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沧教育以名师为引领,学科为纽带,研究为核心,通过各级名师工作室的建立和发展,推动教师教学、培训、科研等多维一体发展。
近日,《中国学校体育》杂志《草根争鸣》总第151期话题研讨“球类教学优化策略”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七中举行,本次活动由山东省青岛市陈宁名师工作室团队主持。陈宁名师工作室导师青岛市体育教研员孙金宝老师和李沧区体育教研员兰跃伟老师,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体育同仁们参与了本次活动。
精心准备
统筹部署
为了让更多的一线体育教师参与到本次话题研讨活动中,主持团队将此次活动作为一次区域教研组织推行,发动青岛市各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参与其中,并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了2次筹备会,在主持、宣传、小结、统计和场地布置等方面都做了具体分工和演练。活动当天,主持团队全体成员提前到达会场,进行正式研讨前的最后准备。主持人陈宁老师再次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并对研讨提纲进行最后的讨论和梳理,多措并举,确保研讨活动顺利进行。
交流共鸣
凝聚智慧
研讨期间,主持团队引导来自全国各地的研讨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围绕“球类教学优化策略”的4个子话题展开激烈研讨。7点30分,郝世杰、张立文老师准时抛出第1个子话题“您认为学生学了技术而不会在比赛中灵活运用的原因有哪些?”,“基本功不扎实”“临场意识的缺失”“技战术融合性差”等,讨论内容如雨后春笋般在平台上跳动,现场气氛热烈。郝世杰老师及时总结:为让学生学有所用,在球类教学中教师要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两个层面出发,以学生为主,一生一策,分层教学,做到乐学、勤练、常赛。
紧接着刘芳、宋著鹏老师引出第2个子话题“您认为球类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先学练技术,再进行比赛,还是边对抗边学练技术?哪种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学会技术、提升竞技水平?请结合实例阐述理由。”一石激起千层浪,此话题引起研讨教师的积极讨论。刘芳老师梳理教师观点,提炼讨论精华:在球类技术教学中,运用“学、练、赛、评”一体化理念,边学练边比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球类技术水平,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经过第2个子话题的激烈讨论,第3个子话题“在球类技术教学中,教师如何创设对抗学练情境?请举例说明。”在郭英梅、高宁宁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展开,研讨教师给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个别教师详细介绍了自己在球类教学中创设的组合的、系统的对抗情境,并结合课例进行阐述。郭英梅老师言简意赅地总结了研讨教师的见解:在球类技术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内容、不同水平阶段以及对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创设以“单一身体练习法”“组合练习法”“竞赛引导教学法”等的对抗情境,培养学生比赛意识,提升其竞技能力。
对抗与保护相辅相成,李延庆老师顺势引出第4个子话题“学生在进行球类对抗练习时,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保护?”,研讨教师献言献策,李延庆老师引导大家结合教学案列进行交流。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教师们在研讨中争鸣,在争鸣中共鸣,在共鸣中携手前行,就“球类教学优化策略”话题,点面结合,畅所欲言,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复盘剖析
成果提炼
在全国各地体育教师研讨热情的鼓舞下,为了后续活动的持续开展,本着严谨的工作态度,11月19日上午,陈宁老师组织团队成员对本次研讨活动进行复盘,四个子话题主持人分别从活动筹备、线上研讨、话题凝练、分段小结、宣传发动、活动延续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剖析和反思。陈宁老师充分肯定了团队成员在研讨准备期间及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她认为本次活动中工作室成员通力合作、互帮互助,话题的研讨、任务的承担等每个细节都体现出了团队的专业素养与协作精神。同时,她要求所有成员将研讨内容积极梳理、踊跃投稿。
水本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中国学校体育》杂志《草根争鸣》栏目为全国体育教师搭建了一个实践教学、交流经验的平台,透过一段段真挚又凝练的教学案例和观点呈现,教师们进行了思维的碰撞、理念的交流、实践的切磋和情感的共鸣。相信本次研讨定会激发更多体育同仁凝聚智慧、优化教学策略的热情,提高球类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目前,李沧区已打造市级名校长工作室7个,市级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7个,区级名师工作室19个,带动校长、骨干教师近300人。培育出国家级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3人,齐鲁名师名校长11人,青岛市名校(园)长6人,青岛市名师名班主任45人。同时强化人才引进,2018年至今李沧区从全国引进优秀骨干教师、各类名师50余人。李沧区高素质教师队伍持续壮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李沧教育用心倾听,与您真诚沟通
李沧区教体局民生热线:
87614300
中小学招生服务热线:
87614304
幼儿园招生服务热线:
87636179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