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太阳是初升的太阳,喷薄而出,蕴涵生机;
最强的力量是青春的力量,充满朝气,代表希望。
9月26日,清晨,迎着和煦的朝阳,我们赶往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系2010级本科党支部开会的地点。
走进校园,镌刻在东门巨石上的“实事求是”四个大字醒目而遒劲,静静展示着这所75年前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的庄严。在这样一所与我党历史有着深厚渊源、造就了许许多多“革命的先锋队”人才的学校,我们近距离观察一个大学生党支部,看看他们的党建工作怎么开展。
人文楼8层会议室,党史系2010级党支部第一次支部会议现场。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会议室和已经端端正正坐好的13位成员。这是一个由7名正式党员、5名预备党员和2名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的大学生党支部。
“支部应到人数13人,实到人数13人……同志们,我宣布,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系2010级本科党支部开始开会。”
“同志们!”这声珍贵的称呼,既神圣又有一种穿越时空之感。90多年前,不也正是一群年轻人聚集在一起,不同身份、不同口音,却有着共同的信仰,由于他们的奋斗,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中国大地深深扎下了根……
会议在严肃而热烈的气氛中进行。首先是支部负责人介绍本学期支部组织工作安排,之后便进入了一次回顾历史、品味经典的深刻思考,一次对经典著作的用心研习:
“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文献是毛泽东同志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支部成员张雪君走上讲台,开始讲评经典文献;
“《反对党八股》是延安整风期间一篇重要文献。我就研习这篇文章的认识,谈点体会。”这是支部成员张冬冬与大家分享他的心得。他们还研习了毛泽东同志的另一名篇《整顿党的作风》。
开展这样的经典文献研习,在人民大学的青年党员支部中已是传统。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常说,方向问题是根本问题,青年学生能否坚定信念、紧跟党走,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引导收到成效。新生党员、国际关系学院2011级本科生郭诗颖,就曾号召全体新生党员开展一项主题活动——每位新生党员为身边的同学做三件好事。很快,细心的同学就发现,回到宿舍,自己的暖水瓶里已经盛满了热水;有同学感冒了,床头已有人悄悄地放了一盒药……在新生党员的带领下,帮助他人、关心他人蔚然成风。
学校党委积极探索加强党组织建设的新方法。在学生党员规模较大的学院建立学生党建工作委员会、学生党总支等学生党建平台。学院党委书记兼任学生党建工委书记或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则由高年级学生担任,定期组织学生党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就这样,经过1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今天,在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党员已经超过8000人,占学生总数的36.9%。这些学生党员积极完善自我,主动带动身边同学,并参与到学校的党建和社会的实践当中去。
听,在这次支部会议上,同学们做出了这样的思考:
“在民主革命时期,党曾一度发生‘左'倾和右倾错误,究其根本,就在于少数党员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教条地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
“70年后重温毛泽东同志的报告,我认为作风问题不仅体现在党内,在社会上、甚至校园中都存在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三风'问题。”
学习、讨论、思考,不知不觉中,支部会议已经进行了两个多小时。
太阳升上天空。窗外,繁花似锦;室内,阳光充盈。党旗映照着“同志们”青春的脸庞,让人心中升腾起一种希望的力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