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毕业,不少高校毕业生选择了“五四青年装”作为毕业留影,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更是对仪式感的找寻。那么,五四“青年装”究竟是怎么来的?一百多年来,中国青年的穿着服饰有哪些改变?从中窥探出中国怎样的发展变化?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人民论坛网小编特别梳理了相关内容,以飨读者。
民国时期:去繁从简、返璞归真
民国初年,男子多着长衫、妇女服装仍保持着上衣下裙的形制。1918年,从知识界传出了服装要返璞归真的疾呼,提出“男子去长衫,女子去裙子”的口号。
“青年服”又称“五四”青年学生服,是立领、三开袋或三贴袋式样的上衣,男子的礼帽则规定冬黑夏白。
民国时期培华女中的校服,图上最右边为林徽因。
所谓文明新装,就是头上不佩戴耳环发簪等饰物,手上不戴戒指,身上朴素的衣服,下面配不带花纹的黑色长裙。它的雏形上衣多为腰身窄小的大襟衫袄,衣长不过臀,袖短及肘或是喇叭形的露腕7分袖,衣摆多为圆弧形,略有纹饰;与之相配的裙,初为黑色长裙,裙长及踝,后渐缩至小腿上部。
这种装束由上海北京两地的女学生最先倡导,之后蔓延至知识界女性,不少学校还将它定为女生校服,所以这种“文明新装”也被称为“文明学生装”。北伐后,才基本定型为我们现在在影视作品里常见的那种民国学生装。这种简洁、朴素的装扮成为了20 世纪一二十年代最时髦的青年女性形象。
新中国成立:新旧交替、朴素单调
新中国初期,物质还比较贫乏,穿衣更是按人头供应布票,每个人一年才配给两三米布。衣服布料颜色不外乎老三种:蓝、灰、黑,单调呆板。
人民装的前身是中山装, 1950年1月,报上登出新中国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告,规定地方人员单衣式样,后来将四个暗袋的中山装改称人民装。
列宁装,式样为双排扣西装开领,腰中系一根布带,双排各有三粒纽扣,这是从苏联学来的服装款式,尽管这种服饰呈现出中性化的特点,但是在当时可是最时髦的服饰。体现出劳动是最美的本色及其时代风尚。这一时期服装崇尚简洁,朴实,颜色相对单调,以绿,蓝,黑,灰为主。寻常百姓还穿着打补丁的衣裤。这被视为艰苦朴素,备受推崇,于是有的人专门买来新的衣裤放在水中洗的发白,发旧,认为这才是美。
50年代服装多为工装,女装多以简朴的布拉吉连衣裙以及两用衫,长西裤为主。女青年学生大部分穿布拉吉连衣裙,或者是背带式工装裤,当时举国上下的妇女都是清一色的古装,最时髦的打扮就是蓝色或者灰色的背带工装裤和白衬衫。布拉吉是来自苏联的一种连衣裙,其款式非常简单:泡泡短袖,泡泡褶皱与圆领连身衣相连,后系腰带。
60-70年代:军绿风格,革命特色
70年代中期以前,青年服装保持着60年代的状况,渐渐由“红装裹身”的尚武风尚向中性化过渡。女装中基本上时用两用衫,军便装的天下。男女服装归于一统,女装趋向男性化,尤其是“文革”时期,军便服大行其道,黄军装,黄军帽,红袖章,黄挎包成了“时装”。
“军绿色”一定是70年代青年形象最深的烙印,不爱红装爱武装被女性奉为圭臬,视为理想追求,许多狂热的青年最向往的就是拥有一套绿军装。由于军装的难得,中学生之间除了流行穿军装,还流行抢军帽,抢军用挎包。军装在那个年代绝对是风光无限。
80—90年代:丰富多彩,健美风尚
伴随着改革开放,时尚率先与国际接轨,人们早已厌倦了“灰,蓝,绿”的单一色调,自然而然地接受并追求新款服饰。一时间,蝙蝠衫,棒针衫,滑雪衫纷纷登场,成了服饰的亮点。多样性,多元化是这一阶段青年服饰的特点。
随后,有出现了黑色紧身踩脚裤,以及露脐短衫。运动休闲是上世纪80年代产生的概念,人们趋之若鹜,之一时期出现了外穿运动装的时尚。宽松,舒适,健康风尚使得运动装不再是竞技场上的专利,而成为健康养生,陶冶情操,调剂生活的一种服饰,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上世纪80年代初,喇叭裤是一种所向披靡的时尚。
上世纪80年代牛仔裤在中国年轻一代中流行开来,至今不衰。图为当年当红影星张瑜穿着牛仔裤给《大众电影〉杂志拍的封面照片。
上世纪80年代,《街上流行红裙子》大受追捧,一时间,色彩鲜艳的裙子成为大街小巷的女性追求时尚的标志。这是1986年,北京街头几位穿着裙装的姑娘在聊天。
世界范围崇尚健美的影响,84年后,我国掀起了运动服热。曾经风靡一时的蓝色白条纹的运动衫。
回力是中国最早的时尚胶底鞋品牌。到80年代时,拥有一双回力鞋在青少年中已经是相当牛的潮人标志。
上世纪80、90年代,受西方影视作品影响,最具特色的青年形象具备了这两个元素:一是大得有些夸张造型有些奇特、并且贴着商标的蛤蟆镜,另一个是裤管大得出奇、臀部包得很紧的喇叭裤。
新世纪以来:多元多样,个性独立
进入新世纪,随着网络的盛行,中国的时装也彻底国际化了。人们可以网上购物,可以实时关注国际流行趋势,还可以DIY改装个性衣服。青年服饰的发展也更加多元多样,不拘一格,甚至还多次出现了复古潮,追求个性化与独立等元素的服饰成为青年人表达自我最直接的途径。
衣着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同时它也是艺术、美学的追求和探索,更是历史变迁、国家发展最细微的体现。从清初的长衫、马褂到如今多种多样的衣型款式,它融汇了中国这几百年来的经济发展、社会性质、政治格局、思想变化、审美观念等,可以说衣着承载了泱泱华夏几百年的时代变迁,见证了中华近现代的发展繁荣。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当下,青年们正处于祖国快速发展的最好时代,享受着诸多发展带来的便捷与成果。青年朋友将服装装扮作为增添个人形象美的同时,还要记得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把握最好的时光,为青春书写最美的篇章。
来源 | 人民论坛网
整理 | 常嫦
资料来源 | 中国青年网、中国新闻网、百度百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