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是特别为诗人所钟爱的,我们时常能够在古诗词中看到它们的身影。就像“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中的“西楼”,李煜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清照也有“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为何古代文人写楼都是“西楼”呢?难道东边就没有楼?
其实主要原因是“西楼”在古代是一般都是女子所居,便自然和闺思被联系到一起;再者人在西楼容易望见明月,容易惹起人的思乡之情。所以“西楼”这一意象逐渐便成了相思、愁绪的代名词,文人墨客在写到思愁之时引用西楼这一意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当然,“西楼”这种意象的含义是比较固定的,这种我们知道以后再遇到也很容易理解。但也有一些意象,它的含义是不固定的,在不同的诗句中它代表着不同的意思,这种意象的解析就会困难许多。就像诗词大会便曾考过一道关于“美人”这一意象的题目,考到的三句诗都是大家耳熟能详之作,但现场百人团却有46人答错,错误率高达46%。那么这道题到底有何难点,会让这么多诗词高手折戟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道题。
张九龄诗(张九龄诗词代表作)
以下哪一项中的“美人”可以象征品德高洁的人?
A.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B.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C.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其实要答对这道题并不难,只要知道这三个选项的出处,理解它们在原诗中的意思,这道题的答案就能显而易见。下面我们就分别来看看这三个选项。
首先,A选项是出自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的代表作《燕歌行》。这首诗主要讲的是主将骄逸轻敌,不知道体恤士卒,最终导致战事失利。这两句的意思是:士卒们在阵前搏命厮杀,半数死在战场上只有半数才能活着返回,可见战事之残酷,但与此同时,那些本应身先士卒的将军们却在远离战阵的营帐中寻欢作乐,还有美人在歌舞助兴。所以这里的“美人”其实说的就是载歌载舞的女子,A选项排除。
其次,我们再来看C选项,它是出自唐代大诗人王昌龄的诗作《西宫秋怨》。这首诗其实是一首宫怨诗,是诗人为宫中女子写就,同情她们在宫中年华老去却得不到君王怜爱垂青。这两句的意思是:荷花虽然美丽,却不及美人的妆容漂亮,帝王的游船被风吹过似乎珍珠翡翠都散发着香气。所以这里的“美人”指的是那些在宫中的女子,C选项也排除。
最后,就只剩下答案B,这也是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它是出自唐代宰相诗人张九龄的代表作《感遇十二首·其一》。张九龄写这组诗的时候,正值他从尚书丞相一职被贬为荆州长史,他本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却因皇帝听信谗言被贬,他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所以这组诗其实是一组托物言志的诗,用以抒发诗人对于这样不幸身世的感慨。
而“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草木流香本就是它们的天性,何必要美人攀折扬名。这里其实说的是诗人自己洁身自好、进德修业,都只是尽自己作为一个读书人的本分,并不需要外界称誉来为自己扬名,全诗的意旨其实就是表达“不以无人而不芳”,所以这里的“美人”就不是字面意思,而是指诗人理想中的同道中人,其实也就是和他一样品德高洁之人。
其实从这道题这么多人答错,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诗词名作,其实我们对它们的理解都流于表面,并没有结合它的创作背景,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便会对诗词所要表达的意思和句中某些特定字眼理解错误。想要避免这种“一知半解”,就需要我们在平时赏读古诗词的时候,不仅要对于它字面意思有所了解,同时也应该结合相应的历史背景,对它有更为深刻的认识,这样才算是“读懂”了一首古诗词。
对于诗词大会考到的这道题,倘若是你回答你能答对吗?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