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杨一清简介(杨一清和杨廷和什么关系)

杨一清简介(杨一清和杨廷和什么关系)

杨一清简介(杨一清和杨廷和什么关系)——明代句容状元李春芳探秘▓李洪文(七十六)杨一清简介(杨一清和杨廷和什么关系)《西游记》第五十八回“花果山”“九霄云里”,预言在道教句容茅山大茅峰顶敕建“九霄宫”,“云里”与“松风”呼应,影射“山中宰相”陶弘景“岭上多白云”诗句——“花果山”“山崖”与《西游记》第一回花果山“丹崖”呼应;水帘洞“是一股水脉”

——明代句容状元李春芳探秘

▓李洪文

(七十六)

杨一清简介(杨一清和杨廷和什么关系)

杨一清简介(杨一清和杨廷和什么关系)

《西游记》第五十八回“花果山”“九霄云里”,预言在道教句容茅山大茅峰顶敕建“九霄宫”,“云里”与“松风”呼应,影射“山中宰相”陶弘景“岭上多白云”诗句

——“花果山”“山崖”与《西游记》第一回花果山“丹崖”呼应;水帘洞“是一股水脉”影射李氏家族“世代清廉”;“沙僧不知进步来历”与“三才定位”呼应,影射“清廉宰相”李春芳“十八天五辞首辅”之际,内阁次辅高拱“急于高升”未(善意)(上表)“劝止”。

大道之行,选贤举能。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以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为原型(见前第25篇)。其住在花果山水帘洞,影射李春芳是江苏句容茅山人,祖上世代是清廉之人,自己是“清廉宰相”(见前第33篇)。“官封弼马”影射李春芳是官家(皇帝)亲封的属马的辅弼大臣(首辅)(见前第26篇)。杀“混世魔王”和“六贼”,影射铲除贪赃和奸佞,又影射击败北方抢夺中华(见前第43篇)。“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影射“剿灭东洋倭寇,四海升平”(见前第32篇、第57篇)。

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西游记》是“太平宰相”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经国大业”之巨作。

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校《西游记》中有大思想、大智慧、大布局、大手笔、大技法,其中不仅有李春芳“藏名诗”“藏名词”“藏名词赋”之元素(见前第19篇等),还有李春芳“藏茅山”之元素。除了藏“福地”“洞天”“仙乡”“仙山”“道祖山”“方隅山”“石龙山”“海江山”“大灵山”“小灵山”“方山”“丹崖”“大地根”“黄精”“水帘洞”“通海桥”“海眼泉”“茅盈”“三天门”“三清殿”“符”“箓”“咒”“佛道同修”“葫芦”“玉碣”“天王”“彩凤”“麒麟”等茅山元素,还藏有“九霄万福宫”和“岭上白云”之茅山元素。

见《西游记》第五十八回:

《西游记》第五十八回“花果山”“九霄云里”,预言在道教句容茅山大茅峰顶敕建“九霄宫”,“云里”与“松风”呼应,影射“山中宰相”陶弘景“岭上多白云”诗句。“花果山”“山崖”与《西游记》第一回花果山“丹崖”呼应;水帘洞“是一股水脉”影射李氏家族“世代清廉”;“沙僧不知进步来历”与“三才定位”呼应,影射“清廉宰相”李春芳“十八天五辞首辅”之际,内阁次辅高拱“急于高升”未(善意)(上表)“劝止”。

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花果山”影射道教江苏句容茅山。

《西游记》中的“花果山”即影射江苏句容的道教圣地句曲茅山(见前第15、22、25、29篇)(另详见李洪文《句曲诗综》第255页至256页“《花果山》”之注释)。

《西游记》第一回称花果山“是个好山”,有“势镇汪洋,威宁瑶海”词赋可证:

该词赋中“水火方隅高积土”一句中藏有句容茅山“方隅山”的名字。此句意思是:在句容茅山方隅山用“李真人井水”炼“九鼎丹”。

该词赋中“丹崖怪石”代指句容茅山“大茅峰”(茅山元符宫有为嘉靖皇帝祝寿所建的万寿台,立柱石刻楹联“翠巘捧仙台华阳真气;丹崖飞绀殿河上玄风”中有“丹崖”一词)。

该词赋中“百川会处擎天柱”影射句容茅山是昇润(今南京市、镇江市)之“镇岳”。古代茅山以东即为海,长江接纳百川经镇江汇入东海,又茅山是昇润(今南京市、镇江市)之“镇岳”,故“擎天柱”影射句容茅山。

该词赋中“万劫无移大地根”影射句容茅山“华阳洞天”为“大地之根”。《乾隆句容县志》三卷:“华阳洞:在大茅峰。其洞有二:西洞在崇寿观后,南洞在元符宫东。其门有五,三显二隐。三茅君、二许君俱得道于此。宋授金龙玉简。灵异至多。又谓第八洞天。周回百五十里。洞虚四廓、上下皆石,内有阴晖夜光日精之根。阴晖主夜,日精主昼,形如日月之光,既不自异草木水泽,亦与外同。又有飞鸟交横,名为石燕。所谓洞天神宫,灵妙无方,不可得而议也。(《旧志》)”华阳洞内“阴晖夜光日精之根”,即为“大地之根”,故“花果山”影射道教圣地句容茅山。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句容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宁先生书赠《句曲诗综》之作品。

其次,“花果山”的“九霄云里”预言在道教句容茅山大茅峰顶敕建“九霄宫”。

今流行版《西游记》最早版本为《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是明万历二十年(1592)金陵世德堂梓行。其时,茅山顶宫未建“九霄宫”。七年之后,茅山顶宫修建“九霄宫”,为何在茅山顶修建道教宫观?为何敕命其为“九霄宫”?

原来在《西游记》第五十八回有“花果山”“九霄云里”一句预言。“花果山”就是影射道教江苏句容茅山。“花果山”的“九霄云里”就是指“花果山”最高峰,当然就在道教茅山的大茅峰顶了。故万历二十七年修建的茅山顶宫,依据《西游记》第五十八回“花果山”“九霄云里”一句,最终敕赐其名为“九霄宫”。

拙作《乾隆句容县志(校注)》(2016年版)卷三有载:

明杨一清《圣祐观记》:

今四方名流善信徜徉于茅山顶宫“九霄万福宫”,绝少有人知晓其与《西游记》“九霄云里”之渊源关系,故我在拙作《句曲诗综》(2020年版)之“凡例”第30条载有:

今我国家昌盛,宗教信仰自由。道教茅山,名道辈出,爱国爱教,新秀蔚然。故我在拙作《句曲诗综》(2020年版)之《后记》载:

本文作者拜望并请教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镇江师专原副校长、镇江高专原校长、江南大学太湖学院原院长祝诚教授(右)。

其三,“花果山”的“(九霄)云里”与“松风阁”“松风”呼应,影射“山中宰相”陶弘景的“岭上多白云”诗句。

句容茅山“山川之美,天下独绝”,“山中宰相”陶弘景隐居句容茅山44年,《辞海》“陶弘景条”载:“创立茅山派……时称‘山中宰相’,其思想就脱胎于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并杂有儒家和佛教的观点,主张儒释道三教并流。”故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西游记》中关于陶弘景相关的元素很多。

《西游记》第五回“三层高阁”影射道教“茅山派”创始人“山中宰相”陶弘景所建“松风阁”(见前第59篇)。

《西游记》五十八回中花果山“(九霄)云里”,就是影射“岭上白云”。故《西游记》中的“云里”“松风阁”“松风”均与“山中宰相”陶弘景相关。

茅山“白云”“松风阁”“松风”也常见古代文人作品之中。

“白云”与“松风”,代指句曲茅山,故典故即出自茅山陶弘景。

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答齐高帝诏)》一诗名动天下:

故古人游览茅山,诗作多涉陶弘景“白云”。徜徉山林,“白云悠悠”,无拘无束,逍遥自在。

“白云”在诗歌中常见,据拙作《句曲诗综》摘录相关陶弘景“白云”的部分诗歌如下:

高蟾《秋日寄华阳山人》:云木送秋何草草,风波凝冷太星星。银鞍公子魂堪断,玉弩将军涕自零。茅洞白云和雨看,荆溪黄鹄带霜听。人间不见清凉事,犹向溪翁乞画屏。

皇甫冉《送郑员外入茅山》:但见全家去,宁知几日还。白云迎谷口,流水出人间。冠冕情遗世,神仙事满山。其中应有物,岂贵一身闲。

皇甫冉《酬茅山权器》:南望江南满山雪,此情惆怅将谁说。徒随群吏不曾闲,顾与诸生为久别。闻君静坐转耽书,种树葺茅还旧居。终日白云还自足,明年芳草又何如。人生有怀若不展,出入公门犹未免。回舟早晚待春风,先报华阳洞深浅。

李德裕《题柳郎中茅山故居》:下马荒阶日欲曛,潺潺石溜静中闻。鸟啼花发人声绝,寂寞山窗掩白云。

李颀《送暨道士还玉清观》:仙宫有名籍,度世吴江濆。大道本无我,青春长与君。中州俄已到,至理得而闻。明主降黄屋,时人看白云。空山何窈窕,三秀日氛氲。遂此留书客,超遥烟驾分。

“松风阁”在诗中也常见。

范仲淹《范文正公集》一卷有《松风阁》诗:

李孝光《五峰集》十卷有《松风阁》诗:

康有为《康南海先生诗集》十三卷有《丙辰十月七日宿茅山陶隐居松风阁怀仅叟侍郎年丈并示勉甫弟》诗:

康有为《康南海先生诗集》十五卷有《宿茅山之郁冈陶隐居松风阁》诗:

“松风”在茅山,诗中也常见。

李德裕《寄茅山孙炼师》有:“何地最翛然,华阳第八天。松风清有露,萝月净无烟。”刘长卿《自紫阳观至华阳洞,宿侯尊师草堂,简同游李延年》有:“萝月延步虚,松风醉闲宴。”邓林《陶通明》有:“华阳三茅仙洞中,凤笙隐隐和松风。”李楙《寄赠华阳洞隐居》有:“安得与君骑两鹿?碧岩深处听松风。”邹浩《赠茅山范道人》有:“蟾辉倒射松风寒,长啸一声山欲辟。”(详见拙作《句容古诗词赋三千首》2018年2月版和《句曲诗综》2020年5月版)

镇江市图书馆颁发作者《收藏证书》。

其四,花果山“山崖”与《西游记》第一回花果山“丹崖”呼应,影射道教句容茅山之“丹崖”。

花果山“丹崖”在《西游记》中多次出现。

《西游记》第一回有《势镇汪洋,威宁瑶海》之词赋。该词赋中“水火方隅高积土”一句意思是:在句容茅山方隅山用“李真人井水”炼“九鼎丹”。其中“方隅”就是指句容茅山“方隅山”(见李洪文《句曲诗综》255页-256页“水火方隅”条注释)。该词赋中“丹崖怪石”“削壁奇峰”借指茅山及大茅峰(茅山元符宫有为嘉靖皇帝祝寿所建的万寿台,立柱石刻楹联“翠巘捧仙台华阳真气;丹崖飞绀殿河上玄风”中即有“丹崖”一词)(另见《句曲诗综》256页“丹崖”“怪石”“削壁奇峰”条注释)。

《西游记》第二十六回“孙悟空三岛求方”影射到句容茅山求仙方(见前第41篇)。

而《西游记》第二十六回“瀛洲”也有“丹崖”:

那些老儿正然洒乐,这行者厉声高叫道:“带我耍耍儿便怎的!”众仙见了,急忙趋步相迎。有诗为证,诗曰:斋人参果树灵根折,大圣访仙求妙诀。缭绕丹霞出宝林,瀛洲九老来相接。

《西游记》第二十六回“丹崖”与《西游记》第一回《势镇汪洋,威宁瑶海》词赋中“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之“丹崖”相吻合,也与《西游记》第七十一回中孙悟空自称“当年产我三阳泰,今日归真万会谐。曾聚众妖称帅首,能降众怪拜丹崖”之“丹崖”相吻合。故“丹崖”代指茅山大茅峰。

其五,“花果山”的“水帘洞”影射李春芳是“清廉宰相”。(见前第33篇)

《西游记》线索明了,思路清晰。美猴王孙悟空影射李春芳;花果山影射句容茅山;水帘洞影射大茅洞,大茅洞属于华阳洞之一,且“水帘”有“清廉”之影射,则美猴王孙悟空是“花果山水帘洞洞主”即影射“状元宰相”李春芳是“清廉”的“华阳洞天主人”。

文人尚节,骨气为重。近代学者谈论“状元宰相”李春芳时多讪其为“青词宰相”,殊不知其为“太平宰相”(见前第31篇),更不知其为“清廉宰相”。《西游记》第一回“水帘洞”之“水帘”二字即影射句容“状元首辅”李春芳是“清廉”之官。

“水帘洞”在《西游记》前后多次出现,何以判定“水帘”二字就是影射李春芳是“清廉(宰相)”呢?

1.“水帘洞”在花果山正南,“水脏洞”在花果山直北,两洞在方位上是南北相对,“水帘(廉)”和“水脏”在意思上也是相对,即“水帘洞”之“水帘”二字与“水脏洞”之“水脏”二字意思相对,故“水帘”二字有“水清(廉)”之意。

“水脏洞”在花果山直北,“水帘洞”在花果山正南,均见《西游记》第二回:

“悟空道:‘休走!借你口中言,传我心内事。我乃正南方花果山水帘洞洞主。你家什么混世鸟魔,屡次欺我儿孙,我特寻来,要与他见个上下!’”

2.《西游记》中多次写到宰相“清淡闲居”不与人“争名夺利”,与“清廉”意思一脉相承。

《西游记》第一回有《争名夺利几时休》诗:“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这首诗影射李春芳虽然官至首辅,却淡泊名利。

《西游记》第四回《初登上界,乍入天堂》词赋末尾有“猴王有分来天境,不堕人间点污泥”一句,也有影射李春芳清廉自洁(仙品一流)之用意。

“状元宰相”李春芳是“清廉宰相”,自然“不堕人间点污泥”,那么哪个宰相“堕人间”“满(身)污泥”呢?这里是话中有话的,为后面的猪八戒在“人间”满身“污泥”作了伏笔。

《西游记》第九回渔樵对话中涉及宰相致仕后的清淡闲居不恋荣贵之诗词联句居多,“绿蓑青笠随时着,胜挂朝中紫绶衣。”“草履麻绦粗布被,心宽强似着罗衣。”“潜踪避世妆痴蠢,隐姓埋名作哑聋。”“身安不说三公位,性定强如十里城。十里城高防阃令,三公位显听宣声。乐山乐水真是罕,谢天谢地谢神明。”据此陈述,“宰相”李春芳清廉闲居、淡泊名利可见一斑。

3.国史家乘皆记载李春芳“清廉”,与“水帘(清廉)”之意吻合。

《明史·文定公本传》:

《李氏世谱》(李氏家传·李春芳)载:

李春芳不恋权柄,以“宰相而养亲”,清正廉洁,与首辅张居正截然不同。

《李氏家谱》卷十二:

《西游记》中有多处涉及宰相的语句,影射李春芳清廉闲适不恋名利,也同时影射高拱和张居正的“算计”“争名夺利”。“身安自是觉风微”“身安不说三公位”与“彼子贵,不如吾子安也”是完全吻合的。也只有“宰相”李春芳才能写出这样“狂妄”霸气的诗句,吴承恩的“县丞”胸怀是没有这样大的魄力和气量的。

其六,水帘洞“是一股水脉”影射李氏家族“世代清廉”。

《西游记》第一回中的“美猴王”是花果山山顶“仙石”“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育孕”而“天生石猴”,既然是“天生”,“应该”并无“生身父母”。

这是与孙悟空自称“祖籍祖贯花果山”相悖的,暗藏李春芳祖籍句容茅山和其祖父李旭为“茅山人”。

《西游记》第二回孙悟空特别强调“水帘洞”就在“花果山”的“正南方”,影射李春芳祖籍祖贯就在句容茅山,且就住在大茅洞(水帘洞)附近。《李氏家谱》第二十卷·第宅:“先世从无锡迁句容,卜居承仙乡之朱壒村,去县治四十里,茅山之阳,率湖之侧。”“茅山之阳”和“花果山正南方”相吻合。故《西游记》全书之中孙悟空反反复复强调自己祖籍祖贯就在“花果山”“水帘洞”,就是反反复复影射李春芳祖上就是句容茅山人,且就住在茅山大茅洞附近。因此,“天生石猴”有父母,也有祖父和祖母,更有曾祖父和曾祖母。

如《西游记》第一回:“祖师道:‘你是那方人氏?且说个乡贯姓名明白,再拜。’猴王道:‘弟子乃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第三十五回:“行者道:你认不得我?家居花果山,祖贯水帘洞。”第五十二回:“祖居花果称王位,水帘洞里逞刚强。”第六十三回:“老孙祖住花果山,大海之间水帘洞。”第六十七回:“祖居东胜大神洲,花果山前自幼修。”第八十六回:“祖居东胜大神洲,天地包含几万秋。花果山头仙石卵,卵开产化我根苗。”第九十四回:“老孙祖居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父天母地,石裂吾生。曾拜至人,学成大道。复转仙乡,啸聚在洞天福地。”(见前第22篇)

李春芳祖上世住“茅山之阳”,是“山里人”,故《西游记》中的“樵夫”就是影射李春芳祖上和李春芳兄弟三人,李春芳祖上确实是“清苦”之人。《西游记》中反复强调“家居花果山,祖贯水帘洞”,就是反复强调李春芳祖上世代是“清白”“清廉”之人,自己是“清廉”之“根”,“清廉”之“种”。自己的祖上和自己的子孙后人也都是“清廉”“传人”。故“是一股水脉”影射李氏家族“世代清廉”。

2020年6月17日本文作者(左)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茅山道教音乐”代表性传承人、茅山道教上清派七十八代传人何春生道长(右)留影于茅山崇禧万寿宫。

李春芳虽是大明首辅,是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但其先世居茅山,是“樵夫”,故身世并不“显赫”。据传,李春芳祖上曾是句容茅西的“吏部尚书”曹义家佃户,见载《光绪续纂句容县志》卷末·曹义:“明曹义,字子直,一字默庵,句容人。永乐辛卯举人,乙未进士,选庶吉士,转礼部员外郎、吏部郎中,拜吏部侍郎,终南京吏部尚书……李石鹿相国之先世为其佃户云。”

世代“清廉”为官者,世代为国必能“斗战”。李春芳的后世句容子孙传承“清廉”“斗战”之家风,明末清初高调“反清复明”,李春芳句容后人老二房、老三房、老四房和老五房均有参与。尤其以老二房李信(原名李长俶,殉节)、李长似(殉难)、李长倩(殉节)和老五房李云(原名李长盛)最积极。(见前第12篇)

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子孙繁茂,绵延至今,为什么其后世子孙不站出申明《西游记》作者“华阳洞天主人”就是其祖上“状元宰相”李春芳呢?

往事随风,冤冤相报何时了,前代恩怨,自当不结后世子孙。况且自古以来就没有自称自己是“清廉之官”的,更没有自己家族自吹自擂其家族之人为“清廉之官”的。“清廉之官”需要盖棺定论,需要他人去评,需要历经岁月考验,需要经历改朝换代之后还能得到后世之人“公正评判”才能算。

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西游记》除了自称“清廉宰相”之外,还谈了“势镇汪洋”灭东洋倭寇,杀贪赃奸恶,以法治国,巩固疆海,建盛世中华等等。如此,“树大招风”,“树敌四方”,则不利家族子孙之安全。空名无益,不必强争。故李春芳开篇即有“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之预言,告诫后人不必去强争“空名”,体现了李春芳是“清廉”“大德”之人,不汲汲于名利(《西游记》第一回有“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其后世“知音”越晚“出现”,其人生“无名”之境界则越高。(见前第57篇)

中国道教协会书画院艺术委员、茅山书画院副秘书长刘帅(道号敏艺)道长赠《句曲诗综》画作之三。

其七,“沙僧不知进步来历”与“三才定位”呼应,影射“清廉宰相”李春芳“十八天五辞首辅”之际,内阁次辅高拱未(善意)(上章)“劝止”。

《西游记》第一回即提出“三才定位”,影射大明内阁三人制。孙悟空影射大明内阁“首辅”李春芳,猪八戒有张居正的影子(见前“五季序言”和前第66篇),而沙和尚则有高拱的影子。

为何判定沙和尚有次辅高拱的影子呢?

《李氏家谱》(卷十二·李春芳传)有证:

《西游记》第一回有“三才定位”,而猪八戒有“好色”“贪财”“抢功劳”“说(孙悟空)坏话”“闹散伙”等品性,对号入座,则影射“首辅”张居正“有大才”“无大德”“德不配(正)位”。(见前第66篇)

《西游记》第五十八回“沙僧不知进步来历”,则有影射“三才之一”高拱贪恋权位,“清廉宰相”李春芳“十八天五辞首辅”之际,内阁次辅高拱“贪权”急于“高升”,并未(善意)(上表)“劝止”。

大明内阁首辅致仕以后,常常是次辅接班继任。大明首辅李春芳因为言官诬告故“十八天五辞首辅”,致仕以后接班之人往往就是次辅,而次辅为了早日荣升首辅之职位,竟然没有“善意”上章“劝止”,追求“权位”“名利”之心昭然若揭。故《西游记》第一回“三才定位”和“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就是专门针对猪八戒和沙和尚而言的。七品言官王祯诬告一品首辅李春芳“不清廉”,故有李春芳“十八天五辞首辅”之故事,视权位和名利空空也。“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吴承恩是说不出这样“过激”语言的,因为他人生也犯不着要和天下人“结怨”。“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就是影射大明首辅“十八天五辞首辅”之际,大明朝堂之上竟然没有一人肯站出来说一句“公道话”,满朝全是趋炎附势(猪八戒)(沙和尚)之徒,所以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骂人”自然就有点“狠毒”了。

是谁指使言官王祯诬告首辅李春芳的呢?

首辅李春芳与次辅张居正、高拱“争斗”“不和”以及指使言官诬告李春芳的故事又见《明史》之中。

《明史》(李春芳传)载:

据此,《西游记》第五十八回“花果山”“九霄云里”,预言在道教句容茅山大茅峰顶敕建“九霄宫”,“云里”与“松风”呼应,影射“山中宰相”陶弘景“岭上多白云”诗句。“花果山”“山崖”与《西游记》第一回花果山“丹崖”呼应;水帘洞“是一股水脉”影射李氏家族“世代清廉”;“沙僧不知进步来历”与“三才定位”呼应,影射“清廉宰相”李春芳“十八天五辞首辅”之际,内阁次辅高拱“急于高升”未(善意)(上表)“劝止”。

著名军旅作家李伶记者《镇江日报》(2020.10.9)介绍作者四书之“考证华阳洞天主人即李春芳”等书评。

综前所述,则今流行本小说《西游记》作者所署之名“华阳洞天主人”就是“句容籍”“状元宰相”李春芳,而非吴承恩其人。

“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

高山流水,或有“知音”。“太平宰相”李春芳“清廉仁善”“忠贞爱国”“斗战奸恶”“复兴中华”之精神自当传承后世。今国家昌盛,各民族团结,文化繁荣,英才烨烨,学术争鸣,盛况空前,拙作抛砖引玉,诚待四海博学之“知音”定谳可也。

上一篇: 最小的一位数是(最小的一位数是1还是0)
下一篇: 青玉案(青玉案·元夕)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