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搜微信号“diyijiaoyu”或公众号“第一教育”
-------------✄-----------
小编的话
长久以来,中国很多学生和老师都有这样一种观念:中国学生的数学成绩比同龄的美国学生好很多,例如,中国小学生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已经学得滚瓜烂熟了,但同年级的美国学生连加减法还做得磕磕绊绊。中国很多中途去国外上学的中小学生也纷纷表示在国内学了几年数学之后,外国学校的数学课学起来很轻松。由此看来,中国的数学课确实比美国更难、更有深度。
然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美国大学的数学教育却是全世界最顶尖的,相对于中国学生进入大学后普遍都变得默默无闻,此前表现平平的美国学生反而在科研领域异常活跃,使美国的科学技术在全世界保持领先地位,各种科技创新层出不穷。
美国的中小学教育那么粗浅、大学教育又如此尖端,美国人到底是如何跨越这中间巨大的鸿沟的呢?
今年在上海市教委的牵线搭桥下,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有幸成为了“上海市校长、教师赴外籍子女学校伙伴研修项目”中的一员,学校教师有机会身临其境地进行持续的、随时的、细致的观察与体验,从而获得真实、全面、深刻而又强烈的国际文化交流印象,而此次结对的对象正是上海市美国学校,可谓不出国门即可一窥美国课堂独特的教学风格。
上理工附小的数学教师李蓓蓓就为我们发来了她在上海美国学校的数学课堂观察记。来看看一个真实的美国数学课堂是什么样的?
浸润在国际学校中,首先需了解的就是这所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育人目标。我们主要结对的是上海美国学校的小学部,在小学部门口就印有这所学校鲜明的办学理念:
Shanghai American School inspires in all students:
上海美国学校激励并培养所有学生的学生:
A lifelong passion for learning
终身学习的热情
A commitment to act with integrity and compassion
诚信与仁爱的信念
The courage to live their dreams.
追求梦想的勇气。
短短的三句话让我们看到了整所学校在办学中所要努力追求的价值所在,同时学校也十分关注学生终身能力的培养及品质的形成,也就是说他们的教育追求的是“完人”教育。
而走进不同的班级,我发现几乎每个教室都贴有四个标示的英文单词,虽然表达形式各有不同,但不外乎都是这四个关键字:
Creativity(创造力)
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
Communication(交流)
Collaboration(合作)
简称4C,这四个词指向的就是学校在各项课程中希望培养学生达到的学习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目前当红的高频词,它指的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那么这些核心素养是如何被被根植在学生课堂学习中的呢?以数学课堂为例,笔者在观课学习的过程中有如下一些体会。
上理工附小校长、教师赴上海市美国学校研修交流
关键词条一
学校与教师的自主性比较大
在美国学校观课期间,最大的体会就是学校以及教师对于课程选材的自主性。
课堂上见不到教科书,教师有教学指导用书但并不照本宣读,而学生就更是没有书本或者练习册,教科书在这里仅仅是教学资源之一。用他们老师自己的话来说“书本仅仅只是书本,科技时代信息瞬息万变,这变化的速度比教材可快多了,如果一味只是参考书本,那真是太可怕了!”
但是教师对于学段或学期内需要完成的知识点内容也是心中有数的,他们的备课更多来源于网络、书籍、资料等的收集整合,内容有趣不枯燥又富有时代气息,都是些鲜活的例子。
而反观我们的课堂,教师可以说是比较依赖课本的,课本上的内容几乎几年都不会有变化,有些情境与孩子的现实也相差甚远,所以才有了网上关于“一边放水一边储水的奇怪水池、永远匀速前进的汽车以及上学总会拉东西需要回家拿的小明”等令人啼笑皆非的数学问题。
当然,这样一种允许教师自主选择上课内容的模式其实对于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因为他们没有模板可寻,更没有历年留下来的教案集,这要求教师有极高的资源整合能力,教师的视野开阔了,思路打开了,学生的视野也会跟着开阔起来,思维也会跟着活跃起来!而课堂上学生积极投入课堂的状态也是显而易见的,每个孩子都沉浸在数学课上的小任务中,极少有没活儿干开小差的孩子,学生习得的更多是方法而非结果。
关键词条二
充分的体验,在玩中学
如果以我们的数学课堂评价标准来看,美国数学课堂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课堂知识容量小且不概括抽象出数学模型,感觉学生学到的东西似乎很少。但是从另一面来思考,老师放慢教学节奏,舍得花时间让孩子充分体验,却给学生创造了无穷的学习空间,他们在自由的空间里边玩边学,保持了极高的学习热情。
例如我们观察的一节二年级数学课,整个一节课讲了一个问题:如何求两数和及两数差,这属于我们上海教材一年级的内容,结果这帮美国二年级的孩子忙活儿了一节课,场面很是热闹。
老师给每个孩子一根橡皮糖,先测量它的原始长度,然后把它拉长,由于橡皮糖本身具有弹性,它的长度就改变了,再测量第二次得到第二个数据后由学生自己提问题,从而引出两数和以及两数差的问题。一开始这让一边观察的我目瞪口呆甚至有些着急,觉得这节课效率很低,有必要弄得那么复杂吗?但是孩子们却乐在其中啊!拉着自己的橡皮糖测量长度,没有一个人是呆坐在那里不动的。当提出问题列出算式的时候,我真的感受到了这群孩子体验成功后的快乐。
之后的计算过程也很有意思,他们对于两位数和一位数的加减法显然并不那么熟练,有的孩子在答题板上一个个点一个个数,数得津津有味;有的画出橡皮糖的模样从1开始标数慢慢数,当然也有能直接口算出来的,无论哪种情况,每个人都很沉浸在自己的计算里,老师也很耐心,给每个努力的孩子予以鼓励并请方法不同的孩子上台展示,学生成就感满满。
这样的小实践活动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教室发生。某个早晨,我们看到几个孩子蹲在地上正在摆弄各种不用颜色的小模型玩具,原本以为这只是晨间的游戏而已,但仔细一看,发现这就是一个数学中简单的分类操作了。小朋友在整理时可以按照颜色整理,也可以按照颜色、形状以及大小来整理,因为有了实物的操作,小朋友么显得尤为兴致盎然,玩得不亦乐乎,真是每时每刻都在玩中学呀!
关键词条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