚,定是恩爱夫妻。“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能和自己的妻子没事的时候下下棋,陪着自己的孩子去钓钓鱼,这是多么温馨的画面。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更成为了千古名句。聊聊数笔,衬托出浓浓的思乡想亲人的心情。
杜甫的好友很多,他的真诚、他的重情、他的才华、他的满怀苍生的心使得他结交了很多挚友。幸而有了这些挚友,才让他本已暗淡的生活有了丝丝的光亮。让他干枯的心灵有了点点慰藉。尤其后期到了四川,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度过了难得的一段平静而恬静的生活,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词。
杜甫与李白
杜甫与李白,是位于中国诗歌界最顶端的“双璧”,诗仙与诗圣,在后世的评价之中并驾齐驱。但在当时,李白不但成名更早,声誉更隆,而且他浪漫而极端的性格更具艺术家气质,也更吸引人。用现代的话来说,李白的人气远高于杜甫。杜甫是李白的铁杆粉丝。以至于和李白相遇完之后的十几年的光阴里,杜甫经常想念李白,还会梦到李白。无论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的深情思念,还是“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的牵肠挂肚,无不流露出杜甫对李白真挚的爱与关心。
杜甫、严武和高适
初到成都,杜甫一家暂住在西郊外的浣花溪寺里。这时,杜甫的朋友高适和严武都在蜀地为官,靠着他们的照顾,杜甫在成都安顿了下来。高适送来了米面,邻居们也送来了蔬菜,“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后来,杜甫在严武的推荐下,杜甫又被严武表荐为了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杜甫又世称杜工部),做了严武的参谋。
杜甫、苏源明、郑虔
公元764年,寄寓成都的杜甫,听到两个好友不幸离世的消息,悲愤不已,写下一首悼亡诗,开头两句是:“故旧谁怜我,平生郑与苏。”
诗中的苏,是苏源明;郑,便是郑虔。
在杜甫游历泰山期间,结识了苏源明。二人一起漫游了齐赵。应该说,苏源明是杜甫的青春记忆。在那个时光是明媚的,是惬意的。杜甫虽然刚刚考试落第,但对自己未来的人生还有更大的期许,还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郑虔是杜甫在长安结交的朋友,他懂得天文地理,还精通药理,理解音律、写字、绘画、作诗也都非常出色。有一次郑虔在自己的画上题了诗献给玄宗帝。玄宗帝看了,在上边题了“郑虔三绝”四个字。这时他正在长安任广文馆博士(这是一个闲散的、无所事事的职位),和杜甫的情谊很深。郑虔比杜甫大20岁,杜甫一生写诗1400多首,而与郑虔有关的诗多达20多首,甚至超过了李白,足见郑虔在杜甫心中的份量。
生活,总是让人猝不及防。
开元盛世,和属于他的大多数诗人,都凋谢了。
一段无比丰盛的时光,在那场战乱后彻底成了回忆。
761年,王维去世。
762年,李白去世。
763年,房琯去世。
764年,郑虔、苏源明去世。
765年,高适、严武去世。
当然,同样黯然离世的,还有杜甫最想辅佐的,那个励精图治的,把大唐王朝带入开元盛世的唐玄宗以及唐肃宗。突然之间,这个世界荒芜了。
770年,杜甫在一条舟中,索然离世。这年,他五十九岁。
走的不声不响,就像他凄凉的人生。他的悲喜,往往不为自己。凉薄的世界里,他活得深情而慈悲。
他的诗,在岁月的沉淀中,成了绝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