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了普及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人文精神,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近日,“江东人文讲坛”暨马鞍山师专国学大讲堂系列讲座第四讲在学校学术报告厅举行。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陈广忠应邀做题为《二十四节气的创立和传承》的讲座,他从古籍中的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的科学依据、中国气候分界线、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四个方面,对去年成功申遗的二十四节气做了详细介绍。讲座由校国学馆馆长李智主持。
讲座伊始,李智向大家介绍主讲人,陈广忠教授是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从事古代文学、汉语史、音韵学、古典文献学、诗词格律等课程的教研工作。他致力研究《淮南子》三十六年,出版有关专著30部,学术成就非常高,“二十四节气的创立和传承”这一课题亦是他近年来的研究成果。
在讲座上,陈广忠首先提到与大家密切相关的节气:霜降,将大家引入讲座主题,进入第一方面,讲解了古籍中的二十四节气。他发现早在《尚书・尧典》、《春秋左传・昭公十七年》等古籍中就有关于两“分”,两“至”的记载,在《吕氏春秋》中曾出现十个节气,直到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才完全确立。随后,他忠将二十四节气的六大科学依据一一列出,北斗七星和日月运行等也都与二十四节气密切相关。
在前两方面的基础上,陈广忠推出论断――中国气候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线”,在这一分界线上,四季分明,温度差别相当显著。在此论断之前,中国气候分界线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在黄河流域。在传承问题上,他认为自淮南王刘安把《淮南子》奉献给朝廷,二十四节气就开始传承并走向亚洲和世界。最后,陈广忠以“只要太阳存在,月亮存在,地球存在,二十四节气就存在”,“二十四节气属于你属于我属于全世界”这两句话结束了讲演。
李智表示,二十四节气这个论题,对很多人来说熟悉而陌生。每个同学都知道二十四节气,但关于它的由来、应用和影响所知甚少,陈广忠教授的讲座论点鲜明,论据详实,相信每位同学都会有所得。
交流提问环节,同学们积极提问,陈广忠耐心解答。此次讲座开拓了大学生视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起了积极促进作用。学校数百名学生及马鞍山文化界的相关人士一起聆听了讲座。(文图/宋巧龄 李竹 编辑/黄凌骜 审核/李智 鲁正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