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颖是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0届中澳班的学生,刚加入这个特色班级时,她给师生的第一印象是性格比较内敛,缺乏自信。
经过中澳班一年半的学习后,王嘉颖大变样了:她交到了不少外国好朋友,她还参加了上海市杨浦区首届英语原创演讲比赛以及上海市“三叶草杯”高中生英语演讲比赛、2019年未来杯演说家大赛等。
王嘉颖早已褪去了在公开场合不敢表达的羞涩,面对更大的舞台,她也不再胆怯,而是落落大方,从容有度。王嘉颖表示,能让自己脱胎换骨,学校的中澳英语特长班项目功不可没。
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副校长刘育蓓介绍,中澳英语特长班项目是澳大利亚哥伦比亚学院研发的项目,由杨浦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监管。于2016年9月引入该校,经过选拔,在高一和高二年级设立两个中澳英语特长班,探索了由外教和中教共同执教英语的新模式。
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中澳班双师课堂。本文图片均为 受访者 供图
在上海市民办兰生中学,开设的英语戏剧、英语演讲和批判性阅读与写作等课程让学生们受益匪浅。
从2015年引进国际课程至今7年里,民办兰生中学英语教学形式得到了极大丰富。中教外教经常共同进行主题教研活动,促进了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比如指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比较经典《哈姆雷特》和故事《狮子王》,并把国际课程和学校课程进行有机融合。
提起“上海杨浦德法学校项目”,不少生活在上海的外籍家长竖起大拇指。
随着杨浦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入驻杨浦、外籍人士生活在杨浦。为满足区域外籍人士子女的就近入学需求,杨浦于2014年在新江湾国际社区启动了“上海杨浦德法学校项目”。
如今已顺利开学的杨浦法国学校、杨浦德国学校成为了杨浦区国际化办学项目的地标。下一步,杨浦法国学校、杨浦德国学校还准备与杨浦区的其他学校建立教育资源共享网络,促进教育合作交流,推动课程互换、师资共享、课外活动交流等合作项目。
上海杨浦德国学校、上海杨浦法国学校落户杨浦区。
杨浦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教育对外开放工作放在杨浦区建设“三区一基地”(国家创新型城区、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更高品质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战略发展的优先位置。此外,杨浦区还成立了上海市首个负责基础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独立法人单位——杨浦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
杨浦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祝玲介绍,一组数据可以说明杨浦区的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成绩:24所学校开设国际理解教育市级课题校本课程,参与师生达3000余人;在15所初、高中学校试点3门以技能拓展为特色的国际课程,受益学生达3000人以上;区域近40所中小幼学校聘请外籍教师开展口语、戏剧等课程教学;27所学校近800名师生出访近20个国家和地区,接待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4000名师生来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