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取了古代各位名家文章中的经典,当然了,由于名家太多,摘取的并不齐全,本文只是摘录了一些相对经典的语句,希望大家能仔细品味国学经典的魅力。
一、劝学篇
(一)我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曰:“其唯学乎。”
(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三)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四)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错也;有弗问,问之弗能弗错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错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错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错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五)百发失一,不足为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
(七)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八)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倍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荀子像
二、君子篇
(一) 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二)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三)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四)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五)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六)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七)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八)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九) 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
(十) 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
(十一)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道谀也;正言直行,举人之过,非毁疵也。
(十三)君子大心则敬天而道,小心则畏义而节;知则明通而类,愚则端悫而法;见由则恭而止,见闭则敬而齐;喜则和而治,忧则静而理;通则文而明,穷则约而详。
(十四)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
孔子像
三、明辨篇
(一)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二)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节,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安乐,损矣。
四、立德篇
(一)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二)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是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三)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四)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伤良曰谗,害良曰贼。
(五)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六)圣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其有昭于天下也;若地之固,若山之承,下坼不崩;若日之光,若月之明,与天地同常。
(七)为贤之道将奈何?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
(八)德随量进,量由识长,故欲厚其德,不可以不弘其量,欲弘其来其量,不可不大其识。
(九)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
(十)圣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其有昭于天下也;若地之固,若山之承,不坻不崩;若日之光,若月之明,与天地同长。
(十一)为贤之道将奈何?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
老子像
五、治国篇
(一)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是君人之大节也。
(二)齐功劳,若是则不威,不威则罚不行。赏不行,则贤者不可得而进也;罚不行,则不肖者不可得而退也。
事必不就,功必不立,是奸治者也。
(三)人蛮理不蛮,世乱法不乱。矩不正,不可以为方,规不正,不可以为圆。
(四)凡为天下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五)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六)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则民兴孝,上长长,则民兴悌;上恤孤,则民不倍。
(七)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八)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事,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九)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十)是以其民淫僻而难治,其君奢侈而难谏也,夫以奢侈之君,御好淫僻之民,欲国无乱,不可得也。
(十一)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己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改。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者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孟子像
不知各位读者,你们最喜欢哪一句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