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尚中国》
“让中国美给你看”
每周六晚7点档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艺频道播出。
《衣尚中国》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匠心打造的大型服饰文化节目。节目以服饰为题,聚焦服饰之美,聚焦中国传统服饰,通过讲述服饰故事,探寻服饰背后的审美表达。勾连古今,扬中华文化!
节目刚播出,舞美、内容等话题被夸上热搜,这与幕后强大的制作阵容息息相关。节目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李思思担纲制片人,汤浩担任总导演,沈晨担任副总导演组成主创阵容,特邀舞美设计师尚天宝,灯光设计师杨浩等国内顶尖设计师缔造具有中华文化内涵及节目内蕴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讲述出服饰里的中国故事。
制片人 李思思
总导演汤浩
副总导演沈晨
节目主要分为三个环节:“历史空间”“匠心空间”“创演空间”。分别代表着过去、现在与未来。通过移步换景的手法,在不同空间穿梭,沉浸于传统服饰的意境之美当中并推动节目进程,将服饰之美、文化之美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传递给大众。
舞美设计
舞美助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设计师运用中国文化内核,以古今对话的理念,国际化创作语言,克服传统固式舞美与单一观演模式。大胆创新、全情投入,采用高定手法缔造中华传统文化大秀,全景展现非遗服饰魅力。
舞美总设计 尚天宝
尚天宝老师,以国学为基,来解释此次舞台设计。
垂衣裳而天下治--《周易·系辞下》
“衣为天,裳为地,天地人合一,世界和谐有序,开启了多样的文明时代。”
鸟瞰全景,打破传统横平竖直的舞美,设计灵感来自文字起源甲骨文中的“衣”字,简单的衣字,事关中华民族的文化密码,隐喻着建造了一座座通往中国古文化的虹桥,纵横勾连,邀请世人一同欣赏古人审美趣味,与非遗服饰文化穿越千年的一次灵魂对话。
舞美模拟
合:四方上下曰合--《宙合》
“着眼于空间的三维性,内含天地无极,是人类对空间探索的无尽想象力。”
设计师追寻古人智慧,结构灵感来源于故宫畅音阁的三层戏楼,进阶为环形向心设计,赋予舞美时尚化、世界化表达。在360°空间内打造720°全方位、立体化的超视觉体验,颠覆传统观演形式,开发全新表演模式与立体观演关系,是古今对于空间想象的一次碰撞。
舞美效果图
尊: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老子》&《易传》
“水利万物,至柔却柔而有骨;地势和顺,为君子者容载万物。”
画龙点睛之笔为表演区C位的大型雕塑“华尊”。尊,古之礼器,行顶天立地之势。四面八方翩跹而至的八条绸缎飞腾成尊,绵延飞舞互相勾连,形成美轮美奂的长袍,与中华服饰一贯的大气设计不谋而合。八条绸缎是设计师斟酌后,选用国学文化先天易数中的“八”,代表坤。坤为地,如大地母亲般包容万物,似水般的缎带注入大地滋养生长,寓意着应和广阔大地的柔顺延展,一袭长袍中柔美力量喷薄而出。
舞美效果图
设计师巧妙的化解矛盾,“华尊”镌刻着至上的权威感、首创的荣誉感,但绸缎设计以柔化刚,亦真亦幻,尊贵中不失浪漫,威严中不失唯美,彰显庄重的东方神韵。
舞美效果图
TOP!
“着装融洽协调,相辅相成才能达到至上大秀及顶级观感。”
人着装,讲究TOP原则,即Time(时间)、Occasion(场合)、Place(地点)。设计师直观的满足了舞美体系的三觉:视觉、听觉、触觉后,更期冀带来TOP级共鸣。设计中最高级的“第六感”是思维传递,设计师将此物化为滚梯,在立体空间内形成互通有无的思维通道,打通空间,可上下移动变幻,可配合周边屏幕情景交互,既有巧妙灵动的动线走位,也有景观人物合一的唯美气韵,引人入胜,将非遗服饰的文化精髓完美再现,一展独特脱俗风采。
舞美效果图
现场剧照
源:礼仪之大谓之夏,服章之美谓之华--《左传》
“古人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文明兴盛为夏,共谱为华夏。”
设计师回顾舞美,希望在物化的表象之外,将源自中华民族骨子里的独特美展现出来。超凡舞台之上是飘逸潇洒的万千华服,之中是流动的华夏文化,之下是芸芸众生不断传承创新的未来,舞台承载的是几千年服饰文化的积淀。
舞美制作
舞美制作方面由于峰、范国利担任舞美制作总监,带领壹贰叁共同完成整个舞美制作。看似设计简单的舞美,制作和搭建却相当复杂,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前期出图纸时便开始与制作方沟通原料、材质等问题。确保实施方案时候能够顺利进行。
舞美制作总监 范国利
本次舞台的背景由13.5米高的三层楼体组成,钢结构制作的楼体经过严格的数据测算,采用悬挑结构,仅立柱支撑 ,既要保证结构的安全稳固,也要满足演出的效果需求。
舞美制作图
舞台上方直径21米的视频环及透明管状造型,采用50台数控升降设备,一键编程控制升降,配合节目需求变换不同的状态。
舞美制作图
舞台前区24组数控升降柱子,均由壹贰叁自主生产的数控升降设备控制升降,组合出多种变色,给舞台增添了多样性更加方便节目形式的运用。
灯光设计
中国人自古把文化意义,赋予在自然的,人文创造物上。此次《衣尚中国》的灯光设计方案延续了这种设计思路。无论是从灯光结构上,还是灯光设计元素上都依附于文化的设计理念。
此次由杨浩担任灯光总设计,乾元团队担任灯光执行制作,设计灵感来源儒学经典《十三经》的国学元素。灯光设计团队希望通过这种设计方式与节目结合,来展现“大国衣裳”之能势和“大国衣裳”之思想。
灯光总设计 杨浩
《衣尙中国》的舞台涵盖戏剧、舞剧、歌剧、魔术、综艺、访谈、歌舞等众多表演形式,所以对灯光团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依据节目调性和需求,在与制片人李思思、总导演汤浩、副总导演沈晨等主创核心进行多次讨论后,灯光设计团队把此次《衣尙中国》的灯光呈现效果定义为四大基调,这四大基调服务与节目内容和主体。
第一:通用灯光的光影雕琢来展现中国服饰的“刚健之美。(简言之就是灯光的设计塑性要纯粹、质朴、构图画面要具有中国服饰的“浑厚之气和阳刚之美”);
第二:通过灯光的光色搭配来展现中国服饰的“笃实之美”。(简言之就是灯光营造氛围和渲染上要服务于主体,做到忠实、厚德、不张扬要具有“莹结觉心”的体感);
第三:通过灯光的光画风格及质感来展示中国服饰的“辉光之美”。(简言之就是灯光的光画风格要具有“净光万服,光色韵染”的美感)。
第四:通过灯光的细节刻画来展现中国服饰的“内涵之美”。(简言之就是灯光呈现上要“离形得似、舍形而悦影”,具有和其光,同其尘的德行)从而为《衣尙中国》整体视效画面做出大美演绎。此次《衣尙中国》共使用灯具数量1200只左右,灯光设计分布全舞台360度范围空间。
灯光设计图
灯光结构元素取《乾》、《坤》、《离》、《贲》”造型。
《离》衣裳之“美”。“火”“光”。即:灯光结构“离”形。
《贲》装饰、勾勒形象之美。即:用灯光点阵灯,染色灯、线条灯分层次,分造型来勾勒出“舞台中心“华尊”和”三层的“畅音阁”。
灯光效果呈现图
视觉设计
此次由申宇杰担任视觉总监,接到项目后,他开始恶补服装史、查看相关图册,与制片人、总导演等各工种协商后决定将十期节目的主视觉根据相关主题将不同的服饰、人物、纹样设计成不同美术风格,有水墨、刺绣、皮影戏、插画、拼布、剪纸、建筑元素、当代艺术等等。希望通过节目尽可能多的将中国美学的各个门类都能有所体现。
视觉总监申宇杰
视觉组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当舞美效果图变为实物的时,庞大的舞美结构让视觉组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因为三层楼板加上廊柱的分割已经很难将三层楼的画面整体使用了,但凡一个纹样跨层都会出现被楼层割裂的效果。后来视觉导演与舞美设计探讨许久,最终认为在如此强的舞台结构之下,视觉的内容或者像“壁纸”,或者如“远山”。将大写意的画面整体平铺,而将有细节的纹饰当铺壁纸来铺设,只在自己的楼层内完整,三层楼就是三套不同的壁纸。
视觉设计图
在舞台另一区域拍摄的历史高光部分,视觉部分选用了24根升降LED与4根用来补位的落地移动柱来完成所有场景。由于所有柱子的前后左右间隔有3米之远,基本上任何角度都不大可能构成整体画面,没有办法让它形成一个有透视关系的景片式场景,也很难将历史场景完整准确的还原出来,如果一意去还原,只会将中国传统建筑的优雅造型肢解得支离破碎。但好处是它自带的物理空间关系可以使得演员在其中的行动会更有层次。所以视觉组最终决定,既然不能写实还原,那就简单写意,让场景弱化,通过符号化构成氛围,将更多的视觉空间留给服饰自身的美,不要让视觉去跟服装争,从而让服饰得到更好的展现。
视觉设计图
此次视频内容由HUIPOWER辉动力视觉团队、北京大不同视觉设计、中视北方设计制作完成。
舞美为骨,视觉为皮,HUIPOWER 辉动力创意视觉在对舞台进行多媒体视觉设计时,延续了舞美设计浓厚的东方文化韵味并加以丰富升华,提供舞台表演的完美空间性,使视觉形象与节目演出的内在规律、逻辑相吻合。
在色彩风神、墨香写意中,描绘东方美学之意境,彰显中国精神之气概、中国审美之韵彩。
视觉设计图
导播
《衣尚中国》作为一档展现服饰之美的文化创演秀。舞台最大的特点是“半包围”、“三层台”、“主体雕塑”。
基于这些特点总导播卢刚为本次导摄系统一共设置14路讯道,除常规机位外,还有遥控高空电动升降滑轨,遥控高速地形车和倒挂伸缩塔。
总导播 卢刚(左一)
在创作之处,为了把整个舞台囊括在镜头中,导播定制了直径长度30米的空中弯轨,悬挂在主舞台对面的空中,并配套进口减震云台。这样高空轨道摄像机的运动路径大大增加,可以把舞台空间感和层次性很好的展示出来,弥补了没有高空镜头的遗憾。
另外,遥控高速地形车这次也带来了很多惊喜。由于整个舞台需要铺设地面屏幕和来回调头拍摄,常规的电动轨道此刻变显得有些“笨重”,无法满足节目需求。地形车的高机动性和无线遥控的特点,完美解决了舞台限制,并且在配合模特走秀和秀演时,低视角和进口减震头带来的稳定性,给地形车带来了斯坦尼康无法比拟的优势。
最后倒挂伸缩塔的配置主要为了配合主体雕塑和电梯。上下移动的轨迹,可以把雕塑和电梯的关系有机结合,独特的视角让嘉宾的出场更加具有新意和冲击力。
现场剧照
特别鸣谢贾宁旨拍摄的精美剧照
幕后
部分幕后主创人员
总制片人吕逸涛
制片人 李思思
总导演 汤浩
副总导演 沈晨
文学总撰稿 于新玲
视觉总监 申宇杰
视觉顾问 顾志刚
总导播 卢刚
导播助理 李鹏辉
舞美总设计 尚天宝
舞美制作总监 于峰 范国利
舞美设计团队 郭巍 王少荣 吕衍哲 赵星雯 杨介普
灯光总设计 杨浩
灯光设计 殷志涛 赵红 陈佳颖
音频制作 陈洋
雕塑顾问 王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