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渔歌子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精魂,它奠定了中华文明的特质,塑造了中国人的性格和精神。五千年汉字的历史,也就是中华文明的历史。
春夏秋冬,四季无限轮回。家长国学堂,前面我们学过了“春”、“夏”、“秋”,今天学习汉字“冬”,感受冬天之无情有情之两面。
“冬”,是一个会意字,本义是一年四季的结束,即一年的最后一个季节。
许慎《说文解字》:“冬,四时尽也。从仌从夂。夂,古文終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冬,四时尽也。冬之为言终也。考工記曰:水有时而凝,有时而释,故冬从仌。”两个人的解释里,都点明“冬”字从仌从夂,就是下面为仌即两点水,为冰;上夂,即古体字“终”,会意则象征着四季轮回到了万物雪藏、冰封大地的时候。
“冬”,还有不少异体字,其中很多都包含着“日”,这说明在寒冷少阳的冬天,生命要生存下去,太阳的温暖是多么重要。“冬日可爱,夏日可畏”,说得异常准确。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乐记》:“冬,藏也。”在严寒的冬天里,生命的生存秘诀全在一个“藏”。树木的落叶,你可以理解为一种内敛精神、储存能量以抵抗严寒的聪明之举;动物的冬眠,更是顺势而为、节约能量以度过严冬的主动选择;积雪覆盖大地,也可以理解为麦苗和野草披上厚厚的衣裳,把它们庇护起来,帮助它们度过寒冬以迎接春天的温馨行为。看起来清冷严酷的冬天,其实并不是那么无情。
在农耕生活里,人类的生活与自然、与动植物保持相同的节律,冬天里白天找个地方晒晒太阳,晚上围炉夜话读读诗书,也是一种休眠半休眠状态,日子过得端的张弛有度,也不失尊严。
白居易《负冬日》即写此冬日暖阳下闭目养神的惬意感觉:
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
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
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
至于在冬末的原野上踏雪寻梅,在寒冷的北方中追求缕缕清香,则是人生的另一种旷达快乐!
到了工业社会后,电灯的发明,消弭了黑夜与白昼的区别;室内的工作,可以无视自然的风霜雨雪,无视四季的更迭轮回,在大冷的冬天里,人类也只能强打精神,以超常的努力和负荷来对付自身的休眠本能和自然的规律,继续与其他季节相同强度的工作,于是冬天里的日子过得好没尊严,好不恓惶!我不知道动物有没有失眠症,但人类的失眠症可能与这种反自然的生活有关。
由“一年四季的结束”引申,“冬”的引申义就是最终、最后,这造成“冬”与“终”的通假,“冬始”即“终始”。《前汉·律历志》:“冬,终也。”
“冬”还可以做拟声词,同“咚”,“冬冬”即“咚咚”。
家国天下,家学即国学,国学亦家学。
家长国学堂,与热爱国学的家长朋友一道,每日花几分钟时间,细品国学滋味,同享传统文化,点点滋润,日日更新,并与子女在互动互助中共同提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