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午,金庸先生在香港出殡,他生前挚友的蔡澜,以及马云、张纪中、李纯恩、许鞍华等名人,都前来送别这位“创造江湖”的大侠。一代文豪,就此别过。
说起金庸,大家多半只想起他的武侠小说,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的身份却是个媒体人。
李纯恩(李纯恩个人资料)
关于金庸武侠小说的话题汗牛充栋,所以我也不再累述,反倒是有一段关于金庸在掌管《明报》时的一段趣史可以与大家分享。
金庸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初出道时曾在《东南日报》、《大公报》、《新晚报》等报纸任职,并为《香港商报》供稿。1959年,金庸与中学同学沈宝新一起创办了《明报》,但是刚开始的时候亏损严重,后来靠连载武侠小说,逐渐打开局面。到了20世纪60年代,《明报》开始大胆地发表政治时事评论,读者亦随之增多,《明报》终于摆脱了财政困境,并邀请了青年才俊韩中旋加盟担任主笔。
1966年2月,英女皇的妹妹玛嘉烈公主访问当时还是英国殖民地的香港。离港时,港督更是亲自乘游艇欢送御妹,由启德机场到中环皇后码头,途中英军鸣礼炮21响致敬,颇有一番日不落帝国的气势。
次日,香港各大报章均图文并茂地大幅报道当时的空前盛况,唯独《明报》头条新闻标题却是“打炮廿一响,送御妹过海”,引发舆论风波。
而撰写这新闻标题的正是在《明报》担任主笔的青年才俊韩中旋,此十字一语双关:“打炮”的书面意思可以理解为鸣炮,但是在粤语口语之中,却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的另一层意思,而至于“过海”一次,则要用台山话来读,自然能明白其精髓所在……
对英皇室成员用这样的新闻标题,自然是非常不敬的行为,港英当局看到后非常不爽,即召金庸到新闻处喝咖啡。不过,金庸却顶住了港英当局的压力,只把韩中旋内部调职处理,以交差了事。
所幸,港英当局还算是尊重新闻自由,此事后来亦不了了之,港英当局并没有对《明报》进行实质处罚。反倒是韩中旋觉得自己为《明报》带来麻烦,辜负了金庸的知遇之恩,主动辞职。金庸亦不得已以五千元补偿金相赠(当时一般编辑的月薪亦不过六七百元,稿酬在每千字五到十元之间),挥泪别爱将。
之后,韩中旋历任《成报》、《天下日报》、《星报》、《东方日报》等报纸的编辑及总编,其才情备受业界敬重,亦成为香港媒体的一代大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