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克伦斯基(克伦斯基攻势)

克伦斯基(克伦斯基攻势)

克伦斯基(克伦斯基攻势)文/马家骏斯大林同志说马雅可夫斯基是“苏维埃时代最优秀、最有才华的诗出人”。他的长诗《列宁》,是革命史诗的代表作,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克伦斯基(克伦斯基攻势)马雅可夫斯基于1893年出生在格鲁吉亚的库塔伊西省巴格达季村的一个林务官家中。1905年革命时,幼小的马雅可夫斯基接触了地下工作者,参加了反

文/马家骏

斯大林同志说马雅可夫斯基是“苏维埃时代最优秀、最有才华的诗出人”。他的长诗《列宁》,是革命史诗的代表作,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

克伦斯基(克伦斯基攻势)

克伦斯基(克伦斯基攻势)

马雅可夫斯基于1893年出生在格鲁吉亚的库塔伊西省巴格达季村的一个林务官家中。1905年革命时,幼小的马雅可夫斯基接触了地下工作者,参加了反沙皇政府的示游行。革命失败后的反动年代,他毅然的加入了处于地下的布尔什维克党。虽然,他因革命活动被反动当局逮捕关押过三次,但都因证据不足获得释放。

1911年,马雅可夫斯基进入绘画学校,并开始了诗歌创作。他早年的诗如《穿裤子的云》等,激烈地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高尔基帮助下,马雅可夫斯基走入革命文学的行列。他的长诗《战争与世界》,批判了帝国主义的掠夺和战争。

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年代,他积极投身革命,写下了著名的《向左进行曲》、《一亿五千万》。他还用诗配画的通俗形式,作了有力的革命宣传。

从国内战争结束到1930年诗人逝世之间的经济恢复和建设年代,马雅可夫斯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学进行了忘我的战斗。他的《开会迷》一诗,受到了列宁的赞扬。马雅可夫斯基在诗歌与剧本中,讽刺帝国主义制度(《巴黎的妇女》、《黑与白》),批判资产阶级分子和市侩习气(《拍马津梁》、《臭虫》),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突击队进行曲》、《关于库兹涅茨克建设工程和库兹涅茨克人的故事》),声援中国人民的斗争和中国革命(《滚出中国》、《最好的诗》)等等。特别是他的长诗《列宁》和《好!》,以史诗的广度、革命的热情、战斗的风格、豪迈的旋律,歌领无产阶级的革命,发生过世界性的影响。尤其是长诗《列宁》,是了解马雅可夫斯基和学习创作诗歌时,应该认真阅读的。

在二十年代中叶,创造建立新世界的正面英雄形象,是社会主义文学重要的课题,描写人民的革命胜利的历史,刻划伟大的一代领袖人物的形象,则更是较高的要求。二十年代初期,很多文学作品描写的英雄人物,还是缺乏个性的“皮外套”,展示人民的革命发展时,还只是表现为一团自发的风暴。当然更谈不上塑造领袖形象了。而长诗《列宁》从实践上解决了这一系列问题。

(一)长诗《列宁》的创作过程

马雅可夫斯基的长诗《列宁》不是一趋而成的,在它之前,诗人从思想、主题到技巧上作了很多准备。

1920年列宁五十寿辰时,马雅可夫斯基和其他很多作家一样,写下了关于敬爱的伊里奇的诗筒。在《符拉基米尔·伊里奇》一诗中诗人歌颂了列宁和党: 我

赞美列宁,

他就是

世界的信仰

和我的信仰。(一205)①

诗人唱出了歌颂“这嵌满五角星的俄罗斯共产党的无边的天空”的声音。这首诗克服了“无英雄论”的缺点,预示了未来长诗的立场与思想方向。它把党的主题和领袖的主题结合起来,但是诗中列宁的形象还是浪漫主义的:“在世界上出现了巨大的头脑列宁。于是,地球便稳坐在铀心。”(一,204)

1923年诗人因为列宁病重而写的《我们不相信》一诗奠定了未来长诗的基调,找到了适合未来长诗的韵律。在这首诗中,表现了列宁事业的永生:“不!在俄国共产党万众一心的意志中,列宁的意志永远不会消沉。”诗人说: 列宁的心脏将永远

跳动在

革命的胸膛。(一,281) 1024年1月21日列宁的逝世,引起诗人巨大的悲恸,他目击了人民的哀伤和体验到人民的决心。这就促使他去完成在1922年就开始构思的长诗。

马雅可夫斯基曾经研究了很多文献、列宁的著作和别人的回忆录,而且收集了很多有关列宁的细节、人民对列宁所作的形象评论。斯大林关于列宁的演说,对他的启发也很大。特别是诗人和列宁生活在共同的时代之中,再加上马雅可夫斯基在“罗斯塔”工作时和在《宗教滑稽剧》及《一亿五千万》中积累了经验,于是才写出这部长诗。

列宁逝世不久,马雅可夫斯基写的《共青团之歌》可以说是长诗的一个蓝图。在这首诗中,诗人正确的理解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历史时代与杰出人物之间的唯物主义关系。同时,这首诗中领袖与人民一致的思想是很突出的,它充满了乐观主义的精神。

列宁将永远活着,

大地

也将

因为他的名字

而感到骄傲…… …… 他

好象力量、

知识

和旗帜,

重又

复活在每个诞生者的心里……

列宁——

曾经活着。

列宁——

现在活着。

列宁—— 将永远活着。(一,395、397)

这首诗奠定了未来长诗的正确构思的基础。

(二)长诗中列宁的形象

长诗《列宁》成功地塑造了列宁的伟大形象。在长诗之前,有很多写列宁的作品,而且写得很优秀,但是都有不足之处(包括诗人自己的作品)。高尔基的特写《列宁》第一稿,揭示了列宁作为领袖和普通人的特点,但是缺乏列宁活动的宏伟的历史背景。列宁逝世之后诗人阿塞也夫写的《安魂曲》和布留索夫写的《列宁逝世之后》、《时代》等诗描写了列宁的伟大,但用的是夸张的言词。如象: 他曾是谁?——领袖,大地的开路人,

人民的意志,更改了 人类道路的人,把时代的浪潮

缩聚咸一股急流的人…… ——布留索夫:《时代》②

马雅可夫斯基却是在广泛的历史发展中展示列宁的形象。诗人认为杰出人物是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的规律的产物,同时指出杰出人物能够发挥他的巨大的按规律指导历史前进的作用,诗人道出了这个辩证关系: 蒙昧的阶级

碰到了

列宁, 由于列宁的启示

走向光明,

得到了

群众的力量

和思想,

列宁也跟阶级一成长壮大。(三,393)

马雅可夫斯基在序诗中指出列宁

他是我们的知识、

力量

和武器。(三,350) 在列宁的照耀下,人们会洗净自己。但是诗人反对那种夸大个人作用,“用甜腻腻的圣油浸坏了列宁的纯朴。”一切历史家与诗人用过时的字眼或者夸大的尺度如“时期”、“时代”、“天才”、“帝王的风采”的人、“上帝的赐与”来衡量列宁,是诗人坚决反对的。

在马雅可夫斯基笔下列宁是一个“最现实的人”,不是什么有“帝王的风采”的人。列宁身上结合着两个方面的特点: 他

对同志

满怀着人性的温暖,

站在 敌人面前

比钢铁还强硬。(三,359) 诗人指出列宁,“他的意志坚强,智慧深沉,在同样的人们中间,他是最伟大的人。”“他在铁工厂的熔炉口教导人们”,进行革命鼓动工作。列宁把那些骑在工人脖子上的清谈家们的“漂亮的词句剥得精光”,他使工人阶级“结成一个布尔什维克党走向世界。”马雅可夫斯基在革命斗争的发展中,把列宁表现为最伟大的无产阶级带路人。列宁有着坚决的革命性与果断刚毅的特征。在1905年革命后的反动日子里,孟什维克喊叫了。而 列宁

针对着这种软弱的哀鸣

勇猛地

大声地喝道:

“不!

我们应该

拿起武器,

不过要

更坚决、更用力。……(三,405-406) 在帝国主义大战的年代,列宁代表布尔什维克,成为反战的急先锋: 列宁

同着几个同志

高高地站在世界上,

从这里

向全世界放射出

比一切的大火

还要明亮的

思想,

发出了比所有的排炮

还要响亮的

声音……

够了!

我们把

各个国家的战争

转变为国内战争!(三,408、409) 十月革命的日子,列宁几夜不睡,顽强的工作,指导着革命起义。马雅可夫斯基描写伟大革命导师列宁在最紧张的日子里的活动时是结合了他了解人民力量、洞察即将改变历史的普通人的心灵的。诗人写道:“伊里奇好象有点倦意,他一步一步走着,站住了,两手抄在背后,继缝起眼睛……他把百发百中的目光投向一个打着裹腿,穿着破烂衣服的青年”。(三,424-425)

十月革命后的国内战争和经济恢复的年代,列宁同样相信最广大的群众,发杨他的英明领导的高超才能。这时的列宁的形象就由革命家而扩大到伟大国家领导人的范围。马雅可夫斯基用战舰的舵手来形容列宁的特点: 只有伊里奇才能这样,——

他猛然

扭转了

舵轮, 一下子 转了二十度。

马上风平浪静……

伊里奇

已经指出 深深的港湾,

登陆的

地点

也已经找到, 苏维埃共和国的巨舰

平稳地

驰入

世界,

开进建设的船坞.(三,436-437) 马雅可夫斯基描写列宁人格的伟大时,和斯大林、高尔基对列宁性格特征的看法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列宁象真理一样的朴素。的确列宁不是一个“眼睛只盯着自己食槽的那种人”,而是有着革命斗争性和革命远见,能“一眼望尽了整个的世界”的人,但是诗人指出:列宁

他,正同

你们和我,

完全是一样的人,

不过,

思想 在他的眼窝附近

也许多掘下了

比我们

更多的皱纹,

而他的嘴唇

比我们的

更善于讽刺、更果决坚强。(三,357-358)

列宁这个平凡而伟大的人、创造历史的人是偶然产生的现象吗?不是的。列宁的思想和他的历史贡献的意义仅仅是俄罗斯一个国家产生的现象吗?不是的。列宁事业是由于他个人的创造和随他个人的生存而生存吗?不是的。马雅可夫斯基在长诗《列宁》中不是只为描绘列宁个人的形象,而是要阐明列宁主义的世界意义,展示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所以围绕着列宁要回答这样的问题:

这个

最人性的人——

他作过什么事?

他是什么样的人?

他来自什么地方?(三,362)

马雅可夫斯基指出,作为一个极平常的人,“乌里扬诺夫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是作为创造历史的伟大领袖,作为杰出的思想家和革命实践家的 列宁同志的

悠久的生命

必须写下来,

必须从头写起。(三,363) “从头写起”才能回答上面的问题。这个“从头写起”即从二百年来工人阶级的发展与斗争史写起,决定了长诗《列宁》不是一本传记性的叙事诗,而是部史诗。

(三)《列宁》——一部史诗

长诗《列宁》,不可只看为列宁的艺术传记。这是一部关于人民革命、关于党的斗争的史诗。长诗中列宁人格的伟大和列宁事业的永生这个主题,是与人民和列宁、革命和列宁、党和列宁这些主题密切相关的。长诗《列宁》成功地把人民——工人阶级——革命——党——领袖结合成了一个整体。

第一,长诗阐明了产生列宁这样伟大革命领袖的历史必然性。为此,诗人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分析了列宁出生以前二百年来资本主义发展史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史。 诗人指出“资本主义一是一个不雅致的字眼”,他使人成了机器的附庸。国家、宗教、议会、美学是他的服务者。更重要的是他从“瘦削的、驼背的工人阶级”身上,“铺了一条通向黄金之路”,他这个“殖民地的开拓者”在“黄色的农场里”,“鞭打着要死的黑人”,他这个“毫无人性的老板”在俄罗斯雪原和南美洲的炎热中,“安装起了剥削的车床。”

资本主义只是一味地赚钱 吃饭 和睡觉, 得了水臌病, 动也不能动。 动也不能动,

躺在

通向未来世界的

历史大路上……(三,372)

这个“变得象他的账薄一样笨重”的资本主义阻碍着历史前进。

我们没法子

绕过他前进, 唯一的出路—— 炸掉他(三,373)

马雅可夫斯基在揭示历史发展中阶级斗争的必然性时,指出了人民热切

盼望新的救的出现苦难中的工人阶级要求:

来啊,

保护者 和复仇者啊1(三,365)

他们坚信:“他定会来到,他是战斗者。讨伐者、复仇者!” 苦难中的殖民地黑奴也在啜泣:

快来吧,

那长着头阳一样脸龙的保护者啊!(三,367)

俄罗斯的工人也哼着小词:

“哎,工厂,我的工厂,

工厂,你黄色的眼睛。

时代在给我们呼唤着 一位新的斯金卡·拉辛。”(三,368)

所以历史诞生了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一一“列宁的大哥”。

马克思 领导着

用阶级斗争

杀死

已经成为大牛的

黄金的

牛犊。 …… 马克思

发现了

历史的法则

让无产阶级

来掌舵。(三,379-380) 马雅可夫斯基描写了壮大而成熟的无产阶级向资本主义的冲击,他再现了巴黎公社的起义与失败。无产阶级的斗争史要求有“比面包还单纯比钢轨还正直”的人继承马克思的事业。

共产主义

怪影

在欧洲游荡着。

他走开了,

可是又在

遥远的地方出现。

正因为这样 在西姆比尔斯克的偏僻地方

才诞生了

一个普通的孩子

列宁。(三,384)

由此我们看到,马雅可夫斯基展示资本主义发展史和无产阶级斗争史时,特别强调产生列宁的历史规律的国际性。列宁主义、列宁的事业是世界无产阶级应该共同遵守的应该共同发扬的。因为它是国际主义的,它的产生与存在,不是单纯的俄罗斯民族的现象。正因为长诗《列宁》以高度的历史主义精神,描写了诞生伟大列宁的国际范围内斗争的史诗面貌,才得以在人民与领袖、工人阶级与领袖这个主题中揭示列宁的伟大,揭示列宁的世界意义。马雅可夫斯基在史诗中表现的这个思想对于当时托洛茨基分子的所谓“列宁主义乃一国之现象”的谬论,对于今天苏修用大俄罗斯主义取代列宁主义是一个沉重有力的批判。

第二,长诗阐明了列宁活动的壮丽与伟大,以及它与俄罗斯民族解放斗争和俄罗斯人民的血肉联系。为此,诗人展示了列宁出生后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和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人民的斗争史。

诗人指出为了推翻沙俄的专制制度和改变人民痛苦的生活,“那些单人匹马的造反者”曾经“拿起炸弹和手枪”,但是民意党人失败了。而“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成立,使俄国的革命运动转向了科学的社会主义方向。 地下斗争的英勇精神

用鲜血

写在

无尽的沃罗基米尔卡大道的

尘埃

与泥土上。(三,394)

马雅可夫斯基描写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史时,一方面指出了斗争的艰苦性:要经历牢狱,流放、流血牺牲,另一方面指出斗争的尖锐性:要粉碎各种敌对势力、要把农民引导在无产阶级指导之下,要揭露一切虚伪的思想学说。 马雅可夫斯基特别阐明了在俄国人民革命斗争过程中共产党的巨大作用。党——是斗争的集体,“是低沉的、细致的呼声汇合成弥天漫地的飓风”、“是一只长着千百万指头的手,紧握着一个能毁灭一切的拳头”。诗人指出党的领导是革命胜利的保证: 党——

是工人阶级的脊骨。

党——

是我们事业的水生。

阶级的头脑, 阶级的事业,

阶级的力量,

阶级的光荣——

这就是

党。(三,400-401)

长诗《列宁》中写列宁的活动,实质也就是在写党的革命活动。诗人把党的主题和领袖的主题结合了起来。构成列宁传记的每一个阶段的分界线,也就是党的发展史的每个阶段。构成党的斗争中重大的事件,也就是列宁生平的里程碑。马雅可夫斯基把《列宁》写成:部史诗,还在于党的发展不是作为个人传记的背景出现的。在诗里领袖的活动是融入党活动之中的,而党的活动又由领袖的活动体现出来。诗人深刻地阐明了党和列宁的一致:

党和列宁——

一对双生的兄弟——

在母亲——历史——看来 谁个更为可贵?

我们说——列宁

我们是在指着——

党,

我们说——

我们是在指着——

列宁。(三,401) 诗人把这题名叫《符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的长诗“献给俄罗斯共产党”(题辞)也清楚表明了这点。 马雅可夫斯基指出,有了党,则此后的人民斗争就节节步入了胜利。接着诗人展示了党领导下的人民革命斗争的史诗,他一连串的描写了1905年的革命起义、反动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马雅可夫斯基的功绩在于他把革命斗争描写为有领导的、有组织的群众斗争。诗人通过众多的群众场面的描写,表现了革命激流的壮阔与宏伟:

清新的、猛烈的

又在 浪花翻腾中

掀起了

革命的怒涛。

利坚街

处处都是

妇人的上衣和男人的小帽。(三,415) 马雅可夫斯基特别描写了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起义后革深入的场面,这是他后来写作长诗《好!》的基础:

电光的闪耀 象刺刀似的

射向四方…… 炸弹声

把不安的斯莫尔尼

震动得发抖……

海军士兵

帽子上的飘带

在灯光下

闪出了——“阿芙乐尔”号……(三,423) 每一个工厂和车间

都在战斗,

象撒豆子一样

人们涌出了城市, 背后

十月的步伐

瞄准了

燃烧着的 贵族庄园的

路标。(三,428)

诗人也描写了十月革命后苏联人民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打退邓尼金、弗兰格尔、高尔察克和形形色色帝国主义、反革命这条多头蛇的进攻,度过饥饿伤寒包围的艰苦年代,建立铁的专政,在新经济政策之后进入新的“劳动的围攻”,苏维埃共和国的巩固与胜利。总之,在党与列宁、革命与列宁的结合主题中,诗人显示了列宁的伟大。

由此我们看到,马雅可夫斯毕描写俄罗斯民族和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史和苏维埃国家的胜利史时,把创建党同党密不可分地进行共同活动的伟大领袖列宁作为了核心。俄罗斯解放运动作为世界革命中心胜利了,这表明列宁建立的共产国际的正确和更为巩固,这是世界人民革命运动史的一个总结和在一国中的具体化。因此诗人所写的列宁出生后的苏联的革命史诗与列宁出生前的世界的革命史诗是密切一体的。

第三,长诗阐明了列宁事业的永垂不朽,表达了共产主义必定胜利的思想。为此,诗人描写了列宁逝世以后人民化悲痛为力量挺胸向新的胜利前进的情景。

诗人描写了人民如何承受列宁逝世的噩耗的打击: 大街,

小巷。

欢乐

象蜗牛似的爬着。

悲哀

却在疯狂地奔腾。(三,447) 马雅可夫斯基通过描写加里宁、克鲁普斯卡亚、苏维埃代表、工人、庄称汉、孩子们、老人们……的悲痛,描写参予出殡礼的街道、石头,旗帜、高塔……展示了全体人民和万物都对领油无限热爱,敬仰和哀悼的心情。马雅可夫斯基描写的群众瞻灵和参加葬礼的场面,实际是对接受了列宁思想的人民大众的力量的显示:

但今天, 人们都带上孩子,搀着病人 到这 寒冷的

可怕的行列中站队。 乡村 和城市肩并肩地 排成队伍…… 劳动的大地

象受检阅的军队一样走过——

这就是列宁的一生的

活的总结。(三,453)

《列宁》不是个人传记,它就不因个人逝世而终结。它是人民的史诗;领袖虽逝世,而它的思想与事业,在人民中却成长壮大。党失去了一个乌里扬诺夫,而千百万人申请加入党,延续着列宁的生命。“甚至伊里奇的逝世也成了最伟大的共产主义的组织者。”长诗由于有着列宁的事业与思想永生的思想,因此它的结尾充满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浪漫的激情,长诗成了诗歌中共产主义大合唱的最强音:

用坚强的手

把每一面旗子

重新 高举在 我们头上。

脚步声的洪流,

巨大的力量

浪圈似地扩展着

散布到 全世界人民的思想中。……

千百万人的 手臂 结成了一根旗杆,

用力一拉

红场

就象一面红旗

高高地

向天空升起。 从这红旗上

从每一个折纹中,

活着的列宁

又发出

号召……(三,461、465)

(四)长诗《列宁》的艺术表现

长诗《列宁》在它的结构情节之中表现了它的中心思想,作为历史必然产物的列宁的思想与事业是伟大的、是国际性的、是不朽的。 长诗其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序诗,阐明诗人的写作意图。第二部分是第一章,表现列宁的意义和列宁出生前全世界范围内的历史。第三部分是第二章,也是全诗的中心部分,阐明社会主义革命新领袖出现在俄罗斯的原因和革命事业的伟大。第四部分是第三章,描写列宁逝世后人民的哀悼和列宁事业的不朽。全诗没有直接写列宁的部分。

长诗结构的第一个特点就是把列宁个人的命运和劳动人民的命运结合在一起表现出来。长诗情节的“叙事线索”是由劳动人民对于资本主义的斗争决定的。当要求解放的工人阶级不再是哀怨者而是以复仇者姿态出现于历史舞台时,长诗开始了人民与资本主义的正面历史冲突: 一层层的楼

已经在

瑟缩地发抖,

地下室的呼声

传遍了一层层的楼:

“我们要冲出去,

冲向

辽阔的蓝天。 我们要走出去,

经过这石造的井栏。

我们痛苦够了。

工人的儿子——

无产阶级的领袖 将要从这木板床上起来”(三,374) 人民要炸掉躺在通向未来世界的历史大路上的资本主义,这是长诗情节的开端。十月革命最终的宣布了资本主义的死亡。历史冲突的胜利者是无产阶级,长诗情节的叙事线索以这最鲜明难忘的历史时刻为高潮。在这高潮中最高昂地表现了列宁所创造的伟大思想的胜利和列宁所领导的革命事业的宏伟。

长诗《列宁》不是列宁的传记,所以列宁出生不是情节的开始,列宁的死也不是情节的结尾。《列宁》是人民史诗,列宁的事业没有结尾。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乌里扬诺夫的死不引起人们悲观失望,人们沿着列宁的道路前进了。诗最后给人向上升腾的感觉。这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特点的一个突出特征。 长诗结构的第二特点是以列宁为核心的人民革命史诗的叙述线索,与以诗人为代表的人民感情的抒发线索的这样两条线索交织。

长诗《列宁》中的抒情部分表达了诗人对列宁的怀念与敬仰。因为列宁教导了每个人: 我

在列宁的照耀下

清洗着自己

为了向着革命的大海

驰得更远。(三,351)

同时诗人以论战的姿态出现捍卫了列宁的真实意义,反对了不正确表现列宁的伟大的那种诗学原理。马雅可夫斯基在抒情线索中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诗歌必须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服务,这也是他写作长诗《列宁》的准绳,

我 把自已全部 诗人的响亮的力量 都献给你,

进攻的阶级。(三,347)务

问题还不在于诗人抒情部分中表现了什么内容,更在于为什么这些部分会交错地出现在叙述线索中的特定部分,并使之成为有机的因素。只有诗人在叙述到人民革命史诗和列宁不朽事业的辉煌的阶段时,他情不自禁的发出了人民的欢呼,那时才会出现大段的激动人心的抒情的部分。无产阶级的进攻发动了,于是诗人高唱起赞美无产阶级这个字眼的调子。而党的建立使诗人唱起了庄严的颂歌:

现在 刺入 你眼睛中的是РКП,

在括弧里

有一个小写字母“б”……

但是全世界看来 这个

小写字母

更为百倍地美丽、

伟大

而又辉煌。

我们的 字, 一直到那最重要的,

都已用俗了, 用烂了,好象衣服一样。

我想要 使这个

最庄严的字——

“党”

重新发光(三,397-398)

这段抒情,是全部抒情线索中的高峰。同样,十月革命这个伟大的日子,激动了诗人的心:

这是

从万年的

奴隶制度 通向

公社世纪的

一条光明大路。

今日的痛苦的 年代 将要逝去,

公社的夏天

将要使时代感到温暖,

幸福, 将要象美味的 硕大的果子,

在红色的 十月的花朵上 成熟。(三,421)

马雅可夫斯基这些关于党和十月革命的抒情诗句,表达了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并且成为他后来长诗《好!》的基调。 长诗《列宁》的第三章,除了描写列宁逝世与出殡的事件外,可以说是一章抒情的诗篇。在这里叙事与抒情,已不是二者的交织,而是难以分辨的高度融合。

肩负起、忍受着 这人间的痛苦吧。

我们的海洋

从来

没有载负过

象这样

红色棺木一样贵重的

无价的宝物,

在啜泣和行进的脊背上

向着工会大厦,

漂流…… 石阶长高了,

长成了暗礁。…… 我是幸福的。 这响亮的行进的河流

漂去了 我轻轻的身体。……

因为 我的眼睛也流出了共同的眼泪。

这种唤作

“阶级”的

伟大的感情,

再不能比这里表现得

更为有力 更为纯洁(三,452,455,457)

马雅可夫斯基是在写瞻灵、写出殡的行列,同时也是在抒发人民的悲痛。诗人写人民的悲痛,同时也是抒发个人的情感,在悲痛中展示出真正幸福的感觉。所以叙事与抒情、人民之情与诗人之情在长诗《列宁》中是一个溶合体。 马雅可夫斯基在长诗《列宁》中表现了非凡的使用语言的才能。他的语言丰富、鲜明、富于变化、散发出战斗的气息。诗人把歌赞、嘲笑、争辩、平静的叙述、热烈的抒情等等不同的、多样的语言风格交融在了长诗之中。

马雅可夫斯基最善于精确地、形象地使用语盲表现抽象事物和极难概括的历史社会现象。例如他把上升的资本主义称为“是个能干的小伙子”,而行将崩溃的资本主义则是“圣经中的母生或犍牛。”就生动地揭示了它不同时代的情况。马雅可夫听基把革命比作铁的风暴、年青的共和国是战舰、列宁出殡的人流是海洋。这就表现了它们的壮阔和豪迈的气概。

马雅可夫斯基诗歌的感人力量常是与它精炼地选择的隐喻结合在一起的。马雅可夫斯基的隐喻鲜明易懂,其中包含着诗人丰富的想象力。精炼的隐输的使用,使得他的诗句有着沉重的分量,读者读来有跳动的感觉。马雅可夫斯基的隐喻常又是拟人化的,其中渗透着强烈的感情:

电报

因为致哀的长

而鸣嘶哑了。

风雪的泪

从旗帜的

发红的眼睑上落下。(三,362)

这里情与景,实物与隐喻是一体的。拟人化的说法在诗中随处都是,如“谁也从它(俄罗斯)脸上擦不去每一道伤痕”,“帝国主义全身赤裸——连肚子也裸露在外边,满嘴假牙,站在深可没膝的血海中”,“阁楼、草棚、旷野都没有把领抽交给那一帮野兽似的匪徒”,“消息扑到站在车床前的工人”,“严寒刺痛人们的足",“时间偷走了资本的日子”,“纪念章浇透了他的衬衫”。……这些有拟人化的隐喻句子里动词也起着决定语言色泽的作用。

马雅可夫斯基诗歌语言的有力量,还在于有大量的格言性的、由二同位语组成的句子。“人——是无数的小船”、“资本主义——是一个不雅致的字眼”、“事实——是智慧估计的校正器”、“社会主义——是目的”、“无产阶级——是千千万万农民的领导者”、“总理(指克伦斯基)——不过是一个绣花枕头”、“公社——是千年万代的大业”、“革命——是很沉重的东西,一个人举不起它”。还有关于党的很多句子。也是这样的判断句。这些句子的语法构造与诗人准确地概括,增加了诗歌斩钉截铁般的力量。

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语言有尖锐的政治性,这是因为:(一)采用了列宁的政论语言,如“我们要掷掉社会民主主义的破烂的衣衫!打倒妥协主义者和资本家们的政权!……争取苏维埃政权的起义万岁!”(二)纳进了革命的口号,如“政权归于苏维埃。土地归于农民!和平归于各民族的人民!面包归于饥饿的人们!”(三)插入了革命歌曲,如“我们要勇敢的走向战斗,争取苏维埃政权,我们万众一心,努力作战!争取理想的实现!”(四)使用了革命和建设年代的新词。这是最重要的一点。马雅可夫斯基在诗中不仅从美学上嘲笑了只认“夜莺”是诗的语言、而把使用了新词的诗看成是政治论文的观点,而且使用了大量新词,不仅表明新词是完全可以进入诗歌的,而且证明它有充沛的艺术生命力。更主要的是使诗人准确反映了人民革命史诗的宏伟规模,增强了诗歌的战斗性与政治性。这一类资产阶级诗人不上韵律的词是:无产阶级,剩余价值,帝国主义,危机,资本,苏维埃政权,新经济政策,共产国际,人民委员……作为苏维埃诗歌的典范,马雅可夫斯基的《列宁》不仅充分使用了全民的口语、有效的利用了古语,更重要的是以新词丰富了新诗歌的语汇。 马雅可夫斯基采用多音节的词,是与他的诗歌的重音诗体的韵律有密切关系的。他的重音诗体和重音押韵法以及阶梯的形式,是他的诗歌的革命内容与豪迈气概的产物。马雅可夫斯基本人的朗诵,更充分的发挥了他的诗歌韵律如雷霆震耳的嘹亮的特点。这一点不是形式主义者可以学会的。

[注]

①《马雅可可夫斯基选集》中译本,第一卷第205页,以下均同用汉字生卷次,阿拉伯数字注页次。

②转自彼尔卓夫《马雅可夫斯基,伟大十月革命后的创作》第373页,苏联科学院出版局,1950年俄文版。

(注:本文作者已经授权本头条)

(马家骏河北清苑人,1929年10月5日生,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原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原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原理事、陕西省高等学校戏曲研究会原会长、陕西诗词学会原顾问、陕西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原常务理事、陕西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陕西省教书育人先进教师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独著有《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美学史的新阶段》、《诗歌探艺》、《世界文学探究》等12种;与女儿马晓翙二人合著《世界文学真髓》、《西洋戏剧史》等4种;主编有《世界文学史》(3卷)、《高尔基创作研究》等9种;编辑有《欧美现代派文学30讲》等4种;参编合著有《马列文论百题》、《文化学研究方法》、《东方文学50讲》、《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等40多种。

名列《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华诗人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学者大辞典》、剑桥《国际传记辞典》(英文第27版)、俄罗斯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国外俄罗斯学专家名录》(俄文版)、《陕西百年文艺经典》等40余种。)

上一篇: 汉文帝简介(汉文帝简介资料)
下一篇: 白小年被用了什么刑(白小年和张司令是什么关系)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