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
国学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文化体系,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是中华民族立足的根本。关于国学的概念,学术界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国学”一词,较早出现于《周礼·春官·乐师》中,主要指教育机构或是教乐舞的机构,教授课程主要有四书和五经。二十世纪初,国学大师章太炎在《国故论衡》中,给国学下了一个定义,“国学即国故,就是本国固有学术的意思”。有学者则认为,“从广义上看,国学是涵盖哲学、历史、文学、美学、音乐等各领域的传统文化体系;从狭义上讲,则指占据中国文化主导地位的儒家及其价值取向。”也有学者总结性地指出:“国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见证者和文化载体,其间有哲学的智慧,深邃的洞见,成金的点化,培育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塑造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心理结构、宗教习惯以及风俗习惯。国学是中华民族生命智慧的源头活水,价值理想的理论依据,是重建新国学的基础。”
近年来一些高校纷纷成立有关国学、传统文化、儒释道思想的研究机构,如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儒教研究中心等,出版的学术著作及研究文章不计其数,每年都要召开各种形式和规模的国内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欧美、东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也有相当规模的研究机构和学术队伍。
而在媒体方面,易中天讲“三国”、王立群讲《史记》等,这些学人雅俗共赏的讲座,重新唤起了社会大众了解传统历史和文化的热情。除了电视台外,还有纸质媒体、网络媒体的积极参与和推动,譬如《光明日报》专门开设了国学版,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开设了“国学频道”,新浪网高调推出“乾元国学博客圈”,等等。
面对国学最容易出现的两种极端:一是不知“国学”为何物却盲目地排斥,主张把国学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二是以国学为“回归”“复古”,在行为方式上“言古言”“服古服”。这两种极端在当前的国学热中都先后出现过。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两者都是由于缺乏文化上的“自知之明”造成的,国学热应该只是一定程度上“文化自觉”的表现。
因此,我们应认识到国学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文化体系,它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今天鉴于历史经验,我们对国学既不能采取故步自封的保守主义,也不能采取批判打倒的激进主义,应是既继承又超越,在多元文化的氛围中走中西文化融通之路,创建符合时代精神的新文化体系。
与此同时,对于当前的国学热也应抱一种理性的认识。人们可以通过了解国学,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以提高文化素养和道德境界。国学热不应是文化保守主义和排他主义,而应是民族精神和世界文化的积极融合。在当前最需要注意的是处理好中国文化、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这三者的关系。我们现在所要做的是通过国学热更加自觉地选择在充分吸收先进文化成果的基础上,既不能忘记本民族的地位,也不能轻视本民族的文化智慧,经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调适,使其成为新时代思想文化资源,从而使中国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保持民族文化的认同。
总之,对于当前的国学热,应抱一种平和、宽容的心态去看待,应意识到这种文化现象更多代表的是一种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和兴趣;同时也应看到国学研究的振兴与绵延,更多的应依靠国学的自身价值、舆论的正确引导和研究者的兴趣,而非其他。
作答要求
请结合“给定资料”,就你对“国学热”这一现象的理解,写一篇短评。
要求:
(1)内容完整,条理清晰;
(2)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3)不超过400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