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云:“绘画祖像,肃瞻仰也!”仰观神采奕奕的祖像,拜读情真意切的“题跋”,不仅 “敦孝悌、重人伦、睦宗族、厚风俗”的教化作用油然而生,而且越发感到先祖画像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靖远何氏一族,现珍藏有若干幅先祖画像。本篇主要内容将围绕四世祖何良宗与次配张氏画像说起。叙述中若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族人批评指正。
一、四世祖何良宗与夫人张氏画像
今存的四世祖何良宗的画像,及良宗三配张氏的画像,由人像与文字题跋两部分组成,布本立轴,工笔重彩,为写真画像。画像绘制精美、细腻生动、色彩艳丽、人物和蔼慈祥,且保存较好。题跋分别为《恭赞》《恭题》,言之真切,字里行间充溢着真挚情意,可谓从内心深处流淌出来的至情至性之作。
清乾隆三十年(1765)仲夏,年逾古稀的四世祖何良宗怀旧意念愈显,女婿王珠(靖远县石门乡坝滩人)及弟二人,为感谢岳父母的长期厚爱,恳请邑庠生王绶(艺人)分别为良宗和三配张氏画像。所以有人说,这是两幅寄托感恩之情又可流传后世的珍贵画像并不为过。画像为彩色绢画,高约2.26米,宽分别约1.24米和1.18米。画中的良宗和张氏神情安详,慈眉善目,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大有见画如见人、观画如观心的真切感受。画像上的题跋,讲述了绘画的前因后果,记叙了感恩戴德的真实原委。两幅画像历经250余年,至今完好如初,保存在石门乡坝滩村何良宗一支后裔何军家中。
四世祖何良宗画像,时年71岁
四世祖何良宗三配张氏,时年50余岁
附:画像题跋释文
1、四世祖良宗画像《恭赞》释文
大硕德振翁何老太公老先生寿像 有引
公讳良宗,字振先,祖居县治北一舍之地,名曰三角城。世有隐德,及至公髫年,即负志卓荦,倜傥不羁,恒不屑屑为贫贱子。以故握奇操赢,艺黍牵车,凡河西口外务农贸易。几历艰苦,继而苦尽甘来,果大发财源,家道殷富,满载而归。后因遍游合属,行至马缠嘴,见夫风土淳厚,人物秀良,遂迁家于此,务农贸易焉。
太公乃广行善事,耕读教子,德行持身,济困扶危,散粟济众,种种善迹,俱不足异,亦难磬述。只异公之施厚德深恩于王子之兄弟。而王子兄弟受恩莫报,爰绘像图,酬公恩德。而丐余一言以弁诸首,余忝在亲邻,敢不以文辞?因谨述王子受恩之始末焉。公之迁居马缠嘴也,与王子之父王太公交深莫逆,契结金兰。所以公之如夫人张孺人,所生一女,幽闲贞静,公与孺人爱如掌珠。及笄之时,即慨然许配王太公之四子讳珠者,盖因其旧交而作亲焉。婚嫁之后,王太公辞世,遗王子兄弟。太公念其姻姬之戚,恒周济扶持焉。今岁春,太公与诸子分家,王子兄弟以为从前有拖累太公之粮石息债,目下不能清还,必分与诸子以俟将来。而孰意公乃慈良为心,慷慨好义,当分居立关之日,对众倡言,王子兄弟前后所累之粮石文券账目,付王子兄弟而义让焉,以绝日后之葛藤。此恩此德,山重海深,王子兄弟沐其恩泽,思其遗惠,谨写德容,以报恩德。余因不辞固陋而乐为之赞曰:
貌庄而恭,心慈而仁。义高三滩,名垂八堡。妯娌蒙惠,姻亲受恩。何以报德,写真传神。亿万斯年,世受丝纶。
邑庠眷晚生 王绶正玺 拜撰并书
龙飞 乾隆三十年岁次乙酉季夏中浣之榖旦
2、四世祖良宗三配张氏画像《恭题》释文
大懿德何老太母张老孺人像赞,有引
孺人乃振翁何老太公之如夫人也。禀性温惠,内则夙娴。自于归何太公时,荆布操作,不尚铅华。三从四德,克尽妇道。其事翁姑也孝,其相夫君也敬,其育儿孙也慈良,其处妯娌也和祥。且太公家号素封,人口众多,其内外家事实繁且嚣,孺人才具肆应。虽居小星之位,而治理应酬,一身当之而有余。是人之大有功于何太公之家者,亦难磬笔书也。而只书孺人之施厚恩于王子者可表也。孺人生一女,幽闲贞静,自幼许配王子讳珠者。婚嫁之后,以爱女之心爱及于婿,其种种顾盼周济,亦难磬述。今当太公与诸子分家之时,对众子孙姻亲邻人,举王子兄弟前后所累之粮石账债悉义让焉,而以文券付王子。此虽太公之慷慨惠爱姻亲,而实孺人内助之力居多焉。真正恩重于山岳,而德深于沧海者也。王子兄弟沐恩受惠,无以酬报,肖像传世,以报万一。倩予为赞以弁诸首,予因略叙始末于首而为之赞曰:
贤哉太母,懿德可风。事姑也孝,相夫也融。曰勤曰俭,家道益隆。泽及妯娌,惠爱姻亲。绘像传世,以酬恩情。千百世后,芳名令终。
邑庠眷晚生 王绶正玺 拜撰并书
龙飞 乾隆叁拾年岁次乙酉季夏中瀚之吉旦
备注:五世祖何良宗,一生先后娶过四房妻室。原配刘氏投缳身亡,生二女。次配徐氏,未生育。三配张氏,仅生一女。四配贺氏,生一子何广朝。其中,徐氏、张氏生前在马缠嘴生活,殁后葬于马缠嘴坪何氏祖茔。
二、四世祖何良宗去世一周年《恭挽》
这是一幅记述良宗的不凡岁月和可敬事迹的真实写照,也是良宗去世一周年祭祀的历史见证。《恭挽》由祭文与祭奠人姓名两部分组成,绸布软帐。祭文书写千言,洋洋洒洒,情真意切。祭奠人约150名。
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二月,四世祖何良宗逝世一周年之际,在靖远三滩何庄举行了规模盛大的祭奠活动。其中由邑庠生徐复勣拜撰并书写的一幅《恭挽》,至今完好无损的保存在坝滩村广廷一支后裔何军家中。《恭挽》为红色丝绸上用毛笔书写的祭文,高约1.08米,宽约1.87米。内容概述了良宗一生的精彩事例,引经据典,文采飞扬,褒奖溢美,一览无余。充分展现了良宗与众不同的人生历程,真实折射出良宗生前受人尊敬的真实一面,读来极具画面感。
《恭挽》影照
附:《恭挽》释文
皇亲待赠处士振先何公荣归蒿里序
尝闻古人有言曰:有过人之行者,亦必有过人之遇,此天地之权存焉耳。夫所谓过人之行者,非必惊世骇俗,以为卓越也。孝弟者,百行之原,而宽和廉静,诚一庄敬者,立身之大节,人能兼之,则过人远矣。然则所谓过人之遇者,亦非必权位赫奕、名业烂然。不过如《书》所云:“身其康强,子孙逢吉。”如《易》所云:“履道垣垣,幽人贞吉而已。”然此数者,富贵之人。异幸而不可得,而天亦不轻以畀人。惟孝弟之士,与宽和廉静,诚一庄敬者,往往能备之,则谓之过人也亦宜。
以余之素所知者,论有过人之行,与过人之遇者,其惟振先何公乎!翁事父母,先意承志,以能养闻。《书》曰:“忠爱以事亲”,翁之谓矣。翁于昆弟,克敦友爱,内外无间言。及视子侄抚养鞠育至今,亭亭玉立者,翁之力也。《诗》曰:“南有樛木,甘瓠累之。”翁之谓矣。翁才识炼达,其持筹握算,如烛照数计,以故名播甘肃。而家业日渐荣隆,且待人也以诚,御下也以宽。凡所以施惠于宗族乡党者,惟力是视他不备举。如欠岁之赈贫乏,平居之通有无,仁义之声溢于里闬焉。《记》曰:“积而能散”,翁之谓矣。
由是以观,诚孝弟者也,宽和廉静,诚一庄敬者也。所谓过人之行,孰大于是哉?惟公有过人之行,故其得于天者为独厚,福禄纯瑕,有如川之方至。行年七十,神采焕发,不异少壮,岂可不谓身其康强乎?令嗣广大辈,意气豪迈,皆克家之令器,可不谓子孙逢吉乎?翁隐居林泉,徘徊山水之间,俯仰天地之内,可不谓履道垣垣,幽人贞吉乎?此数者,富贵之人,亦常求之而不可得。翁独兼而有之,岂非得于天者为独厚耶?
兹值仲春之吉,乃翁发引之辰,余因同奠诸公之请,遂次其大略如此。见翁过人者,咸昭昭在人耳目间也。是为序。
乾隆三十三年岁次戊子二月仲春上瀚之吉
邑庠姻眷弟徐复勣唐佐氏拜撰并书
护理郑州营都闲府加二级纪录二次:陆廷楹等数十人(姓名略)
国学监生:徐复明等数十人(姓名略)
庠学生员:张天道等数十人(姓名略)
婿:陈宏图、张永获、吴之义
孙婿:寇文林、吴满栋
外孙:吴满仓、刘大福
孝侄:何广烈、何广眷、何广彩、何广燎、何广祥、何广照、何广有
孙:何琴
同拜典
说明:①陈宏图为何良智婿,张永获为何良荣婿,吴之义为何良宗婿。②何广烈、何广彩、何广燎(何梦花父)、何广照、何广有为何大忠一支后裔,何广眷、何广祥为何大本一支后裔。③《恭挽》上记载的参加祭奠者姓名一百五十余人,有获得军功嘉奖者陆廷楹等四人,国学监生徐复明等六人,庠学生员张天道等六人,铎(器乐)李友相,僧(诵经)普正等若干人,乡约马缠嘴人尚略及本地人近百人。
备注:良宗晚年的《恭赞》与祭年的《恭挽》的时间说明。
四世祖良宗,是一个很有故事的人物。他的一生经历,现在很难说得周详,只能从保存下来的历史文物了解个概要,并从他晚年的《恭赞》与去世周年的《恭挽》窥见一斑。
乾隆三十年(1765),古稀之年的良宗做出了两件大事,一是这年的春天三月,为四子(广大、广德、广廷广朝)一侄(广西)立下了另家文书:《立遗嘱分关》,将另文介绍,这里不作赘述。二是这年的季夏六月,当众宣布免除女婿王珠和弟的赊欠账目,王珠及弟感恩戴德,恳请邑庠生王绶分别为良宗和三配张氏绘制画像,记载了这段亲情佳话。乾隆三十二年二月下旬,良宗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寿终正寝后葬在了靖远县三角城的石燕沟祖茔。乾隆三十三年二月上旬,在三滩举行了隆重的周年祭奠,留下了供人思念的一幅《恭挽》。
为了说清楚《恭挽》的时间关系,需要先说明一下良宗的生卒时间。
良宗生于哪一年?从乾隆版《何氏宗谱》良宗的世次表看,生于“康熙三十年岁次甲戌年”。查康熙甲戌年,应该是康熙三十三年。那问题来了,是三十年正确还是甲戌年正确?按照以前人的记岁习惯,人们问年龄大小,常常先问属相是什么,而且容易记住的是属相,而生年时间的年号往往记不住。所以甲戌应该是正确的,由此推断良宗的生年是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另外从其嫡子何广朝的墓志看,有言“太翁寿逾六旬始生公,年方九岁即为援例,越三年而太翁逝”。再结合何广朝的世次表看,广朝生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上推61年恰好是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由此也可证明良宗生年是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
良宗卒于哪一年?从乾隆版《何氏宗谱》中良宗的世次表看,“卒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二月二十八日,寿七十四岁(虚岁)。”这样的生卒年间隔也正好与七十四岁吻合。另外,从何广朝墓志看,广朝生于乾隆二十年,12岁时,其父良宗去世,由此也可推断良宗去世时间应该是乾隆三十二年。读者可能不解,为什么要讨论良宗的卒于时间?因为卒于年代不清楚,就无法解释《恭挽》的用途了!考证清楚了良宗的生卒时间,再介绍《恭挽》,应该就顺理成章了。
乾隆三十三年(1768)二月中旬,时值良宗逝世一周年之际,在三滩举行了规模盛大的祭奠活动。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恭挽》末尾中明明写有“发引之际”,为什么要说是周年之祭?如前所说,良宗卒于乾隆三十二年二月二十八日,《恭挽》是乾隆三十三年二月上旬(上瀚)。如果说《恭挽》是去世时的祭文,怎么会有祭奠日子早于去世日子近二十天的怪事。所以从现存的《恭挽》可知,由邑庠生徐复勣拜撰并书的《恭挽》,是良宗去世一周年的祭祀文。
二零一九年五月一日初稿
二零二四年五月二十五日修改
作者简介:何厚仁,系“何后人”的谐音,1954年生于靖远县石门乡炭窑村,中学物理特级教师,已退休10年,闲赋在家,现居住白银区寓所。曾经参与《靖远何氏宗谱》《靖远何氏历史文物集》《靖远何氏忠厚堂始祖迁茔立碑纪念》的编纂工作。业余爱好“黄河奇石”、“黄河玉”的寻觅和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