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语:
“我与中国的美丽邂逅”系列短视频栏目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人民日报出版社与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联合出品。基于充分研究与项目设计,该系列视频采用栏目创作团队与外国留学生“接力”完成的方式打造了40集双语短视频,内容融合文化差异与文化互补,具备亲和力与创新性。截至2023年12月全网播放量突破1000万次,传播效果良好,获得海内外网友好评。该系列视频突出“Z世代”外国留学生主体地位,是主流媒体推进精准化传播和平台化建设的创新路径。
《“我与中国的美丽邂逅”外国留学生系列短视频栏目》创作流程
“我与中国的美丽邂逅”系列短视频栏目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人民日报出版社与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联合出品,源起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承办的来华留学生征文大赛及短视频大赛。
相关比赛作品由人民日报出版社结集成书,自2017年以来已连续出版6辑。“我与中国的美丽邂逅”短视频栏目是对图书及短视频大赛作品的二次创造和转化,几十位不同背景的外国留学生出镜讲述他们的中国故事,是在国际传播领域展开的媒体融合新探索。
一、以留学生为主体的“Z世代”国际传播项目
项目征集了来自六个大洲的100多个国家的海外学子的作品,形成二次创作的素材。创作团队发掘“Z世代”对华认知共性,提炼外国留学生群像,制作主题各异、时长在3分钟以内的40集双语短视频。栏目开设于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分发渠道覆盖哔哩哔哩、抖音、微博、微信视频号等国内平台及YouTube和Facebook等国外平台。栏目系列短视频于2023年9月全部上线,截至12月全网播放量突破1000万次,获得中外网民好评,人民日报国际部、环球时报、环球网等也陆续加入传播矩阵。
项目基于主流媒体对“Z世代”收视习惯与偏好的洞察,积极提升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在交流互鉴中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一)“Z世代”具备UGC内容需求与视频创作潜质
团队调研发现,短视频是“Z世代”最青睐的内容形式,且“Z世代”对用户生成内容(UGC)表现出明显的喜好,倾向于以视频形式记录生活、表达自我。如《2023年YouTube文化和趋势报告》发现,有85%的“Z世代”在网络上发布过视频内容,其中41%愿意将自己描述为“视频内容创作者”。为其提供更多参与视频创作的机会与方式,是媒体行业在当前数字环境下保持创新力的抓手。
(二)外国留学生是“Z世代”影响“Z世代”的重要力量
外国留学生是“Z世代”人群的组成部分,具有“他述中国”的天然视角与朴素的创作动机。在全媒体时代,一方面,主流媒体需要把用户纳入传播主体,建构更多话语空间;另一方面,需要增强媒体平台化功能,以适配多元主体的生产方式,将国际传播的主阵地交给年轻人,扩大知华友华的国际舆论朋友圈。
外国留学生与主流媒体之间相互协调互补
(三)树立“Z世代”的国际传播主体地位
结合“Z世代”对UGC的内容接受偏好,主流媒体有必要扩充定制化内容,充分发挥外国留学生的跨文化桥接作用,实现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相统一。要充分调动留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力,建立联合创作机制、打造协同生产链条。
二、主流媒体与“Z世代”协同生产的项目路径
(一)生产协调机制
项目采用创作团队与外国留学生“接力”完成的方式,将留学生群体置于“前台”,团队置身“后台”,通过角色转变来适配新的生产方式,进而明确“Z世代”的国际传播主体定位。创作团队主要涉及:视频内容的二次制作,将UGC“素材库”进行内容编码,并进行主题化的混合剪辑,在建立叙事完整性的同时挖掘并放大UGC的内容深度与特色;视频制作的后期工作,包括字幕译制、栏目包装与审校等;上线运营的“SEO”流程(即“搜索引擎优化”),在不同平台匹配适合的发布资料以提升信息触达率。
(二)内容互补机制
外国留学生在UGC创作中积极展示“Z世代”的内容偏好,巧妙结合中华文化魅力、现代中国发展与个人经历,表达细腻而生动,提升了内容精准性和受众匹配度,使栏目成为“Z世代”视角下的文化交流视窗。
主流媒体凭借PGC优势,持续产出高质量内容。视频二次创作注重保留留学生“原汁原味”的生活片段和思考感悟,同时提升内容完成度与可看性,打造出融合个性化和专业化特征的优质PUGC。
基于“UGC+PGC”创作模式,主流媒体塑造内容稀缺性和栏目品牌形象,拉近与“Z世代”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形成定制化创作与传播的良性循环。
“我与中国的美丽邂逅”系列短视频示例
创作团队深入摸排“Z世代”的兴趣与表达,力求在内容与语言上还原青春面貌,激发文化交流活力。调研显示,留学生眼中的中国充满魅力文化、友善人民和诱人美食等,其观察视角为栏目内容提供丰富素材。因此,栏目短视频涵盖文旅体验、社会发展等五类内容。尽管UGC制作存在“不完美”之处,但朴素真切的表达却深受“Z世代”喜爱。团队捕捉留学生认知共性,形成青春化表达的创新机制,为国际传播工作提供新范式。
三、主流媒体国际传播实践创新的思考
(一)主动应变内容创作者多元化局面
鼓励“Z世代”参与国际传播是文明互鉴的有效路径,需要主流媒体担当责任,在内容建设和生产机制等方面主动应变,适应国际传播发展格局,并通过中外联合创作使自身变得更加强健。
(二)深度融合助推国际传播精耕细作
项目通过对留学生原创素材的精耕细作形成了资源整合与生产联动的生动案例。在全媒体传播体系中,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为新兴媒体注入优质内容,在再生产、再开发、再利用的过程中,打开信息传播和业态演进的空间,服务主流媒体矩阵平台建设。
(三)多元主体合作模式造就创新土壤
项目通过不同主体发挥各自的关键作用,实现价值传递并形成可持续的合作链条。高校为外国留学生群体书写中国故事铺就道路,主流媒体公开评选和展示优秀作品,多元主体在不同侧重点上联动发力,共同打造新型国际传播产品,创新国际传播工作方法。
本案例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人民日报出版社、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推荐。
“面向‘Z世代’青年的国际传播案例征集评选计划”是由人民日报社办公厅、清华大学智库中心联合支持,环球网、清华大学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国资委新闻中心、中国青年报社携手发起,哔哩哔哩公共政策研究院作为平台支持的一项案例征集计划。
经过业界与学界专家共同评审,共选出获奖案例35个,包括“十大优秀传播案例”“国家重大战略议题类优秀案例”“中华文化传播类优秀案例”“城市形象传播类优秀案例”“品牌传播类优秀案例”以及“国际意见领袖类优秀案例”等六个优秀类别,本篇推介案例出自“十大优秀传播案例”。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