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2021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线上开幕

2021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线上开幕

2021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线上开幕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12月6日上午,在全国学术期刊界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宣传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之际,以习近平总书记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12月6日上午,在全国学术期刊界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宣传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之际,以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为根本遵循,以“高品质、高水平、高质量——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为主题,由中国期刊协会、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21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线上开幕。这是围绕我国学术期刊在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共担时代责任、共谋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的一次重要学术网络盛会。与会90多位报告嘉宾围绕我国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热烈讨论,聚焦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畅谈了许多真知灼见,1.15万人次在线观看了论坛开幕式直播。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吴尚之致开幕辞,他围绕本次论坛的主题,就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提出三点建议:提升出版能力,推出高品质期刊;加强创新引领,展示高水平成果;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高质量发展。吴尚之表示,一方面我们仍然要把传统出版模式的文章做好,将既有的发展文章做足;另一方面要加快利用新技术,推进数字出版平台建设,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积极探索网络优先出版、数据出版、增强出版、全媒体出版等新型出版模式。同时,要加强学术期刊传播能力建设,持续推动中国学术期刊“走出去”,增强中国学术期刊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提升中国学术期刊国际传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中央宣传部出版局副局长李一昕从充分认识学术期刊肩负的职责使命、大力推进学术期刊出版能力建设、不断优化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环境三方面进行阐述。李一昕表示,学术期刊是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是促进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科技竞争力,建设文化强国、科技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术期刊重任在肩、使命光荣,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导学术研究立足中国实际,回应现实关切,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要把深入研究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作为重大任务。要围绕创新型国家建设,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前沿领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玉卓,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田伟,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崔建民分别从“坚定创新自信和落实新发展理念”“高质量期刊服务于科技强国建设”“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社科学术期刊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和殷切希望。

本届论坛同期举办了科技期刊与哲社期刊两场主论坛以及六场专题论坛。其中,“哲社期刊论坛”围绕“打造高质量期刊,构建中国特色‘三大体系’”“坚持高品质办刊,全力赋能守正创新”“凝聚高水平办刊队伍,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三大主题内容进行交流。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李军从期刊管理的角度指出了当下单纯量化评价对学术生态、学术价值和学术导向所产生的危机。他谈到,人文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是学术研究的龙头,人文学术期刊工作者要正确回答时代课题,广泛凝聚世界共识,为党和国家百年构建的恒基伟业服务。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李红岩认为,新时代中国学术的核心点与根本点,在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新时代的时代特质出发,从所办期刊的属性与定位出发,从顶层设计出发,从总书记的论述中寻求适合于学术期刊的选题,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

“文化强国建设”是当下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期刊协会常务理事蒋重跃就文化强国的内涵和目的进行了阐述,鼓励广大学术期刊编辑同仁积极行动,在期刊发展、队伍建设、引领学术等各个方面都做出创造性成绩。

“包括法学期刊在内的学术期刊,既是推进现代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生力军,也是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针对法学期刊如何更好服务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中国法学》总编辑黄文艺从意识形态工作、法学体系创新、理论研究、人才孵化、学术交流、学风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释。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社科本部总编辑沈志渔在其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学术创新平台可通过梳理,形成学科体系可视化导航,使隐性知识显性化。以问题为对象的二维导航体系,通过揭示研究对象和研究属性,使研究成果对应现实问题,使期刊在直接服务于“三大体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通过用户大数据为期刊选题、学者创新提供参考依据。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守训分享了中国传媒大学在创新研究生培养方面的做法及心得,从生源选拔机制、培养环节管理、导师责任、教育质量监控、学科专业设置等多方面探索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教育与培养体系。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邢丽表示,打造财政领域高层次人才队伍应以期刊为平台,搭建编者、作者、读者和评者(匿审人)的学术共同体,实现“编研学评”互长。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曙光分析了高端学术期刊与青年人才成长之间的关系,强调高端学术期刊平台有助于青年学者学术能力全方位、多角度的提高,期待高端学术期刊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支持青年学者成长。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管理》韦大乐主编、《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汪涌豪主编分别以“创新期刊发展模式,服务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以高品质办刊助力新文科建设”为题,就如何坚持高品质办刊分别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本届论坛还将在7日—9日分别举办六场专题论坛,分别以“大变局与中国学术期刊崛起”“学术期刊的价值定位与发展路径”“数字化条件下期刊出版与传播品牌建设”“学术期刊支持创新人才成长的功能与作用”“学术期刊评价面临的挑战”“学术期刊集群化集团化经验交流”为主题,结合学术期刊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集思汇智聚力,共谋未来发展。

“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自2015年以来,已连续举办第7届。论坛邀请国内外期刊相关各界专家作了500余场报告,累积4万余人参与交流,已成为凝聚期刊上下游与相关各方群策群力,谋划我国期刊繁荣发展的开放式学术交流平台。(责编:张振)

上一篇: 全国学生营养日是几月几日
下一篇: 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