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福州8岁的小男孩认为语文课本里的《羿射九日》有描述不当之处,前一段刚提到“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下一段又提到“他蹚过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东海边”,羿是怎么蹚的?最终在网友的追问之下,出版社官方也对此做出回应,称其文章在用词上存在不当,将进行修改。
虽然出版社官方做了回应,但我还是想说一下我个人的观点,被蒸干的河可能是后羿家附近的,山后面的河还没有被蒸干,所以出现了课文中描述的情景。
羿射九日(羿射九日的故事)
近日,一个五年级小学生质疑鹬蚌相争:鹬嘴被蚌夹住,怎么对话?“蚌的肉被鸟嘴夹住,蚌又用壳把鸟嘴反夹住,它们是怎么开口说话的?”的“灵魂拷问”上了热搜。
从“羿射九日”到“鹬蚌相争”,两则新闻,一个意思。都在表达当代学生的质疑精神,和独立思考的品质。我们当然不能打击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和独立思考的精神,但是我们也不能把寓言当成自然科学的文章来要求。
不管是后羿射九日,还是鹬蚌相持,这些都只是寓言故事,我们没必要过分质疑其中的严谨,我们只需要明白其中传递的哲理,如果每一个寓言都去质疑,那么寓言还怎么寓言?
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通常寓言故事通过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手法来表述一些道理。
寓言的类型大约有两种:一种是用夸大的手法,勾画出某类人的特点和思想;另一种是用拟人的手法,把人类以外的动植物或非生物人格化,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或某种人的特点。
所以说寓言故事怎么写都不为过,毕竟里面有夸张和天马行空的想象。
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寓言是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
寓言故事本身就有一定的夸张和想象,我们既要鼓励孩子对于问题的批判和质疑,同时也要鼓励孩子的独立思考。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教会孩子区分寓言和现实。
孩子拥有批判精神质疑精神是好的,这种精神家长必须鼓励和支持,千万不要用“书上就这么写的”搪塞孩子。但是这种精神还请家长正确引导!对于严谨的东西出现问题一定要去质疑,并且要鼓励孩子通过观察,实验,证明去验证自己的想法。
对于这样一个问题,大家怎么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