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听说《大鱼海棠》的主角少女椿穿的是民国学生装?

听说《大鱼海棠》的主角少女椿穿的是民国学生装?

听说《大鱼海棠》的主角少女椿穿的是民国学生装?这是一篇关于民国女学生装最到位的解读,《大鱼海棠》的主创团队大概也不知道这些。

编者按——

大鱼海棠》上映数日,点开这篇推送文的你,或许已经看过电影,并对它的质量有自己的评价,又或许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徘徊在影院的门外,没有赴那“十二年之约”。

没关系,这篇文章讲的不是电影,而是电影中的角色椿身上所穿的一袭衣裳,还有这衣裳背后,牵动时代的传奇故事……

进入正题前,我们先来看看

《大鱼海棠》主角少女椿的“定妆照”

是这样的

红衣黑裙,衣袂飘飘

民国学生装_民国学生装扮_民国装学生演出服实体店

正面近镜可见是立领,前襟右掩

民国学生装_民国装学生演出服实体店_民国学生装扮

黑裙黑布鞋是标配

民国学生装_民国装学生演出服实体店_民国学生装扮

咦,这好像跟正宗的民国学院范儿有点不同

具体哪里不一样呢?

从电影穿越回现实,回到民国女生校服这个话题上,今天我们翻出这一篇文史学者周松芳的大作《校服正传》,推荐给你作为电影的延伸阅读,趁机涨知识——

校 服 正 传

周松芳

校服初现中华,令人眼前一亮。白衣黑裙,清新靓丽,一下子接了潮流的轨;接轨之易,教会学校功莫大焉。于今最习见也最经典的校服女生图片,当是林徽因身穿北京培华女中校服,摄于1916年的一帧;林氏时年12岁,培华正是教会贵族学校。那个美啊,至今惹人遐想,也令人愤恨——何以今日校服如此?难道是为了遥抗教会普世的入侵?也确实,从来上层贵族在生活上往往更易与普世潮流接轨,校服也是一个反映。而早期新式学堂甚少,能入者大抵非富即贵,是以穿起校服,等于亮起了身份。在封建时代,这身份就意味着特权,特到可以欺压平民。而且校服毕竟不同于官服,僭服则违法,所以,有些无赖之徒,便“摹仿学生装束游行市中,借为欺压平民之具”,直闹到当局出面严禁仿穿。〔《示禁仿冒学生装束(江宁)》,《申报》1905年7月3日〕

民国学生装_民国学生装扮_民国装学生演出服实体店

| 1916 年,林徽因(右一)与表姐妹们的合影,她们身上穿的是北京培华女子中学的校服

仿穿校服惹是非,仿穿女子校服更惹是非。女子校服从表面上讲当然因与传统服饰迥异而自成时尚,更深一层,女子而能入学堂,实属凤毛麟角,官员们甚至更加看高一格,认为“女学生之人格极为尊贵”,更加不容效仿,尤其是不容妓女效仿——无论从追求时尚以及自占身份的角度,最乐于效仿的偏偏是妓女。〔《女学生服饰岂容妓女效颦(长沙)》,《申报》1910年11月27日〕虽然后来也有人苛严地说,“女子之上学堂,无非藉此长些身价,以求自售于男子,实与妓家之行无异”。然而,毕竟在学堂之时,严女学生与妓女之界域,也实在是有关风化的大节。所以,民国时期,当局对仿穿女子校服的行为,是屡行严查的。如《申报》1912年11月25日《警务长查禁暗娼》的报道说,上海警务长发现福佑路一带有妓女效女学生装束,每至夕阳西下,倚门卖笑,勾引青年子弟,妨害风俗,遂“令饬干练暗探在本境详细调查明白,速即禀复,以凭核办”。其实,风化的问题,也不是警局所能管得了的,特别是当时沪上妓女效仿女学生风气甚盛,呈公开化之势,还曾有人撰文戏谑,十足解颐。如有署名钝根的人戏拟了一则《全球最新特别改良大药房》广告刊登在1912年3月4日的《申报》上,大力推介所谓的“橡皮脚板”,说小脚的妓女们,只要将这种橡皮脚板用电气镶于脚踝骨上,即与天足无异,即能学时髦作女学生装,即能穿西式高底黄皮鞋,即能行路便捷,而且“能亲自追捕漂账客人”,我们的康圣人当年在上海就漂过一回账。

然而,是否对于女学生装束过分保护,以至于良家女子也不敢仿效呢?比如说穿裤,初期固有些青楼嫌疑,到后来盛行成风,也就成了十足的学生装了,却只能是学校内穿得学校外还穿不得,这很让一些主张进步解放的人士不满。(弇邃《女子的体育》,《晨报》1921年3月29日)

民国学生装_民国学生装扮_民国装学生演出服实体店

| 《时髦的学生装》,《玲珑》1931 年第1 卷第38 期

随着物质生活的进步和时尚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对女子校服的保护,变成了保护落后,也让女学生们颇为不满。如《申报》1924年7月22日黄转陶的《夏令妇女装束谈》说:“现在女学生的装束,大有日新之势。对这种日新之势,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摈除艳色,力趋淡雅,尤其是夏季更应如此。有的女学生想改变一下,添点色彩,即被讥新旧参半之奇装,甚不雅观;闺中女子仿效一下,也被讥驳杂不纯。只准单一素色,或极浅之蓝、极浅之湖色素,以为只有这样,才能淡雅中微带娇艳气,恰到好处,能显其真美,不为庸俗脂粉所熏。除了色调,连用料也框死了,要求不尚华丽,舍昂而求廉,不外洋纱麻纱之类。”这种外洋纱,就像20世纪80年代廉价的尼龙布,风行一时,旋即被贱弃,可女学生却仍被要求穿用,还说这种衣料,只合于女学生,“盖无一些艳俗气耳”。这样发展下去,凤凰也变成母鸡了。想到这一层,今日的女学生装,再怎么不好看,也能释然。

民国学生装扮_民国装学生演出服实体店_民国学生装

| 《上海女校运动服装》,《今代妇女》1930 年第14 期

且慢,随着北伐成功,国民革命取得胜利——这可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沿自封建末期的女子校服似乎也要来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了。时人的观察记录说,女学生装之风尚,随着革命的成功,“多矫枉昔日‘蒙蔽装’而过甚,使腰身异常狭小,全部如束帛”。如此曲线玲珑,凹凸有致,让人爱恨交加。爱的是“此在青春女子有若是之装束,固有相当之美”;恨的是“胸凸于前,股突于后,如欧洲中世纪之古装,反觉其不美”。(李寓一《解放束胸后之装束问题》,《申报》1928年10月1日)紧接着,让人更爱更恨的娘们的旗袍,也引进了校园。不仅如此,连下摆长短、袖子的款式等,还得就着女学生来呢!《旗袍的旋律》就记述说:“短旗袍到十九年,因为适合女学生的要求,便又提高了一寸。可是袖子却完全仿照西式,这样可以跑跳自如。”这是因为革命赋予了女学生新的象征广告——“象征了当时正被解放后的新女性”。从文学史方面,我们看到此一时期大量新女性小说的出现,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民国装学生演出服实体店_民国学生装扮_民国学生装

| 女子校服的形式因时代变化而不断更替,校服中有上衣下裙的,有西式衬衫、西装的,也有一袭旗袍的,但总体风格仍然以淡雅为风尚。图为1922年燕京大学(女子学院)

在革命的旗帜下,妓女形象也一度被赋予革命的色彩,在服饰时尚上,终于可以与女学生携手并进了。比如说,中国女子传统的服装没有曲线感,现在则是力求曲线美,而推进这个原动力的有两种人物:学生与妓女。前者是有革命性的,认定某种式样的服装是好的,就大胆地穿起来;后者是有诱惑性的,力求肉体美的显露以图吸引她们所希望的对象。这两种人物是不一样的,但她们的服装则均朝着一个趋势走:宽大的衣裳变为很紧小的,贴包着身子,废除长裙改穿短裙短袖子露出臂膀的大部分,旗袍开衩显出长筒丝袜。真是所谓殊途同归,受众哪管始作俑者是妓女还是女学生。硬要做个分别,不妨认为,女学生的新装易于推行到大家闺秀里面去,妓女的新装易于推行到一般妇女,“然而这个界限实在不能分清”。(更生《人要衣装,佛要金装》,《民生》1933年第16期)对比一下今日的情形,也实在没有分得清楚的必要。

民国学生装_民国学生装扮_民国装学生演出服实体店

| 张艺谋电影《金陵十三钗》的剧照:身穿旗袍的妓女在着厚蓝袄子的女学生面前款款而行

女学生装赶上了好时代,男学生装则更上一层楼,成为国民革命军军佐军属的标准制服——南京卫戍部队整肃军纪的一条,就是“军佐军属、不谙陆军礼节者,不准衣长袍,一律着学生装”。(《京卫戍部整肃军纪》,《申报》1928年10月10日)

| 图书信息

民国学生装_民国学生装扮_民国装学生演出服实体店

书名:《民国衣裳——旧制度与新时尚》

出版社:南方日报出版社

上一篇: 除了英语启蒙,国学启蒙,音乐启蒙,美术启蒙,数学启蒙,科学启蒙,还需要给孩子启蒙什么?
下一篇: 全国学联举办高校学生会组织“我为同学做实事”项目交流展示活动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