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师从陈独秀、刘师培、章太炎等宗师,与胡适、陈寅恪、吴宓等鸿儒莫逆相交;
他,26岁成北大教授,37岁筹办安徽大学,曾担任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
他,自称庄子研究第一人,被誉为“民国第一狂士”;
他,在滇整整20年,成为云南教育史上唯一文科一级教授……
他,就是一代国学大师刘文典先生。
刘文典先生,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我的父亲刘文典》
7月21日下午,《我的父亲刘文典》首发式暨国学大师刘文典研究新成果学术研讨会,在昆明市大观公园·楼外楼的奔来书院隆重举行,来自北京、安徽、福建的西南联大研究领域尤其刘文典研究的学术名家,与云南同仁一道共50余人,由90岁高龄的刘文典先生之子刘平章领衔,追忆一代国学大师,纵论“求学问的爱国者,爱国的学问家”之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
活动由团结出版社、九三学社昆明市委、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新浪云南联合主办,奔来书院承办,奔来书院执行院长、著名文化活动家温星担任学术主持。刘平章先生试图以这部口述史《我的父亲刘文典》,来向世人回答并厘清关于“狂人刘文典”的种种疑问与传奇。
活动现场
刘平章先生介绍了这部作品曲折的创作过程,并表示,父亲过世已66年,父亲在世时,我还在大学念书。青年时代对父亲了解很少,尽孝不够,很感内疚。父亲去世后,在有关方面和本书整理者的鼓励下,我着手尝试以口述这一方法,平平淡淡地讲述父亲“爱国的中国人”的一生。父亲是一位布衣长衫的读书人,他的著作、翻译为国家作了一些贡献,但并非了不起的大师。因此,我在口述里不谈他的传闻逸事,只专注于澄清有关他的各种讹传错误,对一些演绎进行回应,我只想还原历史的真相。
刘文典之子刘平章
对于这部口述史,国家级的团结出版社非常重视,不仅重点包装、出版、发行,还特派副社长赵晓丽率队,一行三人专程从北京飞来参加本次活动。
致辞时,赵晓丽表示,刘文典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国学大师,校勘学成就首屈一指,同时,也是一名怀抱爱国热忱的学者,以笔为枪,敢为人先。《我的父亲刘文典》一书通过刘文典之子刘平章老师的口述,刘明章、章玉政两位老师的整理,共同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学问家和爱国者的生动形象,也为刘文典研究提供了最新成果。
团结出版社副社长赵晓丽
云南大学原党委副书记、西南林业大学原书记张昌山表示,《我的父亲刘文典》以口述史著作的方式,填补了刘文典文化体系的空白,期待各位学者继续关注关心刘文典文化体系的建设、传承,将刘文典先生的学术文化精神发扬光大。
云南大学原党委副书记、西南林业大学原书记张昌山
作为这部口述史的整理者之一、刘文典先生侄子刘明章追忆:三伯父刘文典先生是让我高山仰止的长辈,一位学贯中西、满腹经纶的著名学者,一位狷介独立、刚正不阿,有着鲜明个性的学问大家,一位饱含忧国忧民情怀的爱国知识分子。他勤学知识、极富个性的人格魅力,不畏强权、不媚世俗的形象,在我心中,是那么高大、伟岸且又那么鲜活。这部书凝聚了平章二哥的心血,同时也凝聚了多年来一直关注、研究我三伯父的许多学者、专家的心血。
本书另一位整理者、安徽大学教授章玉政,谈到14年前第一次来云南,第一次拜访刘平章先生的往事,仍满怀感慨与感激。他创作的《狂人刘文典:远去的国学大师及其时代》,在全国掀起了最早一波的“刘文典热”。他表示,我非常感慨,非常高兴,非常感动于刘平章先生的孝心和坚持,同时,还要特别感谢在背后支持这本书的专家学者。这是一部讲述刘文典生平,并从更多方面认识刘文典先生的口述史作品。这部书澄清了许多讹传谣传,有着正本清源、纠错匡谬之意义,书中有刘文典研究的许多新成果,对于重新认识刘文典,让更多的人来了解真实的刘文典意义深远。
安徽大学教授章玉政
云南大学党史校史研究室原主任刘兴育先生,也在刘文典的研究方面倾注了很多心力,他表示,刘文典先生是一位怀抱绝学、具有宏伟独到学问的大学者。他在云大整整执教十五年,使熊庆来校长“以期造就专门人才”希望变成了现实。
中华蒙学会副会长郑千山
艾维美术馆馆长劳峻
中华蒙学会副会长郑千山、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李立、云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孙兴义、云南大学党史校史研究室成员卫魏、艾维美术馆馆长劳峻等名家也陆续发言,对《我的父亲刘文典》独特而又重大的价值表示高度肯定。
九三学社普洱市基层委副主委李跃斌受邀参加本次活动,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荣幸。1943年春,刘文典大师曾远赴普洱磨黑中学,与其祖辈父辈皆有交集。他觉得,本书的出版,这作为儿子的刘平章先生对父亲最有意义、最有力度、最有价值的回报。
作为学术主持,奔来书院执行院长温星指出,刘文典先生当年的“磨黑之行”,是其学术生涯乃至整个人生境遇的一个重大分水岭,直接导致了先生从西南联大无奈出走,转投于云南大学,并由此让云南教育史上有了迄今唯一的文科一级教授。“磨黑之行”当年闹得沸沸扬扬,是一段著名的公案,建议当地可以专门举行研讨或纪念性质的活动。
奔来书院执行院长温星担任活动学术主持
在活动最后总结时,温星对刘平章先生近三十年来倾注全部情感与精力于刘文典文化遗产搜寻、整理、传承的努力,表达了由衷的敬意。他认为,这早已超越个体的儿子对于父亲的一种孝道,升华到了当下有识之士对西南联大历史与文化遗产的搜救、保护与传承高度,体现着一种深沉的文化自觉与历史担当。而所谓“狂人刘文典”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我的父亲刘文典》中有着最平实而又真实的表达,所以,不止于刘文典研究领域,在整个西南联大学术研究中,本书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奔来书院 供稿供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