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Synced 机器之心
机器之心报道
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新公布的 2018 年全球学生 PISA 测试成绩中,中国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测试中都拿到了第一。与此同时,研究也发现这是在全球最高的学习压力下实现的成绩。
但必须承认,和 2015 年的全球普查结果相比,这一次中国的成绩进步很大——这或许意味着近几年来国内的基础教育水平正在提升。
全球学生素养普查 PISA
PISA 全称是「The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即「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起的 15 岁学生阅读、数学、科学能力评价研究项目。从 2000 年开始,每 3 年进行一次。
该项目的目的是让参与国在测试过程中将本国的教育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从而反思本国教育的不足,实施改革措施。
在测试中表现不佳的国家通常会制定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德国在参加了 2000 年的 PISA 测试后,发现本国学生的阅读素养表现落后,于是采取了多项改革措施,包括提早入学年龄、延长学时、关注移民子女等。
而在测试中表现良好的国家通常会成为各国观摩的典范。
PISA 测试分为两个部分:两小时的电脑考试和 35 分钟的背景问卷调查。电脑考试部分不局限于测试学生掌握的知识,而是学生的外推的能力,即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背景调查是为了收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背景信息,分析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形成对整个教育体系的评价。
内地学生测试夺冠,港澳学生紧随其后
2018 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共测试了 79 个国家和地区 60 万名 15 岁学生的阅读、科学及数学能力。在本次测试中,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四地的内地学生和港澳台学生都参加了测试。
其中,内地四个省、直辖市的学生在阅读、数学、科学三个方面的测试中都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
由于本次测试比较注重阅读,所以本次排名按平均阅读分数降序排列。按照这一标准,新加坡和中国澳门、香港的学生分列第 2-4 位。
在阅读方面,内地四省学生的测试结果与第二名新加坡差距不大,但在数学和科学方面,其他国家的学生和中国学生相比,却有着明显的差距。
当然,本次参与测试的内地学生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浙江,众所周知,这四个省份和直辖市的教育水平是较为领先的。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参加测试的学生都来自经济发达省份,但很多学生都来自农村学校,所以综合来说调查结果是比较严谨的。
中国学生此次在 PISA 测试中的表现可以说是非常亮眼,进步也是非常快的。在上次测试中,中国仅排第十位,而夺得第一的国家是新加坡。
2015 PISA 测试结果。
中国学生学习好,但学习时间长,幸福感低
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分数,报告中的一些细节值得我们注意。
在高分的背后,中国的学生是否承担了过多的负担?他们的学习效率如何?在学习过程中的幸福感如何?
报告中用一张图展示了参与测试的学生们「每周学习时长」与测试成绩之间的关系,纵轴为分数,横轴为时长。
内地四市的符号出现在「右上角」,这说明的是,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的学生虽然取得了最高的分数,但他们也付出了异于常人的努力。
根据统计,内地四市的学生每周在学习上花费 57 小时左右。与内地学生分数不相上下的新加坡学生,学习时长不到 51 小时,而同样位于前十名的芬兰学生,每周学习时间仅有 36 小时左右。换算下来,内地四市学生每一天都需要比芬兰学生多学习 3 个小时。
如上图标注所示,OECD 国家每周学习时长的平均线为 44 小时左右。韩国、泰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的学生们每周学习时长也远在平均线之上。但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学生的每周学习时长在平均线以下,是 42 小时左右。
在测试之外,PISA 也对学生们做了一份「幸福感调查问卷」。中间一栏代表不同地区的学生,右边是幸福感指数,在这张图上,内地四市的学生不再居于高处,他们表示自己「不那么幸福」。
左边是几个用来衡量幸福感指标:一是对自己生活感到满意,二是身处校园中并没有局外人之感,三是面对失败时也不会怀疑人生。在这几个指标中,内地四市学生的选项值都在「0」这个数字附近徘徊,他们思考的结果并不是很鲜明,类似于「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淡淡的忧伤」。
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中国学生确实不太快乐。
中国师资短缺问题突出
师资仍然是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即使是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这样经济水平较为发达的地方,拥有硕士及以上文凭的教师数量也不高,尚不足 5%,远远落后于 OECD 的平均线,几乎是垫底的水平。
在这个维度上分数比较高的是欧洲国家,比如德国、法国、西班牙和俄罗斯等。此外,中国香港的分数也高于平均线。
而且学校之间的师资力量差异比较大,「名校」更具集聚效应,而没有优势的学校也很难招来学历背景好的教师,这是一个循环。
此前,一些重点中学招聘名校硕士、博士毕业生为教师的新闻曾经引起过热议。前段,深圳中学 2019 年招聘教师的名单出炉,超过一半的人数来自清北这样的名校,并且均为硕士及以上学历。
具备名校背景的高学历毕业生担任教师职位,从长远上看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些教师往往拥有更广阔的格局和视野,在教育和管理方面也更具前瞻性,也更有可能培养出卓越的学生。然而现实中确实还存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这更难解决,正如报告中所示,「优势」学校与「非优势」学校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别的。
理性看待 PISA 成绩
总体来看,2018 年的报告结果是非常值得欣慰的,证明我们在青少年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如何理性看待这一结果成为了一个新的话题。
早在前几年,由于 PISA 影响力巨大,国际上早就出现了反对该测试的声音。
2014 年,英国《卫报》就刊登了一份 80 多位教授和相关领域专家写给 OECD 主管 PISA 主任的联名信,呼吁停止这项测试。理由包括:
和其他量化测验一样,PISA 测验的结果并不能准确地衡量学生的学习结果;
PISA 测验导致很多国家和地区更关注短期的改善本国和地区测验结果排名的方案,而忽视较为长期改善本国或地区教育的目标;
测验影响力巨大,导致那些不可被量化的个人发展的其他方面,例如体育、美育等方面被忽视;
OECD 实际上是与「公司」合作共同开展 PISA 测试,这些公司实际上也向某些国家和地区提供有关的有偿服务等等。
这些专家认为,PISA 对全球教育是不利的,甚至正在毁了全球教育。
的确,「阅读、数学、科学」并不是我们教育的全部,其测试结果也只能为我们提供某个维度的借鉴。因此,过度夸大测试结果背后反映的事实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更多地看到报告背后反映的问题。
正如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所说,「我们不能过于放大 PISA 的意义,也不能片面衡量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
报告地址:%202018%20Insights%20and%20Interpretations%20FINAL%20PDF.pdf
参考链接:
发表评论