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论国学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出路.pdf

论国学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出路.pdf

论国学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出路.pdf高等教育论国学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出路,451200)摘要:国学教育呈方兴未艾之势,相关国学课程的设置不应单单着力于培养、引导学生获得单纯的国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提升..

高等教育论国学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出路,451200)摘要:国学教育呈方兴未艾之势,相关国学课程的设置不应单单着力于培养、引导学生获得单纯的国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当前国学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出发点,根据国学教育的现状,提出问题,并探索国学教育的出路。关键词:国学教育;现状;问题;出路中图分类号:G40-0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6401(2016)12-0039-02者简介:王晨(1981—),男,汉族,河南开封师,硕士。研究方向:文学批评与文化研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近年来高校育发展存在的问题策研究”阶段果(编号:142400410314)。当前国学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国学热的浮躁与国学教育的无序,如何克服这两者的先天阻碍,是国学教育的关键。本文根据国学教育的现状,以问题意识提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探索国学教育的出路。一、国学教育现状(一)国学教育的概念国学教育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定论,学术界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学者毕国章认为,国学教育可以暂时定义为:以国学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实施的目的是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和学术传统、积极培养民族意识民族精神的教育。

国学教育这一概念应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的,不应静态固化地来看待。它既是一种养成教育,也是一种启发教育。进行国学教育需要同现实社会的需求相结合。从广义上说,国学教育的外延不应只包括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教育,更应该将教育范围扩而广之,包括到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五千年创造的文明的指导性教育领域之中。(二)国学教育的意义国学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国学教育是传承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环节,在新的发展时期,我国需要有效振兴国学教育,从而更好地保护我国民族文化。其次,积极发展国学教育能够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在国际社会风云突变的特点及各种天灾人祸的影响下,我国需要民族精神的支持,而想要弘扬民族精神,就需要重视国学教育。再次,国学教育能够有效建设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让人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有效保护文化遗产,而这需要以国学教育为载体。最后,国学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能够有效提升学习者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信仰,从而更好地规范人们的言行,从整体上提升人们的素质。二、国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一)国学热在专家们看来,国学是我国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在新的发展时期,积极研究国学教育,大力发展国学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高等院校教育活动中,积极研究国学教育,将国学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尝试,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从实际来看,国学教育绝对不是我国社会中流行的“国学热”,二者在心理情感和学术理念上都是不同的。当前“国学热”的产生是因为当代社会各界都对快节奏的文化产生了浮躁和厌倦的心理,人们更加渴求了解本土的人文传统文化。而高等院校的国学教育出发点是对当下中国大学人文教育模式所做的深度反思,是对教育思想的转换和学术理念的更新,更是一种积极的实践活动。从另外一个角度讲,社会大众推崇的“国学热”虽然不能够同国学教育相提并论,但是如果将其与国学教育有效融合,形成合流,彼此能够相互呼应的话,就能够从雅和俗两个层次来有效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有效振兴国学教育社会思潮,在构建世界人文精神思想文化运动中发挥中华民族应有的作用。(二)无序化当前的国学教育呈现无序化发展的状态,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无序、师资选择无序、培养方式无序三个方面。三者统一为一个关键问题,即国学概念不明确,最终形成了这种无1.课程设置。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国内尚无国学学位,国学缺乏官方定义,面对国学内容的课程选择,各个高校各自为政。

没有条件的高校统一开设大学语文,有条件的高校仅仅根据各自的学科优势,如历史强的多开设历史课程,文学强的多开设文学课程,无法形成统一的教学体系。2.师资选择。当前几乎没有专门的国学师资,现下的国学师资结构类似于思政课,只要是跟国学沾边,就可以进入国学师资序列。这种无序状态使得真正的国学教育难以展开,学生大多停留在盲从阶段。3.培养方式。有些高校可以将国学教育贯彻到所有学科,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容易对接国学,而理工科只能四年只开一两门国学课程点缀一下。到底是贯彻培养还是点缀培养,当前没有统一定论。三、国学教育的出路(一)更为客观、理性地对待国学国学虽然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但是我们绝对不能过高地评价国学,也不能盲目地开展国学教育,而是应该更加客观、理性地对待国学。首先,我们应该更为客观地认识国学的发展规律。国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的历史结晶,是祖先智慧的完美体现。国学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资源。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国学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产物,在不断的发展完善中,必定会存在一些不符DOI:10.16681/jki.wcqe.201612023高等教育合现代价值观和思想观的内容。

因此,我们绝对不能够盲目迷信国学思想,而是应该积极研究和传承那些思想精华,经过不断批判、继承、改造、创新的过程,实现国学思想的与时俱进,并且为国学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二)重视培养新型的国学人才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开展国学教育绝对不能墨守成规,应该摒弃传统的、过时的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思路,重视培养新型的国学人才。新型的国学人才绝对不是那些死记硬背、引经据典的“人才”,而应该是能够更好地应用国学思想的新型人才。新型国学人才能够深入了解国学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将国学知识与实践有效融合,将国学思想中优秀的、有价值的信息加以应用,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让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更好地规范行为,从而有效提升人民的综合素质。为此,高校在开展国学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培养新型国学人才。高校可以设立必要的教学机构,如国学院等,从而为国学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同时,高校可以有效设立系列课程,让学生能够更为系统、有效地学习国学。课程安排要合理,既要有专业课程,也要有公共课程,为学生构建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三)重视国学教育的有效性在开展国学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效认识国学思想。

国学教育要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深入开掘国学所深蕴的巨大潜在价值,适应时代要求进行转换,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同时,还要以新的教育理念为基础,对国学教育进行有效的审视。重视对国学教育学科的扶持,甚至可以将国学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首先,高校要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国学教育,提升对国学教育的认识。而对于学生来说,要重新树立新的国学观念。可以加大对学生的引导,让其更好地理解国学的内涵和学习国学的必要性,从而让学生更为深入地去研究国学,进而提升人文素养。其次,高校应给予足够的宣传和引导,让大学生更好地接触国学教育,积极营造起浓厚的校园文化和浓郁的国学学习氛围,使大学生亲身感受国学魅力,加深对传统文化中的 精髓的体认,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四)另辟蹊径,有效实现国学教育目标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高校需要另辟蹊径,有效实现国学 教育目标,要在课堂教学外开展一切有利于国学教育发展的 活动。比如,可以开展游学。所谓的“游学”,指的是让学生脱 离自己熟悉的学习环境,在一个新的环境中学习。文化的融 合是游学的本质,这能够有效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其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踏出学校,参观 一系列博物馆、古书院等地,积极拜访文化名人等,让学生在 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并学习国学,促进其视野的开阔。

与此同 时,教师可以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文化事件,开展独具特色的 国学教育,还可以结合本地区的历史发展和古迹等,创办相 应的文化学习课堂。这样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城市文化的认 识,也能够使学生以此为基础,更好地理解国学文化,理解学 习国学文化的重要性和目标、任务,更为深刻地懂得国学文 化的内涵和真谛,从而提升自身素质。 四、结语 国学教育是新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开展国学教育 得到了人们一致的认可。对于大学来说,国学教育是创新文化 的前沿阵地,而大学生则是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主体,其一 定程度上影响着民族的发展。随着国学及国学教育的发展, 国学教育必定会更加系统完善,成为高校的重要学科,国学 的定位也会更加明确。然而,不得不承认,当前国学教育研究 及高校的国学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还有许多理论和实践 难题有待解决,这些都是提升国学教育水平必须克服的障碍。 总之,国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内容非常多,需要人 们共同努力,实现国学文化的有效发展,要在不断继承、更新 和完善国学教育的基础上创新国学文化,这样才能够有效实 现国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参考文献: 李中华.理性看待“国学阅读热”或“国学热”现象[J].教师博览,2010(12):78-79. 赵静.传承国学经典浸润学生心灵[J].甘肃教育,2014(4):102-103. 王建民.传承国学经典彰显办学特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 月),2008(11):9. 李菲菲.让国学经典在生态课堂模式下熠熠生辉[J].语文天地,2014(18):72-73. 赵敦华.文科试验班、“国学班”和跨学科的综合课程班[J].北京大学教 育评论,2006(3):67-69. 刘浩辉.倡导国学经典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资治文摘(管理版), 2009(4):65. 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 我国儿童权益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生存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但也有一些儿童因家庭贫困、自身残疾或缺乏有效监护陷入 生活、安全等困境。

为困境儿童提供保障,是社保兜底机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家庭、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一要将困境儿童分 类纳入孤儿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范围,确保其基本生活。对父母没有监护能力且无其他监护人 的儿童,由儿童福利机构抚养。二要对重病、重残儿童,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给予倾斜,医疗救助对符合条件的适当提高报 销比例与封顶线。对低保家庭儿童、重残儿童参加基本医保个人缴费给予补贴,对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儿童参保给予全额 资助。三要建立随班就读保障体系,为家庭困难的残疾儿童提供包括高中阶段在内的 12 年免费教育,确保困境儿童不失学。四 要构建县、乡、村三级网络,强化家庭责任,完善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等机制,为困境儿童提供关爱照料、心理疏导、监护干 预指导等服务,依法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使他们安全无虞、生活无忧。 —摘自****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讲话内容(2016

上一篇: 学生与家长,暑期高校学生资助热线电话已开通
下一篇: 幼儿国学启蒙教育策略探析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